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2期   作者:李燕妮
[导读]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要合理的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直观清晰的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宏观内容。
        李燕妮
        湖北省宜昌市桃花岭小学  4430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要合理的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直观清晰的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宏观内容。教师在日常数学课中要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实际的课本内容,加深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消化和掌握课程中难点的部分。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采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内容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降低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记忆,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体系,满足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需要,便于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
一、思维导图的运用,梳理数学知识结构体系
        小学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严谨性的学科,数学知识内容存在关联性。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体系,逐步优化完善学生的数学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全面性思维。教师要在课堂中指引学生找到自主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并在过程中灵活运用和充分掌握,在答题和课后作业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思维导图的运用,帮助学习能够梳理知识内容,学生利用图形工具,将多种数学元素进行归类整合,将数学知识要点的联系在图形中展现出来,使学生真正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比如,教师在讲授“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这个知识内容时,要帮助学生掌握其简便方法,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用口算的方式将两位数或者整数乘以一位数,然后再用笔算的方式进行末尾有零以及四舍五入。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务必清楚区别“连续和不连续”进位的情况,思维导图中用横竖线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步骤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思维导图的运用,形成数学解题思路
        数学知识的特点较为突出,严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会让学生觉得内容较为抽象,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数学教师知识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容易对知识内容理解不到位,相关的知识点不能深入理解,在解题时,也不能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小学生的年龄和大脑发育都是出于初级阶段,在课堂中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一点一点的对数学题形成解题思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较难理解和掌握的数学概念,学生可以通过图形,增加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比如,计算题:小红买了4盒钢笔,每盒8支,一共花了384元,问一支钢笔多少钱?学生在解题时直接算成384÷4,忽略了还需要把一盒折算成每支。学生审题的时候容易题目中的关键点导致最终解题错误。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对题目进行分析研究,提炼题目中的有效信息:4盒,每盒8支,共计384元,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题目的关键点,避免出现计算上的错误。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条理清晰,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


三、思维导图的运用,开展推广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课本中包含了很多抽象化的数学公式和概念,小学生在刚接触数学学科时,对于这种抽象的概念较为陌生,不能形成完整的数学逻辑思维,对于小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公式和概念有一定难度。数学课程中的概念较为严谨和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相比其他的学科数学的学习过程较为枯燥,学生需要将数学的概念和理论深入透彻的掌握后才能真正的学会相关知识点。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讲授数学理论知识,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和机械性记忆,学生可能会混淆之前学过和现在讲授的数学概念,无法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巧用思维导图,将数学概念依据难易程度进行分解,每个难点进行逐一突破,利用思维导图的图文优势使学生充分的理解数学概念的真正含义,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比如学生学习“认识多边形”这一节内容时,学生要在短时间内了解和认识大量的新的图形,包括图形的概念、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等,教师要利用好思维导图,把多边形内容以图文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清晰的看到图形的关联性,对图形概念予以强化,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思维导图的运用,对学生复习效率有所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以往的数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复习,有效的复习可以对知识内容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学生复习的过程就是对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新的审阅和梳理,对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学习的复习中,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的知识体系,掌握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解题的思路方法,增加解题的实践经验。比如,学生复习关于“正方体和长方体”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制思维导图,将多项知识点进行梳理分类,把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同的特征,面积以及体积摘出来用对比的方式加深记忆,用思维导图来区别两者的公式,防止学生混淆,加深对于内容的掌握。
结束语:
        小学教师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化教学改革,利用思维导图创新现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体验。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让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小凤. 巧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思考[J]. 魅力中国,2018(49):278. DOI:10.3969/j.issn.1673-0992.2018.49.421.
[2] 鲁建洲. 如何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 时代教育,2017(18):189.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7.18.166.
[3] 刘圣良. 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策略——以"轴对称"教学为例[J]. 黑龙江教育(小学),2018(7):10-12.
[4] 王德良. 信息化小学数学思维导图运用策略探究[J]. 文渊(小学版),2019(11):476. DOI:10.12252/j.issn.2096-6261.2019.11.703.
[5] 魏晓娜.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学周刊,2021(9):57-5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9.0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