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欣利
兰州市城关区畅家巷小学
【摘要】对于学校教育而言,音乐是一门能够陶冶情操、培养情怀和审美意识的课程。小学音乐教学,不仅利于激活小学生的音乐细胞、打开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为小学生带来美的体验,而且能开阔视野、体验国内外不同文化。音乐学科在小学美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时代新人”思政课建设,实现“校校有思政课,人人上思政课,科科有思政课,课课是精品课”的目标,真正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巧妙融入思政元素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拟从紧密联系教材,确定思政元素、重视“欣赏”模块的思政功能、用好课前三分钟,思政开先锋这三个方面 进行探讨,以期对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思政研究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学音乐教学;技巧;元素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教育要强化思政教育价值的引领作用,把立德树人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音乐学科是培根铸魂的一门十分重要的美育课程。音乐能培养学生情操、温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提升艺术素养和审美情取、修养高雅气质。作为音乐教学的主导者,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对实现“校校有思政课,人人上思政课,科科有思政课,课课是精品课”这一目标,真正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存在对小学音乐课堂融入思政元素的一些误区:比如: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现象,认为思政课是专业思政老师的任务,自己的教学任务都很难完美达成,何必多此一举。一些小学音乐教师有了课堂思政观念,但是缺乏相应的技巧和经验,出现生搬硬套地安插不相关的思政内容现象。还有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出现割裂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不能很好协调和融合思政与课程专业内容。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若不解决好,不仅达不到科科有思政的理想效果,反而降低学生的兴趣,影响小学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正常发挥。小学音乐教学思政元素该如何巧妙融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紧密联系教材,确定思政元素
教材内容是经过专家们精心论证而编排的适合相应学龄小学生的教学素材,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成功避免割裂思政元素与教材内容,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深刻理解每节课教学内容,找准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
仔细研究教材,不难发现,编者对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主要注重突显七个大的方面:一是塑造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团结友善等良好道德,其中以爱国主义素材居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旗国旗真美丽》《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保卫黄河》等脍炙人口的爱国题材歌曲。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植家国情怀,各年级的教材中有不同省的儿歌和童谣,还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彝族等 20 多个民族经典曲目,如蒙古族的《我的小白马》、藏族的《幸福格桑花》、朝鲜族的《幸福像金达莱一样》、柯尔克孜族的《白毡房是我的家》 等。爱社会主义、爱共产党,如《歌唱二小放牛郎》等。四是彰显文化自信,如《静夜思》《鹅鹅鹅》《春晓》等古诗词歌曲。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六是热爱劳动,七是国际视野。
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对教材中每一个曲目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确定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思政主题,并且以围绕爱国主义为核心,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 例如:在教授《国旗真美丽》时,教师能够精准分析出这一曲的思政元素是爱国,确定通过唱好歌曲激发学生对国旗与祖国的自豪感这一教学目标。
二、重视“欣赏”模块的思政功能
日常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更多地将教学重点放在“唱歌”这一模块,以教会学生唱为主要目的,即使融入思政元素,也是简单地通过播放视频或者图片讲解导入目标歌曲。对于“欣赏”这一模块,多数是播放一下相关舞蹈视频或者歌曲。
其实不然,“欣赏”这一模块与“唱歌”部分在发挥融入思政元素作用方面同样重要、甚至有时候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在“唱歌”部分,思政元素的融入既可以作为思政目的,同时也能作为歌曲的背景介绍,在融入技巧上,更多的是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们,这更多的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虽然,也有明显的思政效果,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对而言,“欣赏”部分在方式上更为灵活,教师既可以选择引人入胜的视听素材来融入思政元素,也可以用体验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主动地接受思政教育。
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欣赏”这一部分,可以多下点功夫,紧贴思政主题,设计教学,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欣赏”部分的“唱脸谱”,教师提前安排几名学生自愿用歌舞形式展现,一名学生唱,四五名学生戴着各种脸谱配舞,最后学生谈感受,教师引导领悟国粹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三、用好课前三分钟,思政开先锋
课前三分钟既是组织课堂的一种好的方式,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小学音乐课的课前三分钟也可以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比如,在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可以请学生演唱关于热爱祖国的歌曲,既可以是以前教过的相关歌曲,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新歌,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可以受熏陶、激发爱国情感;同时也感染班里的听众。再比如:在教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可以请学生表演舞蹈《感恩的心》,教师教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小学音乐教师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把思政作为课堂的先锋。
结语
小学音乐是播种阶段,小学音乐教师既要为孩子们播下音乐的种子,让孩子们沉浸在音乐的美好世界里,陶冶情操、提升气质,在音乐的熏陶下健康成长。同时,也要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积极探索融入思政元素的技巧,将美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真正做到“科科有思政课,课课是精品课”,并且用好思政元素提升课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阳小凤.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J].中外交流 ,2018(023):252.
[2]苏莉.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探索[J].新课程(教研版),2015(003):89.
[3]苏伊乐敖德.在小学音乐课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可行性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