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舒婷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 010030
如果说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那班主任一定是光芒最盛的那一个。班主任不仅担任本学科教学工作,更要针对整个班级的教育管理付出巨大的心血。班主任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人物,他不仅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倾向。班主任的气质甚至会影响和带动整个班级的气质,所以班主任不仅要学为人师,更强调“行为世范”。
作为工作不到七年的教师,已经有六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在这期间有过很多困惑和摸索,也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很多疑难问题其实是需要工作技巧的,班主任工作是一场与学生的“心理战”,很多问题的化解又不仅仅靠方法,更是一场心灵的浸润,情感的互通。笔者以自己所带高中班级为例,经过审慎的思考,做了如下总结:
(一)班级工作重点亮点设计
一、行为规范,团结一致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对于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必规矩。”在高一刚刚入学时,就要强调好班级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在入学之后的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对于学习劲头的鼓舞远远不如对于行为的规范更有意义。由于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大多数属于后进生,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盲目的强调学习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对于行为的规范和学习习惯的要求,可以让学生逐渐改变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是为后续学习氛围的营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从运动会等比赛活动中形成团结一致的班级凝聚力,让凝聚力和荣誉感刺激集体的斗志,自然会在学习上形成集体向上的动力。
二、氛围良好,德育先行
在与高一新生见面时,班主任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好班级的精神内核,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知教育是“教”与“育”的结合,“育人”是一个很难的工作,故而有“百年树人”的说法。笔者将中国哲学精神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融入班级精神的制定中,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迁怒,不贰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就奠定了班级的文化氛围,又从中国传统国学中找到精神的力量,逐渐进行德行品质的塑造。
三、定立目标,积极进取
在形成良好的班级习惯和风气之后,就要开始在学习上下功夫。笔者开始要求学生制定属于自己的“梦想书”,“梦想书”基本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内容包括理想的职业,目标高校,喜欢的专业,高校专业分数线,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写给自己鼓励的话。
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有高考意识,有未来职业的规划意识,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模糊的期待,鼓励自己珍惜当下的时间努力学习,为未来奋斗!学生的“梦想书”一共分为三个阶段,入学为第一次制定梦想,学生大多对未来满怀希望,所以制定的目标都较为宏大,不切实际居多。第二阶段为一轮复习开始时,在整个课本的知识学习完成之后自己回顾之前的“梦想书”适时作出重新调整和规划。第三阶段为第一次模拟考试前后。此时学生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需要有更强的动力支持,并且此时的“梦想书”才是最切合实际,定下冲一冲可以达到的目标,给自己一个冲刺的动力。笔者运用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动力,能够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二)班级问题处理原则
一、摆正角色,缓行处理
在带班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新手班主任都希望有一本《班级管理问题处理大全》,但是很遗憾——没有。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班级都有这个班级独特的“气质”,问题有类似但是又不尽相同。所以需要班主任灵活的处理各种突发问题。比如学生打架问题,学生顶撞老师问题,学生不交作业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出现时,作为班主任都是非常恼怒的,恨不得赶紧把他们教育好。然而在班主任自己有情绪时并不能很好地想清楚问题,也不能很好地处理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把事情先放一放,当情绪平复时再思考处理办法,处理事情会更为理性和妥善。同时也要清楚自己是班级的管理者不是保姆,很多事情不能事无巨细,要相信高中生有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班主任要避免把小事处理得更复杂。
二、公正评判,讲求原则
带班必须要“一碗水端平”,对于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笔者之前在毕业的学生中做过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班主任有带给你伤害吗?具体是什么”。学生回答最多的就是班主任的区别对待。这俨然已经成为了学生心灵的一道伤痕,也成了大多数人固有的成见——老师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喜欢嘴巴甜的学生,喜欢活跃的学生……这些被老师宠爱的学生就可以犯错不受罚,受到老师的特别关照关心。其实对其他同学已经造成了伤害。所以,对于任何的问题和事情,都要针对事件本身进行处理,与人是没有关系的。只有公平公正的处理事情,不带有色眼镜看人,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给学生带来足够的爱。
三、用心体味,用爱浇灌
最后,很多是问题都可以用真情和爱去化解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对于事物的认知,作为高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作为班主任应当倾听他们的心里话,让他们愿意说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才能很好的理解一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处理问题。即使很多孩子不愿意说过多的想法,我们也可以用倾听和关爱去化解问题。记得一次很调皮的学生与其他班级同学发生打斗,觉得班主任一定会骂死他,然而笔者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样?没有受伤吧?”学生毕业后完全不记得被批评处理的细节,只是一直记着当时给他带来的温暖和感动,而恰是这温暖和感动才让他真正知道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反思和改错。
班主任这份工作需要倾注很多的爱和精力,也需要很多的智慧和经验。在工作中获得的成长的巨大的,也是没有任何书本可以教会你的。笔者经历尚浅,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完善。总之,倾心投入学生工作,用爱管理班级,终会玉成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