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琴
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第一幼儿园 558400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接触的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对于正处于知识增长、能力形成的幼儿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幼儿园教育中应针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现状,进行具有针对性且有效的教育策略,以此极大程度的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其后续的教育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首先针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及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围绕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及知识方面的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是对于幼儿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则采取了忽视的态度,认为孩子还小,自理能力差是非常正常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另外,还有一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生怕孩子在自己独立做事的时候,会受到伤害,从而采取了包办代替的手段,错失了孩子自理能力形成的良好时机。因此,正是因为家长种种的错误做法导致了很多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在家仍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完全没有机会独立、自主的处理一些生活上的小事。
二、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幼儿时期正是幼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幼儿通过自主的进行生活小事的完成,不仅能有效的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同时还能使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培养幼儿不过度依赖家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幼儿独立、坚强的性格特点。
2.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发展。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发展与体力劳动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幼儿在自主的完成生活小事的同时,会调动手、眼、脑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促进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及智力的发展。同时幼儿在遇到困难时,会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发展。
3.有助于幼儿社会意识的形成。幼儿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体,自身具有社会属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社会接触范围的扩大,对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幼儿时期,通过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有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行为规则的形成,更能在幼儿与他人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其今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奠定基础。
三、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幼儿树立自理意识。教学氛围作为外在的环境因素,对幼儿的心理及行为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小班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幼儿创设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幼儿在教学氛围及其他幼儿的带动下,逐渐形成自理意识,得到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儿歌、故事,向幼儿进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教育,帮助幼儿树立自理意识。其次,教师还可以将班级里的事务分配给幼儿,使幼儿在帮助教师进行一些力所能及事务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提高幼儿进行生活自理的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定期开展一些教育活动,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理意识,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2.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有效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特征及认知规律有着显著的特点。教师在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意识及能力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应针对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征,在教学时,通过亲身示范,将各种基本动作的要领进行细致而认真的操作,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模仿,以此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还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幼儿在学习了一定生活自理能力以后,教师还应通过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幼儿在反复的练习中,得到能力的巩固,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如,教师在教学幼儿进行系扣子、拉拉链的动作要领后,就可以指导幼儿利用自己的衣服反复的进行训练,从而可以熟练的进行这项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的教具,使幼儿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动作的反复练习,进而熟练的进行掌握。
3.进行教学游戏的精心设计,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对于常规的课堂教学,很难提起足够的学习兴趣,也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师对小班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游戏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在教学幼儿穿脱衣服、裤子和鞋袜的过程中,就可以设计“娃娃家”的游戏环节,使幼儿在“爸爸”“妈妈”的角色中,以照顾布娃娃的形式,来进行这些工作的练习。这样不仅能有效的调动幼儿的练习积极性,实现对各项动作的熟练掌握,更能使幼儿在游戏的参与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情感感悟,感受到父母在照顾自己时的辛苦,得到道德品质及德育方面的教育。
4.注重家园配合,有效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家园合育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充分重视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观念,将家长作为幼儿园的教育合作伙伴,通过与幼儿家长的及时沟通、通力合作来全方位的对幼儿进行教育、监督,共同促进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对小班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时,教师首先应通过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家长能够给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为他们提供一些自主做事的机会,使幼儿在幼儿园、在家都能得到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其次,教师还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的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情况,从而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进而共同促进幼儿独立性及生活自理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这对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智力水平,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特点和健全的人格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精心设计游戏教学环节及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配合等途径,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姗姗.幼儿独立性培养研究的家长视角[J].当代家庭教育,2020(34):22-24.
[2]王燕.家园共育: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新课程,2020(51):217.
[3]朱红芬.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0(5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