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2期   作者:黄淑慧
[导读] 本文通过论述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运用“归纳发现法”教学、介绍趣闻轶事、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创设悬念、新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黄淑慧
        广东省 梅州市 梅江区  鸿都小学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运用“归纳发现法”教学、介绍趣闻轶事、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创设悬念、新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创设, 激发兴趣, 求知欲, 氛围
        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学起来感到很吃力,从而不喜欢学数学;而我们从教育心理学中也知道,在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大脑和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励学生积极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刻苦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情绪。既然兴趣对学生那么重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唤起学生对数学科的兴趣呢?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除了通过思想教育工作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还要在课堂教育的大舞台上,在教学的环节上,创设生动活泼新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让学生享受学习中的喜悦,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热情。
        比如,在一堂平面几何复习课上,给出这样一道题:正方形、长方形、圆的周长相等,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最大?教室里先是一片寂静,紧接着学生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师:同学们,请你们结合生活中观察到的实例,先简单回答哪个图形面积最大?
        找一个平时善于观察又比较调皮的学生。
        回答:圆的面积最大。因为周长相等,圆的面积等于π×半径的平方,而长方形、正方形的比较小,可以举例证明,所以圆的面积最大。
        师:刚才那位同学讲得有道理。下面请大家动手加以证实。
        教师的设问、学生生动的回答,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创造了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们热情高涨,问题在愉快而又充满科学论证的情境中获得解决。
二、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入新知识时,可以结合实际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例如,教师拿着一个如图1的碎成两块的三角玻璃板问学生:“这一三角形玻璃板坏了,要配同样大小的玻璃板三角形是两块拿去,还是只拿一块去?拿哪一块去?为什么?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为找到答案,学习立即进入到积极状态中去,因为他们正是处在“心欲求而未能,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思维是活跃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必须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是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数学教学实践表明:好奇心能激励求知欲。例如,在教年月日时,教师提出问题:“今天是星期三,再过15天之后的哪一天是星期三?”开始学生感到有趣,但又回答不出来,这样创设了一个“问”和“答”的情境,然后启发学生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求17被7除的余数是多少?”学生立刻受到启发,想到15÷7=2…1,问题便迎刃而解,当学生体会到智力劳动的愉快,体验到创造发明和胜利的喜悦时,自然学习兴趣就更浓了。
三、采用“归纳发现法”教学,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所谓“归纳发现法”是“发现法”中的一种,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其主要特点是让学生通过独立观察和思考,去发现和掌握技能,自己去进行概括和作出结论。

四、介绍趣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关数学和数学家的趣闻轶事、难题、游戏很多。例如《孙子算经》上“韩信点兵”的故事,说被检阅的士兵排成三路纵队时,余2人;排成五路纵队时,余3人;排成七路纵队时,依旧余2人。韩信立即知道总共有多少士兵。这个问题实质是求解同余方程组的问题。古籍《列子》中有“歧路亡羊”的故事,讲述误入歧途的羊,由于歧路之中又有歧焉,故羊“亡之矣”。这实际上包含了数列问题和小概率问题。古老神秘的巴卦图上蕴含了现代科学技术才使用的二进制的计数原理,只是把图上的符号“一”和“――”改成今天的“0”和“1”而已。学生从中可初步感受到运筹学、图论等现代数学的触角。这些有趣的故事和游戏,集趣味性和困难性于一体,会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和研究兴趣。
五、提供成功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喜悦往往会带来一种无穷无尽的力量。这种喜悦,使学生从成功中品味到努力的价值,从而学习起来精神饱满,信心百倍,兴趣十足,轻松愉快。如果一个学生很少感到成功的喜悦,就容易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多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如在课堂、作业中的题目配置应有一定梯度,使程度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在课堂提问中应有针对性地尽可能给差生提供表演机会,同时教师应及时充分肯定他们的一点一滴成绩。使学生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恰如其分的自我欣赏和陶醉。从而出现最佳的成绩激情。且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恰当地使用“很好”,“妙极了”“很有见解”“解法精彩”等赞誉之词。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而且会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成功欲望,努力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学生在这种愉快的情境中学习,自有学习乐在其中之感,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数列求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锡塔和锡拉”五个字,学生看着老师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老师说:“锡塔是国际象棋的发明人,锡拉是印度的皇帝,为了奖励锡塔,锡拉问他希望得到什么赏赐?锡塔回答说:“棋盘六十格,您在第一格给我1粒谷子,第二格给2粒,第三格给4粒,第四格给8粒······依此类推,以后每一格得到谷子数要比前一格的多一倍。”这个要求看起来是非常谦逊的,但却永远无法办到,因为全世界的粮仓都无法容得下聪明的象棋发明人所要求的谷子,同学们个个脸上露着惊奇的神色,脑子里挂着问号,这时教师就因势利导,指出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等比数列求和”问题。
        在教学中,常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其具有吸引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启迪。或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带悬念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唤起心理效应,激发求知欲,诱导学生思维畅通,这都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例如讲授“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已理解★★  ★★  ★★所表示的乘法算式是2×3=6后,教师把图形演变成★★  ★★  ★,创设问题情境,并问“能不能写成乘法式子?为什么?”从而加深“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一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解惑”的兴趣。
        七、创设新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三根木棒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时,教师拿出三根演示用的木棒,问学生能否组成三角形?当学生看到居然有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棒图2时,

感到奇怪,此时教师进一步要学生用木棒,自己寻找三条木棒之间,什么情况下能组成一个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组成三角形,这样引人新课,学生会觉得十分有趣。
        当新出现的情况与原有的观念发生矛盾,旧的知识不能解释新的问题时,学生也常会有新奇感,在此时引出新概念,学生容易接受。例如学负数时,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被减数小于减数的数是不会减,就着这样情境,教师先提问学生,12-32=?,27-28=?学生回答不出时,再引入x负数概念,学生学习的兴趣就高。
        “教无定法”,在课堂上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每位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⑴田万海 《数学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⑵孙尊洁 《创设学习情境,实施素质教育》 《上海中学数学》 1997年第6期
⑶黄立俊 《创设学习情境,变厌学为乐学》 《中学数学》1996年第6期
⑷罗浩生 《谈谈数学教学的方法、兴趣与质量的关系》 《中学数学研究》1995年第6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