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陶杰珍
[导读] 课堂提问体现师者的智慧
        陶杰珍
        (庐江县三里小学  安徽合肥   231500)
        【摘要】课堂提问体现师者的智慧。提问要有趣味性,要有启发性。提问要精,不能过碎;提问要有序,循序渐进。提问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充分挖掘学生的能力。提问的智慧不仅体现在问题的设计上,问题的实施以及学生对问题的反应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师者还要用心去观察学生的动作和表情,让问题的有效性得到最大化。
        
        【关键词】课堂提问   趣味性   启发性   观察     智慧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学和思之间的关系。几千年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就意识到了学习中思考的重要性。问,启发智慧,挖掘潜能。方能显师者智慧,方能使课堂教学丰富、高效。对于课堂提问的研究很多人都做过,成绩斐然。现我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看法。
        一、提问要有趣味性。
        小学生偏爱直观、想象、生动的东西,过于抽象的东西他们理解起来有困难,当然不会有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抽象的变成直观的,要创造丰富、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表现在提问上就是要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点,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在教学《哪吒闹海》一文时,我想让学生说说对哪吒这个人物的认识。本来学生对这个神话人物是非常熟悉、非常感兴趣的。然而我很不合时宜地提了个很抽象的问题:“你觉得哪吒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顿时陷入了思考中,半天没有回应。我意识到自己的提问方式有问题,于是换了个问法:“你喜欢哪吒吗?喜欢他什么?” 学生纷纷议论起来了,课堂氛围重新活跃起来,学生回答有声有色。可见引发学生兴趣的提问是多么重要。
        二、提问要精,不能过碎。
        一问一答的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所以要把一些零散的问题整合起来向学生提出,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时,我本来是准备了三个问题:①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是怎样的?②秋天的小河是怎样的?③原野是怎样的?然后挨个回答。后来我将这三个问题结合起来,提炼出一个大问题: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的?它们美在哪呢?这样问题的内涵就丰富得多了,学生思考的余地更大了。
        三、提问要有启发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提倡的就是“启发式”教育,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就是一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有所启发,学会方法的迁移。这点对后世的影响特别大。我在自己的教学中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启发,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也尽量做到对学生有所启发。我在教学《昆虫备忘录》一课时,从课题入手,设置了一下几个问题:“备忘录是什么?这份备忘录记录了哪些昆虫?记录了昆虫的哪些秘密?”引导学生思考,在书上圈画出相关语句。我不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讨论、争辩,获得答案。
        四、提问要有序,循序渐进。
        《学记》上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问题设计要循序渐进,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梯度。这样人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回答的条件。教学《李广射虎》这篇课文,说到“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这部分时,教师可以直接提问:“从这里你可以看出李广是个怎样的人?”这样学生的理解就不够深刻。

于是我将问题改作以下几个问题:①李广是在什么情况下拈弓搭箭的?②看到老虎你怕吗?那李广怕吗?说明了什么?(强调李广的胆量和勇气)③李广怎么射的?谁来表演看看?(说明李广的力量大)④李广胆量大,力量大,用文中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神勇无比)⑤你还知道哪些神勇无比的人?学生经过由浅到深的思考,再配以动作和想象,对李广这个人有了深刻的认识,也透彻地理解了“神勇无比”这个词语。我在教学《燕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这句话:“如毛的细雨在天上洒落着。”我逐步引导提出问题:“什么雨?什么样的细雨?如毛的细雨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在循序渐进的提问中,学生能更好的感受光彩夺目的春光。
        五、提问要能贴近学生的生活。
        语文教学最忌脱离生活空洞地说教,否则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联系生活、走进生活,才能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课堂提问也是这样,贴近生活的问题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会更容易去思考。教学《雪儿》一文时,带领学生体会了“我”和雪儿之间的情谊之后,我没有结束课文的学习,而是随势提问:“同学们,你们家里养过小动物吗?你喜欢他们吗?能跟大家说说你与你喜欢的小动物间的故事吗?”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的感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的兴致一下子就提上来了,有趣的、伤心的、感人的故事一个个呈现在大家面前,丰富了课堂内容,学生在这氛围中很自然地受到了感染,明白了人与动物是好朋友,要爱护动物。
        六、提问要能充分挖掘学生的能力。
        课堂提问不能仅仅重视基础,要设置一些能挖掘学生能力的问题,让学生的想象力、概括力、表达力、表演力等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学《小露珠》这课中小动物们赞美小露珠的部分,我让学生接着补充:“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赞美小露珠,他们会怎么赞美小露珠呢?”学生发挥想象的同时,还要揣摩语言的表达,注意词语的使用。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再如教学《赶海》中“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这句时抓住“闹”字,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想要某个东西时是怎么“闹”父母的,再让学生表演“我”如何“闹”舅舅,比赛“闹”,看谁“闹”得最厉害。学生的表演欲得到充分的表达,也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要想知道问题提出的有效性,就需要观察学生听后的反应。学生对什么样的问题“感冒”,对什么样的问题愿意动脑筋去思考。此后有针对性地提问,让提问更有效,更合理,更有普适性。
        学生的动作和表情很能反映出他们的心理。对于班里一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我会特别注意观察他们听完问题后的动作和表情。我不希望看到学生的脸上出现“不要问我”的表情,得到的挫败感和无助感难以言说。所以我用心来观察。记得一次习作课,我让学生学写小诗。开始学生不知道怎么写,我试着加以引导。我创设了一种情境:春天到了,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小手一个个举起来了,优美的语句来了。但是我觉得还不够,缺少了点生动的气息。“有生动点的吗?”这时我看见一个平时从不举手的学生一直盯着我看,小手一副欲举还羞的样子。我知道他是想说话的,我很惊喜,于是笑着念出来他的名字。他的回答令我吃惊:“风精灵和花仙子是好朋友。风精灵轻轻摸了下花仙子的头,花仙子就高兴地跳起舞来。”多么有想象力的孩子!其他学生的想象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他们正是从他的回答中领悟了什么是诗的意境。有时候,用心去观察,比提问本身要重要得多。
        提问的智慧处处体现,从预设、实施到回答,每个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课堂提问这门学问还有待我去认真研究,在理论中感知,在实践中摸索。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在理想这片海的起点,船帆已张开,会驰骋到何处,且看疑问的风如何吹吧。
        【参考文献】
        【1】张文浩《巧提问激起孩子思维浪花》,中国教育报,2013年4月14日。
        【2】茅洪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