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俊
湖北省老河口市光未然小学 441800
摘要: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师应在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让小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引导他们从小接受我国古文明传承下来的文化,以激发他们对祖国的情感,深化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讲述一些较为浅显易懂的传统文化知识,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能使小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熏陶、灵魂上的洗涤。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途径;分析
引言
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学理要义及实践向度,将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国学意识,提高文化自信,看准育人角度,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当代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养成,民族自豪感荣誉感的凝聚,进而不断拓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新的方法、理念与路径。因此,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全面思考与探索小学语文课程的学理要义及其释读要点,是新时代小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以及课堂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广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的思想、特色的民族服饰、风俗习惯等均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可以说,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是丰厚的文化宝藏,在小学教育阶段就加强对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认知、感受传统文化,将优秀文化渗透到学生内心深处,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事物的对错、善恶、美丑,这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可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及正确三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中国作为一个有56个民族的国家,其所包含的民族风俗节日也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和不同的,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还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文化知识、风俗习惯,促使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知识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及思想精髓,这对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认知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分析
2.1在语文综合实践中融合传统文化
传统语文教学场地多局限于教室中,教学形式也多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学内容和方式较为枯燥和单一,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给学生带来枯燥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但其实语文是一门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新课改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在实践活动中有效的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以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融合,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更深入的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内涵。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需要学生认识扇、枚、钥、匙等11个汉字,并且可以读写凉爽、邮票、扇子等16个词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这些汉字的象形文字及现在的简体字的演变过程向学生呈现出来,将原本抽象不容易理解的汉字形象化和具体化,同时通过对比发现当前简体字与象形文字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了解文字的演变和创造规律,促使学生深层次理解这些汉字,强化汉字的历史内涵,调动他们对识字和写字的兴趣和积极性。
2.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素材中与传统文化相融合
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更好地在实践中体会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外塑于形,内化于心。教师在课外、周末和节假日期间,充分利用微信群等多媒体形式,适时适量地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协同路径。选择合适小学生背诵的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如经典名篇名句,加强小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诵读。小组长分组检查,语文教师和家长们加强管理和指导,真正让经典诵读的任务落到实处。另外,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条件,布置传统文化的家庭作业和设计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并通过这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把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变成具象价值引领的过程,给学生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们能够通过一系列具体活动的过程深入思考,并深刻地感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使孩子们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和完全塑造。如:创造条件“请进来”,邀请国内高校的大家,或者充分利用本地高校的资源,请一些在传统文化方面造诣颇深的专家学者来中小学做讲座,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去”,让家长在寒暑假带孩子走入名山大川,在游览名胜古迹的同时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处不在。不仅仅让小学生通过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实地考察中亲身体验,理论结合实践的嵌入式教学形式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寓学于乐。
2.3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相融合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但很多小学生对写作存在抵触心理,一方面是他们面对写作主题时,无话可说,内心并没有太大的感触;另一方面是小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有限,当需要提取时,根本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可将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相融合,以促使他们写出寓意更为深刻的文章。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面对写作主题《写信》时,书信是人们和远方亲朋好友互通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古代,人们常常要借助写信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传统文化展开讲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时,远在他乡的游子对家乡更为思念、迫切想要回乡的情绪更为浓厚,那我们可否根据这种情感,把信写给远在他乡的亲人呢?告诉他们家乡的变化和家人的期盼。“一年好景均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遇到喜欢的风景要分享给自己的好友,告诉他自己当时的感想,那么我们是否也有过迫切要分享的时刻呢?最想告诉自己的哪位好友呢?通过传统文化渗透,小学生写作的思路将更清晰,进而可做到文思泉涌。总之,将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相融合,可促使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与方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抒发自身的情感。
2.4传统文化与阅读相融合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朗读熟读为主,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可以积累更多语言,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意义重大。新课标规定了可以通过对优秀的古诗文进行阅读增加情感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程度,但教师却没有重视学生的朗读方式,导致学生在阅读时,故意拉长音,十分缺乏阅读积极性,这样的阅读方式是起不到情感体验的作用的。所以在阅读时,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注意声调和断句,这种阅读方式才能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变化。
结束语
教师在教学课文中挖掘传统文化,并辨识传统文化,同时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教学知识,还能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和能力,更能使学生提升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能使学生积极的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并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池贤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4}(21):145.
[2]杨新艳,黄胜,唐玉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分析[J].中华辞赋,2019,{4}(03):237.
[3]刘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分析[J].新课程(上),2018,{4}(1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