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幼儿劳动教育探思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何黎黎
[导读] 启蒙教育以引导幼儿人格完善发展
        何黎黎
        重庆市潼南区涪江幼儿园  402660
        摘 要:启蒙教育以引导幼儿人格完善发展、身心健康成长、智力因素开发等为教育活动组织目标,在幼儿教育阶段强化劳动教育符合上述目标要求。下文以新时代背景为基础,探索幼儿劳动教育的现状和举措,旨在给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关键词: 新时代背景;幼儿;劳动教育
        引 言:
        劳动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范畴,功利教育理念深刻影响着幼儿教育发展过程,因此传统幼儿教育活动中劳动教育的地位具有边缘化特点。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幼儿时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可以及早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幼儿的自主劳动能力,引导幼儿养成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所需要完成的基础性教育任务。“以人为本”理念已经深入幼儿教育活动中,基于幼儿的全面发展需求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幼儿劳动教育工作应该深入开展。
        1.幼儿劳动教育现状
        1.1劳动观念边缘化
        上文提到过幼儿劳动教育边缘化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和智力教育发生地位对抗的情况下,明显功利教育理念影响下后者会取得绝对胜利。幼儿家长在劳动教育方面普遍也存在错误观点,认为劳动过程中孩子面临的风险因素比较多,智力教育才是重点。这种智力教育优先的观念在幼儿教育工作者中也普遍存在。
        1.2劳动内容形式化
        目前,我国幼儿园中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形式简单、内容片面,幼儿的实践空间不足,以说教主导的劳动教育形式显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其次,幼儿参与劳动的过程机械化,无论是家庭中还是幼儿园中,幼儿劳动教育都停留在劳动操作层面,在劳动技能和劳动智慧方面缺乏渗透[1]。
        1.3劳动方法强制化
        幼儿劳动教育中,家长和教师对于幼儿的劳动行为灌输过于严格,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得不到发挥空间,强制幼儿参与劳动会降低幼儿的参与欲望。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以幼儿的意志、兴趣、需求和发展目标等作为基础组织教育活动,幼儿是自主参与者,具有自主权。但是,当前幼儿劳动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无论是劳动教育内容还是形式,都体现出家长与幼儿教师的强烈个人意志,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教育活动支持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导致幼儿劳动教育效果不佳。
        1.4劳动评价功利化
        劳动评价模式功利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家长和幼儿教师在评价幼儿参与劳动活动的成果过程中,片面关注劳动的外在结果,忽视幼儿内在精神获得的发展,这种在教育评价中忽视教育主体情感和品质发展的教育评价模式体现出突出的功利化特征,显然不符合幼儿劳动教育评价需求。而劳动教育本身就应该是幼儿通过参与劳动实践获得精神层面上的成长和提升的过程,在劳动成果评价中,评价者应该着眼于幼儿的内在和外在收获。
        2.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
        2.1参考幼儿年龄选择劳动教育内容
        结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本研究认为幼儿劳动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和幼儿现有的能力水平相一致[2],适当增加难度可以让幼儿获得一定的挑战感,在外力支持下完成任务可以激发幼儿潜力。幼儿教育者在选择劳动教育内容的时候,可以整体上参考大、中、小班学生的综合水平,其中小班幼儿体能最弱,且在活动中动作不灵敏,要求布置简单的劳动任务且任务操作时间也尽量缩短,一般建议以自我服务类型的劳动内容为主,比如尝试独立吃饭、起床、整理自己的用具等;中班幼儿在动作灵活度上和小班幼儿比较有所提升,他们在行为自控能力提高,劳动教育内容选择上以自我服务为基础适当增加难度,比如餐前整理活动、活动室卫生打扫等;大班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初步养成,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可以参与相对简单的公益服务活动,如给园内花坛植物浇水、整理活动区玩具等。


        2.2将劳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
        “生活即教育”理念认为幼儿教育活动应该和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能够使劳动教育常态化[3]。首先,引导幼儿参与自我服务活动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比如在午睡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叠被子、穿脱衣服、洗漱;在洗涤活动中指导幼儿正确使用牙具、毛巾,独立使用卫生间等。其次,组织幼儿参与集体服务活动,为班级同伴服务、参与家庭劳动,养成幼儿关心集体的意识和家庭责任感,如带领幼儿在院内捡垃圾、装饰环境,组织幼儿参与读书角的书籍整理活动和游戏区域的玩具等,鼓励幼儿回到家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内容,使劳动教育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3创设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对幼儿教育活动组织效果会产生绝对影响,尤其是幼儿群体对于教育环境的敏感性较强[4]。因此,想要有效组织幼儿劳动教育活动,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创设劳动教育环境,充分开发和利用院内的劳动教育资源,且劳动教育环境要符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劳动教育目标要求和幼儿的兴趣特点,保证环境突出儿童化特征同时又具备教育价值。比如班级开设“生活劳动区”,幼儿在园内就可以参与家务劳动,掌握家务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培养幼儿的生活意识。在“生活劳动区”中可以增设 “自然角”,幼儿为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这个过程中可以渗透自然科学知识;还可以设置“手工区”,指导幼儿负责回收家庭垃圾人,然后废物利用,开发废旧材料制作有用的生活用品,比如利用废纸制作装饰物。室外环境创设中,可以设置“种植园”、“养殖场”,让幼儿参与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护过程,这个过程中可以渗透环保意识、人地协调理念,让幼儿成为劳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体验者。
        2.4家园共育支持劳动教育
        有效的教育活动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幼儿教育阶段家庭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幼儿园要着手建立家校合作教育机制,和幼儿家长就教育理念上达成一致,避免在教育观点上发生冲突。劳动教育工作中,幼儿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不能生活中处处包办,幼儿没有参与劳动活动的机会,这对于幼儿的劳动习惯养成、劳动能力提升是非常不利的,这与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家庭是孩子参与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家长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幼儿劳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家长园地、家访、幼儿园开放日等渠道[5],和家长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宣传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活动组织方法,引导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意识,在家庭生活中主动给幼儿提供参与劳动的条件,鼓励幼儿完成劳动任务。家长在观察和督导幼儿参与劳动活动的时候,不能够因为幼儿无法完成劳动任务或者效果不理想就责备幼儿,而是要强调鼓励和引导。
        结 语:
幼儿教育活动中劳动是重要内容,有效组织劳动教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无论是在生活意识培养还是社会性发展上,劳动教育都有着其它教育活动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在教育理念上应该积极革新,把劳动教育摆到正确的位置上,建设优质的劳动教育环境,与幼儿家长、社会力量共同助力幼儿劳动教育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39(11):12-17.
        [2]郑娟玉.浅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9,21(02):16-18.
        [3]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40(01):221-226.
        [4]袁红,何颖.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教育科学论坛,2016,12(05):137-138.
        [5]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32(02):8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