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竖向设计探析以重庆两江新区龙兴组团J分区J44-8,J45-1地块方案设计为例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1年4期   作者:孙彩丽
[导读] 在当今项目高周转的背景下,居住小区的建筑设计也逐渐趋同,如在限高、日照,货值等综合因素下设计出的规划布局,面宽主导影响下的户型产品,以及成本控制下的立面设计等形成很多标准化的思路和方法
        孙彩丽
        上海天华崧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0233
        摘要:在当今项目高周转的背景下,居住小区的建筑设计也逐渐趋同,如在限高、日照,货值等综合因素下设计出的规划布局,面宽主导影响下的户型产品,以及成本控制下的立面设计等形成很多标准化的思路和方法。其中很多项目在场地设计时并未充分考虑竖向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项目,就竖向设计对居住小区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引起从业者的更多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居住小区;竖向设计;容积率;品质;业态;无障碍

引言
        随着人们对于居住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房地产产品也在不断升级迭代。在设计时通常较多关注的舒适合理的总平面布局,可适应人们需求的户型产品,丰富适宜的景观以及的新颖多样的立面造型,而对一些看似仅仅关乎场地的设计却能对整个小区产生一定的影响,竖向设计就是其中一例。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与体会,对上述问题加以探析,以期引起从业者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龙兴组团,主城区东北部,两江国际影城以北,距重庆江北机场18公里,南距主城区28公里。本项目由两块地组成,编号为J44-8及J45-1。项目地块西邻御临河和东滨路(规划),东临金御大道,南邻黄胡路,北邻规划支路,两个地块之间为九号路(规划)。重庆市轨道交通15号线(规划)位于场地东侧(沿金御大道),南北延申,南距影视城东站1公里,北距御临站1.2公里。
        重庆两江新区龙兴组团J分区J44-8、J45-1两个地块,用地性质为R2。J44-8地块的建设用地面积:47967.4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48447.07平方米,容积率:≤ 1.01,建筑密度:≤ 35%,绿地率:≥30%;建筑控制高度:≤ 20米。J45-1地块建设用地面积为56317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84475.5平方米 ,容积率:≤ 1.5,建筑密度:≤ 35% ,绿地率:≥ 30%,建筑控制高度:≤ 30米。
        
        竖向设计是处理空间关系最为重要的一环,所有的空间关系都离不开竖向设计的指导。
竖向设计贯穿于项目设计的始终,要想设计一个合理、经济、美观三者统一的项目,在项目开始之初,清晰地梳理场地现有竖向条件,在设计中充分利用竖向条件至关重要。
        
        本项目中,由于场地高差较大,在竖向设计需要考虑分台设计和土方平衡;用地狭长(超400米需设公共通道);幼儿园需独立占地;西侧有御临河河景资源。如何通过竖向设计将这些条件进行整合与利用,将不利条件转变为有利条件,有利条件进行合理利用成为设计的难点。下面就从竖向设计与容积率、小区品质、业态、无障碍交通之间的关系几个方面,将竖向设计对居住小区的一些影响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图1:用地条件示意图
1、 竖向设计与居住小区容积率的关系
        本项目中,建筑的间距不仅受建筑高度的影响,场地竖向也会对其有所影响。如果场地前低后高那么建筑的间距和平坦地面相比要小很多,所需间距和场地竖向高差呈反比。可对场地竖向高差加以利用,增加建筑密度,节约建筑用地,同时也增加了容积率。本小区在进行建筑的总平面设计时,通过竖向设计,对场地高差进行优化利用,以期达到节约用地,提高容积率的目的。
        本项目的J44-8地块的容积率为1.01。其中出让条件中建筑高度要求限高20米,同时御临河为一级支流,沿御临河滨水第一排建筑高度不宜超过9米。那么在建筑设计中沿御临河一侧建筑高度最多做2层,其他区域最多做6层。建筑间距根据《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明确规定,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的居住建筑,主采光面的半间距是建筑计算高度的0.5倍,而且需要同时满足不小于4米的要求,山墙面的半间距为4米。这样这个地块的主采光面建筑间距为(建筑高度9米与20米之间):9/2+20/2=14.5米,建筑高度为20米与20米之间:20/2+20/2=20米,而此地块东西向总面宽最宽处约127米,最窄处54米,扣除建筑退让线,结合建筑间距,只能做两排,局部四排。容积率远远无法满足,这给我们设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挑战。如何在基地条件这么紧张的情况下来满足最大容积率的问题成为了这个地块方案设计的首要问题。
        于是我们对整个场地的原始条件重新进行了系统梳理,其中场地西面标高为191.700米,东面九号路(规划)路标高为195.962米-198.714米,相差约5米,在设计中我们将此地块设计为两个台地,使西侧标高比东侧标高低两个层高,东侧标高定为191.700米,西侧标高定为198.300米,相差6.6米(按照前排两层,每层层高3.3m计算,正好建筑高度为6.6m),按照《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当两块台地中,高台地的室外地面标高高于低台地的建筑屋顶标高时,建筑的间距可以不做要求,节省了间距,此时在该场地中可以放置三排建筑,局部四排,大大增加了容积率。但是这样低台地一侧的建筑为吊脚楼西侧无法通风采光,对于湿热性的重庆来说,是非常不宜居的,于是在设计中我们以人为本,从舒适度上考虑,将东侧第一排建筑背面外4米的场地标高也设计为191.700米(4m源自于规范要求建筑与车库的间距不小于4m,后排建筑此标高处设计为地下车库,入户层在较高台地一侧),使户型产品本身拥有采光通风的条件。这样将场地竖向与总平面规划,单体产品等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不仅满足了容积率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住宅小区的合理性及品质要求。
2、竖向设计与居住小区品质的关系
        通常在设计山地建筑或者竖向高差比较大的项目时,很难将居住小区内部各个空间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样也就会影响居住小区的品质。在本项目设计时,我们将人行步道与居住小区之间通过竖向高差,挑空,转折等方法实现了相互之间既独立又融合的关系,从而也提高了居住小区的品质。
        在总平面设计时,规划条件中提出要在基地内设置一条宽度8米的东西向公共人行步道和一个占地4320㎡,建筑面积4003㎡的12班幼儿园,结合周边道路情况及场地形状,用一条东西向公共步道将场地一分为二,幼儿园和配套分别布置在公共步道的两侧(幼儿园在三角地块-场地南侧),幼儿园南侧无建筑,朝向及日照条件极佳,住宅位于地块东北侧,致此,幼儿园,配套,住宅三者业态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公共人行步道结合景观处理可将滨水景观与东侧道路进行有机联系,但是步行道的存在对东侧J44-8地块的低密度产品的小区品质形成一定干扰。如何通过专业的设计将公共步道对小区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最终我们在设计时通过竖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人行步道的设计上我们并没有把他只放在同一个标高留够8米的宽度这么简单,而是将入口段与道路的竖向设计为一致,使人可达性高。而在中部通过提高道路标高,使东侧小区内部的人流通过人行步道下的空间进行穿越,成为上下两种交通流线。而在东侧小区的较低台地一侧,人行步道的标高再降下来,使其与滨水景观可以更加紧密联系,同时台地较低一侧的住宅也可以通过步道的下部空间通行。在滨水一侧,通过眺望台来增加步行道与滨水的可观体验。中间节点上通过在步行道上做局部挑空及透空景观,视线转折等方法来增加公共人行步道与挑空下部居住小区之间的竖向联系和趣味性。这样既解决了公共人行步道在交通体系上的需求,也提高了居住小区的内部品质。

3、竖向设计与居住小区业态的关系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竖向设计对地上建筑进行合理组织之后,也要对地下空间进行利用和整合。将地下空间根据不同的建筑属性设置不同的功能。在无采光要求的区域设置地下停车库,无通风、日照要求的区域设置一些服务空间,如配套设施等。
        在整个场地的竖向设计时,J44-8地块内部高差近45米,整体呈东高西低趋势,西侧临河面地势较平缓,中部坡度较大。原始标高最高点为219.03m,最低点为174.77m。J45-1地块内部高差30米,整体呈东低西高趋势,原始标高最高点为225.0m,最低点为194.69m,西向高差较大。经竖向设计后场地J45-1地块东侧最低点标高为194.6m,J44-8地块西侧最低点标高为191.7m,与整个场地走向一致。而在整个项目地库设计时,需要机动车1402辆,按单车指标36㎡/辆计算,约需50472㎡的地下室面积。现扣除地下室退让线为76628.12平房米,仅做一层地库即可,因此没办法在高差较大区域设计两层地库。那么如何将场地下的不同空间进行合理利用也成为我们解决的空间问题。
        在设计中我们将地势较低部分的东侧结合公共步道在地下空间(局部可采光)做了局部配套物业用房,如公共厕所,邮政所等,不仅使物业用房在交通上有更好的便利性,同时也在竖向上将地下空间进行了合理利用,而在地势较高的西侧做居住小区出入口,也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干扰。

        

图2:项目设计效果图
4、竖向设计与无障碍交通体系的关系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无障碍设计是设计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所以在居住小区的竖向设计与规划过程中,也应当要考虑到无障碍交通体系的规划与设计。
        本小区的竖向设计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这一至关重要的原则。地形设计顺应自然,但是也尽可能的做到平缓,同时能因势利导地安排内容,保证无障碍通行,必要之处也可进行一些改造,这样可以减少场地土方量,节约成本,降低基建费用。在居住绿地内的游步道设计时将其坡度控制在8%以内。在人行道路旁有休息座椅的一侧,留有轮椅停留的空间,给使用轮椅者也带来一定便利。同时将无障碍坡道与竖向景观绿地相结合,在坡道两侧做草阶看台等,使人们在行进的同时也能感受景观的趣味。总之,在竖向设计时也需要考虑无障碍的需求,无障碍设计时也可与竖向设计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整个设计更加人性化。
        
5、结论与展望
        任何一个项目的建筑设计都有他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用建筑的设计手法来作出回应,并通过思考与总结,找到一定策略。在本项目中,竖向设计不仅是对自然场地的充分尊重和有效利用,避免大面积开挖,减少土方量,降低施工成本,对环境氛围的重新塑造,同时也可以对居住小区在节约用地,居住品质,业态融合,人性化交通体系等诸多方面上带来溢价。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的实践经验及以上总结,能对居住小区在竖向设计的应用上有所启发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崔振峰.浅析竖向规划在居住区规划中的重要性[J].山西建筑.2001,21(04):132-133.
        [2]张瑞红.浅谈竖向设计与城市竖向规划的协调[J].河南建材.2001,31(02):56-57.
        [3]潘红卫.小区竖向规划——福州市中心小区竖向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规划.2004,25(05):36-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