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思考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2期   作者:庞碧连
[导读]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尊心理、主体意识,学习压力也不断增加,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同学、教师和家长等各个方面影响。
        庞碧连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港门镇中心小学   524364
        摘要: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尊心理、主体意识,学习压力也不断增加,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同学、教师和家长等各个方面影响。在出现学习方面问题时,如果没有及时加以引导,将会对学生正常学习生活造成影响。本文在明确包容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要求基础上,分析具体应用路径,并结合教学实例思考包容教育的应用要点,以此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包容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包容教育是以小学生的天性为出发点,在做好基础教育的同时,遵从现代教育规律以教师伟大的人格为支撑,深入挖掘学生成长可能性,挖掘学生的成长潜力,规避不良因素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诸多与包容教育相关的内容,以包容教育理念为指引,深入挖掘这些教学资源,不仅是做好知识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新时期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
1、包容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通过包容教育理念的实施,能够较好的淡化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和不断成长带来的快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克服学习困难,提升学生自信心,已经成为教学活动开展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包容教育应用中,同样要注意到包容教育并不等同于放纵教育,不是要包容学生的一切缺点和不足,而是要采用柔和、积极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包容,深刻认识到教师指引对个人成长的帮助,将自身作为学习活动开展的主体,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挖掘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2、包容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和要点
2.1 以包容教育保护学生自尊心
        小学是自尊心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小学生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多种与自尊心培养相关的元素。但是由于小学生对自尊心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正确认知,在成长过程中,通常将自尊心与“面子”、虚荣心联系在一起,在个人自尊受到触犯的情形下,会出现烦恼、怨恨等不良情绪体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以包容教育理念为指引,以广博的知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尊心观念,真正关注到学生的心理需求,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在学会保护自尊心的同时,实现自己心理健康成长。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一课节的教学内容为例,小主人公自己制作的玩具被老师收走之后,心情特别沮丧,更期望自己的“成果”能回到自己手中。这种事情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接近,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出现被教师“没收”玩具的现象。但是不同教师的处理方法,必然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不同影响。在课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方面的教育,还要能够将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认识到教师的包容与自己心理成长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培养学习和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尊心观念[2]。
2.2 以包容教育消除学生自卑心理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不仅面临课堂学习的压力,在很多家长“拔苗助长”心理影响下,还要承担更多的外部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与学习水平之间产生差距的情形下,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自卑心理的萌芽。这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日常交往,还会对学生潜力挖掘、创造力培养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自信心,帮助学生正确的克服自卑心理。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节的教学内容为例,不仅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习难度较大,而且故事背景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故事前半部分的描写相对较为负面。在学生无法将故事背景与故事蕴含的深层含义结合在一起的情形下,就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达不到学习目标要求。这是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给学生展示一些带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涵,并通过故事结尾的升华,让学生树立生活的信心,帮助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困难,逐渐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3 以包容教育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小学生学习热情通常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在遇到自己喜欢的语文学习类型时,能够投入较多的精力,学习也比较认真。但是在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学习困难的学习内容时,就会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对学习效果造成影响,甚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煎熬心理,对学生正常学习造成影响。在部分学生出现这方面问题时,教师应当以包容性理念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规避负面因素影响,正确认识语文课程学习要求,将学习活动转变成一件乐事,趣事[3]。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一课节的教学内容为例,作者一天中的心情跟随母亲发生了多种变化,这种心理变化与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极为相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部分学生将自身生活中类似的情形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学会描述自己心情变化的过程。通过课文内容与自己生活的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加直接的体验到妈妈的做法,能够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学习与情感培养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的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热情,更好的帮助学生融入到语文课程学习中来。
2.4 以包容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包容教育是教师以广阔的胸怀,伟大的人格来包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因素,但是包容并不代表着放纵和庇护,而是要以包容性的心态,克制自身的教育行为,以爱心来感化学生,善待学生,在赢得学生尊重与信任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以此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基础上,逐步提升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自控能力,坚持做好日常学习规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含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这些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根基,教师要学会将这些文化精神导入至教学内容,从精神层面感化学生,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2.5 以包容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担当能力
        新时期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于责任担当的认识较为浅显,在出现责任担当时,更多的逃避或者推卸,不愿意承担责任或承认错误。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课堂内外的语文教学机会,以包容意识为基础,强化对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引导小学生群体认识自身学习生活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学会将责任与压力相区别,以此才能够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培养良好心态,以更大的勇气应对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素养培养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结束语
        新时期背景下,包容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作为小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包容教育内涵。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精神素养,深度挖掘语文教学素材中蕴含的包容教育内涵,将包容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内外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好的培养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语文学习态度,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担当能力,以此才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实现知识学习与人格培养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魏玉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学周刊,2021(24):23-24.
[2]王文英.关于在小学语文中“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J].小学生(中旬刊),2021(07):29.
[3]祁萌.“包容式”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2020(44):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