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理念初中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2期   作者:林诗芸
[导读] 初中毕业水平考试成绩是中等教育阶段招录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既是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要求程度,也是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阶段性反馈。
        林诗芸
        佛山市超盈实验中学   528200
        摘要:初中毕业水平考试成绩是中等教育阶段招录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既是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要求程度,也是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阶段性反馈。本文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毕业水平考试试题特点,探讨其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以期为今后初中地理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毕业水平考试;初中地理;教学建议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1年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规定了初中地理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五大特征。根据地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把初中地理学科素养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和地理人文素养两部分,两者即有本身的独立性,又有相互之间的兼容性。
        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这意味着要把核心素养渗透和落实到地理学科教学中去。
        2018年初,《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公布,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被列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杜若明、姚新等学者认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涉及若干高阶能力,并不完全适合于初中地理素养教育,因此构建了与现有地理核心素养保持衔接的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即地图技能、地理位置、空间思维和人地关系四个部分。在前者的基础上,黄荣瑜提出了地图技能、综合思维、空间视角和人地关系四个初地理核心素养成分。尚海龙等学者结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与思维水平,构建了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即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 地理意识 + 地理思维 + 区域认知 + 地理实践力。
        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并结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笔者认为“初中生在学习地理之后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便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尽管与高中学段的一些高阶能力的要求存在差异,但本质并无区别,因此本文把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概括为区域认知、地图技能、综合思维、人地关系四个部分。
        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特点
        目前佛山市实行毕业水平考试等级制度(考试成绩以ABCD四个等级体现),并将考试等级结果纳入到升学录取指标中去,是学生毕业升学的关键依据,基于这一前提,毕业考试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指导地理教学,实现培养能力和考差能力的一致性。
        本文结合2019-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初中地理毕业水平考试试题,从4个方面简要分析地理核心素养在考试中的体现和特点,并对学科核心素养在试卷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一)既基于所在的学段素养水平,又符合毕业水平考试的学科素养要求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中学的不同学段,因此要考虑参加初中毕业水平考试的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差异,这些学情差异要求考试试题设计应符合所在的学段素养水平;同时为了发挥升学考试的筛选和甄别功能,试题应由低阶向高阶过渡,体现升学考试的学科素养要求。
        例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18年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检测第7、8题)今年五一,四位大学生穿着登山鞋,带着装备前往北方某山进行考察。下图为某山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题目。                          

        (1)他们商定的上山路线是顺着山谷爬山,然后攀岩,再经过陡坡攀登到甲山山顶。下列选项与他们的路线最相符的是
        A. a→b→甲    B. c→d→甲   C. e→f→甲    D. h→g→甲
        (2)他们从甲山穿越到乙山,两山的相对高度是
        A. 17米    B. 17千米   C. 200米    D. 2千米
        本组试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题(1)体现对单一要素“山体部位”判断的考查;题(2)通过判读甲、乙两山的高度和计算相对高度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判断、计算能力和综合思维素养,难度和思维层次逐渐增加,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
(二)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呼应“地图技能”的核心素养要求
        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引导学生把握地图“三要素”,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体任务,也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例2(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32题(4))                
材料: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本组试题(4)要求学生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与东京、纽约湾区相比具备的优势。该题属于乡土地理的一部分,有浓重的区域性特色,要求学生能分析表格数据,寻找规律,将地理现象和地理数据相结合,这也是对地图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研究近三年的毕业水平考试试题发现,2018年南海区2018年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检测全卷包含了20幅图和1个表格;2019南海区初中毕业水平考试全卷包含了14幅图和2个表格;2020年南海区初中毕业水平考试全卷包含了16幅图和2个表格。可见,南海区初中毕业水平考试的试题突出强调对基本图像判读、技能和能力的考査,需学生在能够读懂图表的前提下完成,呼应了“地图技能”的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也体现出无图不题、由图入题的地理试卷特点。
(三)运用探究模式引领学生综合思维,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探究活动是指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事例和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探究,找出解决方法,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启动不同学科的知识储备,融入到地理学的问题解决中去,这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交叉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对学生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自主能力的重要性。
        例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18年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检测第38题)某中学地理小组拟探究“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请你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主题: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
探究材料:两个相同的杯子,两块相同的木板,足量的沙土和清水,两个相同的喷水器,一块草皮
探究过程:选取材料,模拟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的现象和结果。
(1)地表植被与水土流失:相同时间内,同等坡度,同等喷水强度,没有覆盖草皮的,其杯内泥沙及水量________(较多或较少)。
(2)降水强度与水土流失:相同时间内,同等坡度,同样沙土条件,喷水强度大的,其杯内泥沙及水量________(较多或较少)。
(3)地表坡度与水土流失:相同时间内,同等喷水强度,同样沙土条件,地表坡度较小的,其杯内泥沙及水量________(较多或较少)。
归纳总结: 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植被、_________、_________等。
        
        本组试题以模拟实验和我国水土流失问题为切入点,在要求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等理科思维结合图文信息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说明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毕业水平考试注重学科融合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能拿高分的学生绝不是剑走偏锋,必定是百花齐放,综合能力强者得天下。
(四)贴近生活时事,重视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综合考查
        初中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区域性。从内容看,我国初中地理由“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乡土地理”四大模块构成。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除了介绍“地球与地图”相关基础知识外,大部分围绕区域地理学展开,“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都依托于区域地理教学和区域认知能力的拓展习得。另外在新课标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大背景下,毕业水平考试的命题逐渐向时事热点靠拢,通过情境创设综合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学会与自然共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例4(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0年初中毕业水平考试第32题)湖北因位于洞庭湖以北而得名,有“千湖之省”美誉。下图是湖北省及周边地区地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4)稻虾共作”是一种“优质稻+N”的生态农业模式,让一块田地实现了种稻和养殖的双赢。请结合潜江农业发展模式,联系地理学习,说一说你对南方地区推广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看法。
(5)“你为湖北拼命,我为湖北拼单”。全国人民对湖北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的巨大牺牲深表敬意,为此纷纷通过电商平台购置湖北农产品,如果你为湖北拼单,你会选择( )
①恩施玉露春茶 ②吐鲁番葡萄 ③青稞米 ④洪湖莲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本组题目以湖北、新冠肺炎疫情等热门时事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八年级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和思考程度。前两道小题考查常规区域地理知识,如行政区的简称、长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灾害等,会读懂图基础能答题;第3、4小题考查南方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第5小题考查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分布特征。该题组体现了地理学习的区域性以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让地理学习回归生活,强调认识区域的归宿是因地制宜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关爱美丽家园,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人地协调素养中“理解人类活动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方式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观念。
三、教学建议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等级,兼顾学情差异,注重教学衔接
        初中毕业水平考试在初高中之间起着纽带作用,因此应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基本主线,“串联”初高中两个学段。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先明确学生所处学段的核心素养水平,结合其年龄特点、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等学情差异,注重教学的过渡和衔接:如立足教材,正确掌握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易难点和兴趣点,科学选取衔接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多元;“教学设计”应探索与高中或高阶能力的衔接,同时加强不同学科之间核心素养的横向融合,旨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拓展;高中地理知识是初中地理更深层次的探究,初中地理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法指导应具有前瞻性,为学生应对毕业水平考试的中难度题型和以后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作铺垫。
(二)强化地图教学,提高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初中地理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提出的要求。
        无论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授课过程都要注重地图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在配合使用纸质版地图或地球仪的基础上,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上也尽量使用最新的、色彩搭配合理且生动的地图调动学生读图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二要培养读图思维和训练读图技巧,教会学生遵循“图名—图例—注记—地理事物分布—思考规律”的顺序读图,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式各样的地图,如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以及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有大量的地形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全球气候分布图以及中国气候分布图等,在落实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要避免一开始就使用信息过于繁杂的地图,以致学生学习初期就失去了读图的兴趣。教师应做好前期铺垫工作,对地图有一定的引导式说明,使读图训练顺利开展。反复以往,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能力以后,可以尝试出示信息量丰富的地图并搭配相应的图表,使文字、数据和图片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通过图文对照,挖掘和提取地图上的有效信息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将提取出来的地图信息转化成有效的地理术语。有地理味的语言输出,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以及语言文学的修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对学生的能力考查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考查。读图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起辅助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展示一些比较常见的地图,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学生的读图兴趣和能力。
(三)注重探究学习,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综合思维
        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综合性的创新思维和地理实践力,需要教师积极创新课堂模式。课堂的教学活动涵盖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过去传统的课堂呈现的是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被动式接受学习,淡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过分强调教师的指导功能,导致学生综合思维和实践力表现欠佳。因此教师要积极谋求创新课堂模式,走“问题探究式教学”之路。问题探究式教学以学生生活真实情景为依托,以一个问题或多个问题链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来引领学生思维,对问题进行探究,找出解决方法,落实课堂知识。探究可以是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这与“新课标”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不谋而合。
        问题和情境是贯穿课堂始终的,学生在问题的层层诱导下,借助地图、网络甚至实地考察等形式获取信息和知识,以地理视角理解教材中一些现实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粮食安全、不同区域的能源选择以及西气东等工程项目的意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以及治理、长江黄河的水患以及治理的现实意义、环境污染等。通过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看似枯燥的理论显得有趣,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与地理核心素养相关的综合思维。
(四)强化区域意识,联系生活时事,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教师应充分挖掘、开发利用生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合理增补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将教学生活化。一方面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加强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了解和认识,感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与世界眼光,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除了在教学内容上作改善,还可以通过实践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如开展具有校本特色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模拟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活动。这些都可以应用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如通过地理模拟实验可以掌握和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可以探讨珠三角与港澳的优势互补、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意义、分析广东本地菜基鱼塘的绿色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另外,面对初二备考阶段时间紧迫的情况,教师也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实践活动经验,借助多媒体和网络创设情境,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自然和社会中的地理实际现象形成感性认知,提高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杜若明.谈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47-48
[2]韩志辉.新时期下初高中地理的衔接探析[J].教育论坛.2020,10:184
[3]陈华彪,叶源忠.中考试题分析与复习建议——以福建省首次中考统考地理科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3):16-18
[4]牛超,刘玉振.试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5,16(4):48-51.
[5]马违,杨光.2018年北京市中考地理调研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7:55-58
[6]石荣彪.基于核心素养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探讨.2020,7:199-200.
[7]陈灿红,吴岱峰.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探讨—以2016-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9:59-61
[8]武彩燕.基于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地理图像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长沙市为例[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
[9]刘慧华,金云,叶滢.核心素养与初中地理研究概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8:18-20.
[10]黄荣瑜.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4-5.
[11]尚海龙,刘丽蓉.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形成机制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9:113-115
[12]贺瑶,张明礼,王延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特征及培养策略[J].教学论坛,2018,12:58-61.
[13]邵俊峰.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3:31-33.
[14]陈伟.新课标下中考地理命题改革探索——以江西省中考地理试题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0:47-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