多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杨方志
[导读] 作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当中的一项重要构成,
        杨方志
        黑龙江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小学校 150000

        摘要:作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当中的一项重要构成,小学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受众群体均是心智发展还很不成熟的小学生,他们极易因为数学难学而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整个教学过程难以顺利开展和推进。如今,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进一步深入,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层出不穷,无疑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若能将这些具有多元特性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科学、合理且有效地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定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因此,对多元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重点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经验,从问题情境的创设、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分层手段的采取三方面着手,围绕多元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作以深入阐述,以望为广大教学同仁提供一些有益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多元教学;小学数学;问题情境;信息技术;分层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并以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成效高低与否的唯一标准,这便极大地阻滞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不利于促进学生各项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对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必要地创新和优化,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使“多元化”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以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进而推动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提升教学实效。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开展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动力源泉。为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应摒弃以往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思维,燃起学生对于新知的探索欲望,进而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之初,我对学生说道:“课间的时候,有4位一年级的小朋友请我帮他们点小忙,现在老师求助于大家,看看同学们是否可以帮助他们。”随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分物”情景,让学生在观察过后说一说自己想到的分配方案。在学生自由交流后,我适时引出了新课:“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对分数这个‘老朋友’来个更深入的了解。”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视角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灵活,可供教师选用的教学手段也日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鉴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特别注重对教学手段的创新与改进,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好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增大课堂教学容量等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和独特优势,以创新数学教学视角,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从而最大化地优化教学效果。
        考虑到“观察物体(三)”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阻碍。于是,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对相关知识进行了动态呈现,引导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组合体,并根据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形象想象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体。这样一来,不仅创新了数学教学视角,极大地优化了教学过程,而且还增强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采取分层手段,落实因材施教
        正是由于受多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学科基础、认知水平、性格爱好、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应再对所有学生实行同一标准和要求,而是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分层手段的采取充分落实因材施教,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数学教学实效。
        在教授“位置”这节内容之前,我先是根据学生数学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思维水平等的不同,将其合理地划分为了不同的层次类别,然后制定了相应的基础层目标、中等层目标和提升层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需求,在分层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灵活选取,以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升。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后,我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了分层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切身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如此便充分落实了因材施教,使数学教学取得了最大成效。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关系,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合理选择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及策略,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易荷花.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16):75-76.
        [2]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5):5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