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苹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教育集团
【摘要】本文对小学生体能训练的意义及家校合作模式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体能训练应遵循目标一致、信息公开和家校平等三大原则,如何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开展体能训练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为全面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改善家庭体育锻炼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家校合作模式 小学生 体能训练 身体素质 训练策略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疾病状况报告(2020年)》调查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儿童少年的超重肥胖既是社会发展达赖的问题,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密不可分[1]。儿童期超重或肥胖的存在增加了成年后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当前,各中小学校园里的“小胖子”可谓比比皆是。这些超重或肥胖儿童给体育教学课堂、课外活动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无形中也增加了这些孩子心中的不自信感和自我否定。体能训练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和成年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研究报告称,过多的体脂与一些与健康相关的参数如不良的心肺适能和肌肉功能水平呈负相关。小学生超重或肥胖现象的改善仅依靠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课外体能训练培训是难以达到长久深远的效果,这必须依靠家长、学生和学校三方通力协作才能达到改善和降低小学生超重或肥胖率,全面增强学生体质,获得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心理素质。因此,本论文以家校合作模式为切入点来初步探索小学生体能训练的策略,旨在为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水平,预防疾病,增强抵抗力提供有效科学的建议。
1. 小学生体能训练的意义和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发现,中小学生体质状况逐步呈下降趋势,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逐渐增多,学生近视人数也普遍增多。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如5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成绩都出现下滑现象,学生素质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校内和家庭环境中采取有效、合理以及科学的体能训练对增强小学生体质十分必要。无论是在体育课堂还是课外,加强小学生的体能训练有助于增强身体各项机能水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通过体能训练也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体能训练对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潜在的促进作用。
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支持和互动交流。它既是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亦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追求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从小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而学校体育教育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掌握各种体育项目的技术,学会体育运动中团结合作,勇于争先的精神。然而,长期以来在家庭中由于体育氛围不够浓厚、父母体育参与行为不足、亲子体育互动有限、同伴支持普遍缺失等问题,导致青少年家庭体育一直处于青少年体育系统的边缘地位,并没有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打好基础、铺好路。而且,多年来学校体育的强势地位不断吞噬家庭体育的发展空间,必然导致了家庭体育的“虚无化”或“学校化”倾向[2]。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必须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发力,相互沟通,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2. 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体能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家庭是孩子进入学校前的第一个教育场所,家庭中的每位成员对孩子的成长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作为一种专门培养人才的场所,其教育的专业性、知识的系统性又是家庭教育所不可比拟的[3]。因此,家庭和学校在孩子的体育锻炼的培养方面各有优势,只有双方加强合作与沟通,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双赢。
2.1 目标一致原则
家校合作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全面顺利地开展。在学生体能训练过程中,由于独生子女、隔代亲等因素往往会导致家庭教育这部分滞后,跟不上节奏。而学校体育教育更多的是遵循素质教育方针,学生身体成长规律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由于双方观念的不同,在体育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必须遵循目标一致的原则才能取得家校合作的成功。
2.2 信息公开原则
学校信息公开是保障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校、家庭等方面理解、支持和信任的重要桥梁[4]。在现实中,家长对教育政策的理解和对学校教育举措的认识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学校、教育有关部门如果不能发出科学、正确声音,就容易让家长产生误会,误读教育行为甚至误解我们的教育。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通过网络获取资讯和发表个人见解已成为新生代家长的生活方式。学校不但要正视在现代社会应运而生的这种信息传播方式,更要借助此平台健全家校联系沟通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大力传播学校体育教育的理念和意义,及时把握家长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引导家长正确看待体育锻炼对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3 家校平等原则
家校合作首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平等交流互通。而在现实中,学校往往是处于主体地位,家庭的角色是辅助于学校教育,单方面接受学校的相关安排。因此,家校合作中学校应为家庭的参与提供充足的有利条件,使双方处在对等的位置上,这样才有利于学校体育更好的发展。
3. 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体能训练的策略
学生、家长和学校是家校合作的三大主体,而学生又是这三大主体中的重要对象,家长和学校合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实施小学生体能训练应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体质健康为发展目标来进行互通交流,合力协作。
3.1 提高家庭对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视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家庭往往过度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可以说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再者,由于家长自身的体育锻炼意识不够或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往往忽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在家校合作环境下,首先要做的就是矫正家长对体育锻炼的偏见和看法,让家长深刻认识到“健康的体魄是一切活动的前提”。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体能训练方面多做宣传,如海报宣传、家长会体育教师的宣讲、体育课教师向学生的宣讲等活动,要让家长和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体能训练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3.2 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积极做好榜样作用
目前,少部分家长加强孩子体能训练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参加校外的少儿体能训练营,家长则在一旁监督孩子并翻看手机,训练课结束后回到家也没有坚持锻炼的习惯,仅仅依靠训练营一周1-2节课的训练完全达不到目的。再者,家长没有好的榜样作用也必然导致孩子失去积极参与体能训练的兴趣。因此,家长在参与孩子体能训练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极为重要。在体能训练中,家长应该与孩子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是居高临下命令孩子,在孩子训练过程中家长也应该身体力行参与到锻炼中去,并在平时的生活中和孩子一起锻炼,多与孩子参加亲子活动,增进亲子间的交流,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来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让孩子主动参加体能训练,从而形成长久的体育锻炼意识。
3.3 家长和学校通力协作
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仅仅依靠学校体育教育是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它必须有学校体育教育的贯穿,还需要有家庭体育教育意识的熏陶。所以在小学生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必须是家长和学校的通力合作。学校的体育教育要全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学校也应该与家长互相沟通,向家长传授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组织家长进行体育相关知识的线上线下培训,定期开展亲子体能训练活动,让家长深入认识体育,感知体育,参与体育。
3.4 有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学生体能训练效果
2020年上半年疫情原因使得全国多地中小学 “停课不停学”,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这段时间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样体育课在这段时间也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但由于家庭对体育重视度不够,小学生自觉性较差家长监督不够,使得体育线上教学得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随着学校课堂得恢复而慢慢消失,而应该有效利用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如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网站,定期发布各种体育项目锻炼的教学小视频,并布置相应的锻炼任务,通过运动打卡等形式来监督学生的完成情况,家长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完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同时也增进了亲子间的关系。
4 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整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结合”。在学生体能训练教学和实践中,首先工作就是要提高家庭对体育的重视,以此提升家长对家校合作理念的关注,并且家庭和学校要遵循目标一致、信息公开和平等的原则,通力协作,开展好学校体育教育的同时促进家庭体育的发展,为健康中国2030助力。
【参考文献】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848982016233734&wfr=spider&for=pc.
[2] 舒宗礼,夏贵霞.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青少年家校合作体育共育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0(9):54-59,79.
[3] 倪印堂.“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家校合作问题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24-25.
[4] 汤林春,郁琴芳.家校合作50例:区域设计与学校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5.
[5] 翁文娟.小学体育课体能训练的开展及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0(74):103-104.
【作者简介】李苹 (1983—),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 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