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华
广东省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 528463
摘要:知识是思想活动的结果,是思维的工具。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数学成绩,推动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维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正确对待学生数学思维在数学"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的内在逻辑关系。想方设法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解题思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教学;课堂培养
数学能力既涵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信息的学习、获取与积累能力。同时,也包括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思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相关概念
(一)数学思维的内涵
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本质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结果。因此,数学思维的内涵就是以获取数学知识或是数学应用能力为主旨,通过运用相关思维方式、数学方法等对数学知识信息进行一系列加工与应用的活动过程。
(二)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有助于小学生依靠现有的知识来掌握新的知识,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后,串联小学数学知识点,让小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能够充分应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增强数学的实践性。
(三)小学生思维特征
心理学研究结果提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思维结构也不同,数学思维发展同样与学生的年龄密切相关。小学阶段,学生尚未形成明确的、科学的抽象推理规律理念,进而会导致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凭借其数学经验、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思维活动。
二、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中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已引起数学教师的普遍关注。但因为种种原因,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小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不同的思维方式,都在客观情况上造成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表现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非常吃力,尽管付出了非常多地努力,缺少思维能力培养,仍然连一些基础的公式都无法活用。二是小学生对数学存在抗拒情绪,对数学课不感兴趣和缺乏探究欲望。三是小学教师往往认为掌握的知识教授小学课程足够,对数学概念的性质有肤浅的理解,许多教师只使用教科书和参考书来解释相关知识,没有研究表面上简单内容背后的数学解释,也没有能力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小学数学。四是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不够。仍然以简单的、普通的、司空见惯的传统讲授、练习等教学方法为主,课堂呆板。在授课时,照本宣科,满足于教材上的知识点,缺少方法引领,常让学生感觉似懂非懂,一做就错,一问就忘,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对数学课不感兴趣和缺乏探究欲望[1]。
三、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中的培养的方法
(一)加强引导,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促进数学思维的有效培养。从年龄分析来看,小学生对未知事物有较高的兴趣,能够不断地在知识的整体探索中学习。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合作、探索的能力。并根据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帮助学生定制数学学习目标。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气氛。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是好奇的,数学教师可以多设定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数学话题,如,数学故事、数学常识、数学科学等,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留出一些时间来进行提问和引导,多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定制化的学习目标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促使学生继续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从而使他们能够长期保持学习的兴趣,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避免学习中的“起起落落”现象。
(二)注重实践,提高思维修养
学习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产生的源泉和最终运用的归宿,将生活元素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和彰显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引入新的知识,有助于教师通过引导小学生充分地体会和深入理解在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存在重要性和其应用价值。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不只是简单地教给小学生理论知识,还要教育小学生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到自己遇到的问题中去,如何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可通过引导每位同学用自己的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方方面面,发现更多地存在于其生活环境中的知识和数学。例如:关于商品销售、打折与消费返券两种促销购物方式的比较[2]。让孩子们感受数学知识的力量,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从对数学的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去深入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在课堂上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注重问题的情境设置,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利用情景设置设计问题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育要为学生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授混合作业时,有些学生无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理解和应用这些操作。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购买蔬菜、文具等。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价格,如果我们用手头的钱去买,我们就可以“具体化”虚拟的数字。教师通过利用情景设置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如何拆解组合。同时通过情境设置教学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在遇到一道难题时不至于钻牛角尖,有些数学题目其实本身较为简单,但由于部分学生一直以同一个解题思维进行解题,从而感到无从下手,通过问题的情境设置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在一个解题方向解不出时及时放弃采用另一思维进行解题,增强学生的多维度思维能力。另外,在问题的情境设置教学中,设计各种各样的推理题型,采用正常的思维可能会让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通过采用逆向思维方式展现数学趣味性和数学思维方向,让小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内容,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注重联系与沟通,加强学生在语言方面的训练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不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态度,导致小学生难以形成数学思维。面对数学这一较为抽象化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来说,教师要帮助小学生不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因此,在培育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地与小学生进行交流,从多个角度帮助其加深对数学概念的了解,使旧知识点与新知识点之间形成紧密的连锁关系,形成清晰明了的语境。例如,与除法和分数的定义相比,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必要的逻辑联系,分数的根本性质、商和比的基本性质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后,还应总结其基本属性,构成系统的数学思维。同时,言语是思维的工具,只有在数学课堂上增强语言训练,才能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口语推理才能[3]。
总之,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积极转变理念,灵活性、变化性、适应性选择教学情境,注重问题的情境设置,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数学教学速度和进度,为学生展现多样的学习渠道,积极融入新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推动小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让其获得综合全面地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思维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明玮.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J]. 教育研究, 2021, 4(2):47-48.
[2]唐越丰. 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20):0049-0049.
[3]董博博.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9):0166-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