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潘肖娜
[导读] 伴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潘肖娜
        云南大学附属会展学校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变得尤为重要。而中学美术这门课程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更需要对其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笔者在本文主要从目前存在的问题、可行性以及路径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更加明显的提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学美术;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中也包含着很多的优秀文化,让人们的精神变得更加丰富的同时,还能展现出时代的进步。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学生的审美需求产生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美术这门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欣赏力的教育课程,其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因此,中学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其中,保护这些优秀文化的同时,还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收获,最终促进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成长。
        一、目前中学美术课堂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中学在美术课堂上出现“重技轻艺”的现象,一些教师、学生更加注重的是分数是否提高、美术教育对升学是否有影响。部分教师只是简单介绍或者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部分学生也不愿意多思考作品的言外之意,忽视了对自身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其次,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部分中学的美术教育内容、形式也逐渐西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等内容的掌握。再次,部分中学的美术教育形式过于单调,部分教师依赖教室、书本以及PPT开展教学活动,没有采用能够促使学生体会美、创造美的教学形式。最后,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一些教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引用的美术作品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现得也较少。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可行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优势
        中国,众所周知,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还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长久以来的积累,更是丰富人们精神的重要基础,具有包容性、民族性以及博大精深的特点。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能以包容的姿态融入中学美术教育,其自身的民族性能够丰富中学美术教育的形式,如传统剪纸、皮影等。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中学美术教育的底蕴和内涵,避免中学美术教育成为无源之水。
        (二)中学美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中学美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往往需要通过载体予以展现,而前者刚好就是后者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中学美术课堂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就可以在课堂上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美术教育的根基,并能不断为中学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养分。因此,二者是互不可分的,离开了中学美术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就少了一条有效的传承途径;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学美术教育就失去了养分,也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路径
        (一)重视传统文化,渗入鉴赏活动
        伴随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而了解到更多的内容,包括一些国外的节日,像圣诞节等等,很多学生在经过了解之后,都会以一种比较积极地态度面对。这样的话,就会导致中国的一些节日反而会受到一定的忽视。面的这种情况,中学美术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做出改变。学生是学校教育里面的主体,更是学生接触和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若是学校方面忽视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播,那么,学生也就难以从中了解到这些传统节日背后所代表的的意义。比如,学校可以举办以某一个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活动,并且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可以对其做出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样的美术教学,学生的参与程度往往会变得直线上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开拓。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鉴赏和品位其中的相关美术作品,让学生的美术感受可以向更深处迈进,最终促进学生可以掌握到其中的内涵。
        (二)改变教学方式
        若是想要更好的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就需要针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提升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因此,在中学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施,向学生展示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同时,教师在选择这些美术作品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美术鉴赏水平,选择出适合学生的美术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到美术课堂中。
        在中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尽量创建出更加轻松、更加愉悦的美术学习气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快速的进入到应有的美术学习状态中。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服饰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穿上相关的服饰,供给学生进行观察,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讲解其中所带代表的的一些含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隔年快速的吸引,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中学美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学生眼界,领悟民族文化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内涵丰富,是人民带来生存的珍贵财富。但伴随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推广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力很大,同学们利用网络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大量的国外文化,但他们自身心智尚不成熟,对中外文化无法展开客观全面的对比。因此,学校需要肩负起指引学生具有文化认同感的职责,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在拓展学生眼界的基础上,为他们开启一扇民族文化的窗户,使之学着鉴赏民族文化,要学着汲取精髓、除掉其中的糟粕。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美术教学,根据新课改要求的教学大纲,克服不适合当前陈旧的教学模式,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组织全体同学们自己走出教室,去一些博物馆以及一些美术馆,让他们更加直观以及真正深入地向我们介绍中国传统的艺术和文化,亲身体验并深入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就民间的剪纸艺术而言,教师为了针对民间剪纸主要题材的讲座,应该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和时间,让同学们一起去艺术画廊和博物馆看一次参观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在这种文化气氛中,教师能指引同学们了解剪纸艺术的基本脉络,告诉他们这张剪纸的内容主题非常广泛,它所包含的吉祥图案、神话以及各种人物、风景、鸟类与各种花卉。在民间的剪纸中,吉祥的图案是一个属于非常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其通过依赖和谐音符号来表达情感,属于一种经典的意象性艺术。其中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思想和精神品质追求、审美情操以及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盼,如此使得吉祥形象的剪纸作品充满了较高的审美价值和优势。此外,根据教材中相应的红色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向大多数学生展示一种体现红色战争特点和主题的剪纸文化,让学生能够从中深刻感受到人民参加抗日救亡的伟大精神。
        综上所述,在中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美术教育自我发展与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学美术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当下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改进日常的教学策略,总结经验,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贵青.以民间文化为出发点创新中学美术教育课程[J].职业,2021(08):24-25.
        [2]徐茜妍.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路径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1(08):152-153.
        [3]黄万彧.中学美术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0(30):161-162.
        [4]张晴晴.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美术教育的有机结合[J].作家天地,2019(21):178+185.
        [5]唐荒春.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美术教育的有机结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175.
        [6]黄薇薇.职业中学美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J].文教资料,2005(17):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