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田
重庆市六十五中学4000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具有实时性和基础性特征的学科《道德与法治》对培养中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与时俱进,不断引进更高效、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而思维导图最直接的作用是巧于学生思考、联系、创新和运用,它可以通过多变的图形、画面来对各类知识和学生的思维进行可视化展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道德法治教学中既能更好的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大脑潜能,又能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知识体系,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而且对于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养成也是非常有效的。本文中,笔者就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三种课型即“新授课型”、“复习课型”“习题课型”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更好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 道德与法治教学 运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众多教育教学重要理论。
首先,通过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验证“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图式理论”的基本观点,促进相关教学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些理论为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是研究的推进更具可行性。
其次,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全面发展、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人才,丰富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
再次,思维导图的课堂应用策略研究有利于丰富教材教法理论的相关研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它的引入是对教学方法理论的积极有益探索。
(二)现实意义
从学生层面来说,思维导图对学生思维的有序开发,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怀个体,使不同程度、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升。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在潜移默化中,推进了教学向知行合一的方向发展,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教师层面来说,有利于教师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拓展创新教学思路,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推进和创新开展。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授课甚至是微课制作、教学设计,能大大地提升工作效率。教学思维导图的构建能构帮助教师更加精确地提炼课程知识主线,明确教学重难点,高效梳理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个性化的梳理和创造性呈现。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比较弱,而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将知识可视化、系统化、层次化,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并注意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可以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针对不同课型建立不同的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一)新授课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1.课前准备阶段的应用
(1)教师准备。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撰写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借助类似于XMind这样的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整理教学思路。一般来说思维导图模式教学设计分为三步,首先是确立主题,也就是这堂课的课题,用彩色的图像或者符号画出主题(教案纸最好横放);其次是确立分支,教师要围绕课堂重难点去确立分支,并且要在每个分支后加上关键词,在此过程中要用不同色彩的线将其连起来;最后进行修改和定型。
(2)学生准备。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做预习笔记。教师于上课开始前5分钟,把不完整的思维导图表格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发散性思考,开展课前自主预习,完成老师给出的思维导图表格,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干知识有所了解,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快速梳理清楚本节课的知识框架与核心内容,同时理清思路,为主要课程教学开展探究性活动起到积极作用。
2.课堂中新课讲授阶段的运用
(1)课堂中讨论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们互相讨论,以思维导图为依据,以教师设置的问题为目标,让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就彼此的思维导图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对思维导图进行增加、修改,可直接使用手绘思维导图,在手绘图上进行增删,若课堂教学资源较为充分,有条件使用平板进行教学的,可以配合相应的思维导图工具mindmaster的使用,更能节省时间。经过讨论,学生能够大致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对本节课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进行追问,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思考,设置学生进行讨论,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思维导图,并进行展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修改思维导图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依据部分学生的思维导图,请他们谈谈制作导图时的想法。教师呈现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学生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绘制下级分支逐渐完善思维导图,直至思维导图的完成例。如下图:
(2)课后总结伸阶段
在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展示出自己制作的完整的思维导图,既是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堂内容,又可以与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让他们给教师评分也给自己评分,对于优秀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会只带一个班,教师可以通过班级之间思维导图的对比把握班级特点,也可以在不同的班级展示优秀的思维导图,在给学生鼓励的同时,让学生看清差距,不要自满。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将每节课的思维导图放在一起,方便之后翻阅,尽管思维导图在其制作过程中就能增强学生的记忆。教师在课后布置的作业应具有多样性和个体性,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根据每组展示的思维导图“定制”,采用填空法,将思维导图上的内容空出来,让学生进行训练及小组间竞赛,因为每个小组的思维导图是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个人回忆不起来的地方,小组成员会帮助其回忆,在帮助其回忆的过程中,就能想起在制作导图的过程中为何将某部分内容放在某部分分支上,从而在学生大脑中构建出完整的知识框架,并不断强化。在知识点记忆完成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同时还应设计符合初中生身心特点的作业形式,例如:让学生根据指定主题制作手抄报、进行角色扮演、观看视频等,让学生真正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期末评比时,应将课堂上思维导图优胜组获得的积分按比例纳入期末成绩,不要让优胜组变成一个简单的形式,而应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二)复习课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1.常规式复习课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每节课后应引导学生使用由全班同学共同形成的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并鼓励学生不断修改导图,将平时搜集到的信息增添到导图上,使导图内容不断完善。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布置小组成员之间就思维导图内容进行共同复习,小组长按章节进行抽背。因为集体思维导图形成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贡献了自己的想法,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从而记住知识点。同时教师应该关心时事,根据时事新闻及时的将信息传达给学生。
2.主题式复习课
在此,笔者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考法律模块知识复习为例,来探讨思维导图在主题式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可将关于法律的内容进行拆分整合,分解成围绕一个主题相互联系的若干个关键词,即一级分支。然后,再围绕一级分支的关键词根据相关内容不断添加二级分支直到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关于法律的内容全部添加进去。如此一来,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发散思维将法律常识的全部内容进行较为系统地掌握。
(三)习题课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道德与法治》中考考题主要分为主观类和客观类,思维导图主要是针对主观题的复习,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无法很好地提取题目主要信息,导致答非所问;二是解题没有思路导致答案杂乱无章,踩不到得分点。要运用思维导图有效解题,就要遵循“看题眼、找定位、读材料、巧联系、调知识、相对应”这几个环节,即要先通过思维导图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分析好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可以总结答题思路应该是体现“全”“点”“面”“线”“联”“应”。不同的考试题型,最根本的是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宏观类题目更强调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所以需要将整个知识进行宏观上的把握,比如中考考题知识涉及教材较多,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一课或者一个单元,而要构建“课-单元-书”这样的层次体系,才能应对综合类和直接类的题。比如,有些主观题考察的知识点不是单一的一个点,还强调跨度性的知识,所以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全面的复习意识,做到宏观上建构,微观上把握,才能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灵活运用知识。
综上,将思维导图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中,要注意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性和动态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好知识思维导图和解题思维导图,如此,才能高屋建瓴,抓住知识的本质和材料的核心,构建有效的思维体系和解题模型,提高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家强陈凯玲.思想品德试卷讲评课探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6).
[2]郝晓燕.思维导图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1).
[3]刘琳.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之微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