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红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乐德镇李晏小学 四川省自贡市643000
摘要:素质教育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在内容、教学方向及教学模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计算教学作为贯穿数学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也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起良好的计算能力,这对于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在此,文章就围绕如何开展计算教学这个话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具体策略
引言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都离不开计算,同时计算技能是学生小学阶段的必备的技能之一,也是学生数学学习需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乃至其它学科所必备的基础。
一、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在直观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低年级的计算教学,算理的呈现方式多以借助实物图为主,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因此在低段计算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表象,再从事物的表象中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时,教材以解决“小红和小亮一共做了几朵小红花?”的问题情景出发,学生列出算式35+24,然后利用小棒动手操作,出现不同的摆法,再优化摆法,将35根小棒中的三捆与24根小棒中的两捆上下对齐摆放,5根与4根上下对齐摆放,即: 3个十(3捆)与2个十(2捆)相加得5个十(5捆),即:30+20=50;5个(5根)一与4个一(4根)相加得9个一(9根),即5+4=9,最后再把5捆与9根合在一起,即:50+9=59,这样学生在直观操作中理解了算理,并掌握了算法。然后又安排了借助拨计数器进一步来理解算理,最后抽象出35+24的算理,概括出算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经历直观形象——半抽象——抽象的学习过程,让算理与算法完美结合,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将知识表象逐步内化,形成清晰的算理,牢固掌握了算法。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计算教学中算理是根,没有了这个根,计算教学是不可能扎实起来的。如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内容就是通过情境来让学生理解掌握的。例如在“60-12×3”教学时,就是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带60元钱去买钢笔,每支钢笔12元,买3支这样的钢笔后还剩多少元?教学时让学生先分步解决:要求还剩多少元,需要先求出什么?(3支这样的钢笔一共要花多少元)得出分步算式:12×3=36(元)60-36=24(元)。然后提出问题:你能想办法把这两个算式并成一个算式吗?当学生出现60-12×3=48×3=144(元)和60-12×3=60-36=24(元)后,让学生充分讨论;最后小结出:同样的算式,出现了不同的计算结果,结合问题情境,找到了正确的做法,理解了为什么要先算乘法的道理,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3、在知识的转化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在计算教学中,也常常要利用转化的思想来突破算理。例如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复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唤起学生的旧知,为学生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搭起了一个脚手架,在思维上搭起了一座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让学生找到了算理的源头。
比如,在计算9.18÷0.2时
①让学生通过熟悉的人民币的换算,将9.18元转化为91.8角,将0.2元转化为2角,就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了以前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了。
②通过类推,也可将9.18米转化为91.8分米,将0.2米转化为2分米来计算。
③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计算:(9.18×10)÷(0.2×10)=91.8÷2
不难发现,不论是利用计量单位还是商不变的性质,体现的都是转化的思想,学生通过转化,深入理解了算理,扎实掌握了算法,还体会到了转化的意义和价值,对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大有益处。
4、在数形结合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非常重要思想方法,它具有数学学科的鲜明特点,又是数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能巧妙的实现数与形之间的相互互换,使问题形象化、简单化、明朗化,在计算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两位数乘一位数》中,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这样写?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领悟到。教学过程中先出示小棒图3个12根(1捆2根),然后就学生根据图说计算过程:3个2根是6根,3个1捆是3捆,也就是30根,合起来就是36。对照小棒图,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对竖式为什么这样算,以及竖式的写法都比较清楚了。
二、强化计算所必备的技能
1、加强口算。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口算是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是仅依靠思维计算,快速得出计算结果的教学技能。对于学生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直接作用。因此,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能力的培养应坚持“重在平时,贵在坚持”的教学原则,可以运用口算游戏、口算转盘、口算卡片、听算等形式,经常性的开展口算训练,达到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目的。
2、重视估算。估算既是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方法。估算教学的目标定位是培养数感,进行检验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对估算的重要性理解到位,在激发估算需求和体现估算价值上下功夫。学生熟练掌握笔算和估算就会用两条腿走路,计算教学才能和谐发展。
三、养成良好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数学教学中,令教师困扰的一大因素便是学生的计算错误率居高不下,即使进行了反复练习,仍然没有明显效果,这里面有计算习惯的原因。良好的计算习惯决定了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因此,在日常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包括:认真审题,不看错数字和符号;认真思考,做到先思考再动笔;计算计算,工整、规范书写,集中注意力,条理清晰,不争不抢;认真检查,计算完后通过估算以及其它的验算方法进行检验,并养成自觉检验的计算习惯。
四、让计算为学生所爱。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计算又乏味单调。所以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训练采取生动多样的形式,比如“开火车”、“夺红旗”、“小组竞赛”、“班级计算小能手”、“计算之星评选”等等。另外,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听算、视算、自编计算题等,都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从而爱上数学计算。
结语
总之,计算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颇深的影响。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当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对数学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大量的计算中找寻到计算规律,进而深化对计算知识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再通过丰富生动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郑桂花.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计算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2021(26):15.
【2】冯冠聪.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8):49-50.
【3】陈聚华.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思考[J].考试周刊.2021(1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