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2期   作者:王柳懿
[导读]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应围绕学生完成授课,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环节,应针对小学生表现出的“感统失调”,应通过体育课堂活动进行“感统训练”,以此强化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王柳懿
重庆市万州区上海小学  404000
        摘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应围绕学生完成授课,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环节,应针对小学生表现出的“感统失调”,应通过体育课堂活动进行“感统训练”,以此强化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体育课堂与“感统训练”进行融合,是现阶段教学任务的重点内容,教师利用各项体育锻炼的课堂活动安排,专注学生的“感统训练”,最终实现体育课堂的教育价值。综合上述,本文总结小学生出现“感统失调”的原因与危害,并侧重课堂活动、体育锻炼视角分析体育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感觉统合训练;策略分析;
        引言
感觉统合训练是针对小学生出现的协调性问题,对其进行的系统、规范化的锻炼活动,借助体育课堂的锻炼环节,教师在传统体育锻炼基础上,增加身体协调性的体育锻炼活动,尤其是针对小学生出现的身体能动性差,或协调性不足问题,针对性开展体育课堂活动,最终强化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
        一、“感统失调”原因与危害
为确保体育教学环节更好的融入感觉统合训练,本段文字率先总结小学生出现失调的原因与危害。第一症状原因,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小学生出现“感统失调”的原因如下,首先分析缺少运动训练或感觉刺激,纵观现阶段小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电子设备或游戏设备成为小学生的日常娱乐活动,不进行体育运动训练,容易出现“感统失调”。其次神经系统发育问题,,面对无法控制的神经系统发育问题,应借助体育运动训练,以此强化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避免感觉统合失调对小学生造成的严重危害。第二危害探析,据相关文献记录,“感统失调”容易对小学生造成运动障碍或心理压力,伴随着小学生的认知加深,身体协调性不佳对常规型体育课堂运动产生影响,加之学生之间的评价,容易对学生带来心理负担。由此可见,体育课堂教学环节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符合现阶段小学生的身体发育需求,教学环节,教师应深刻研究相关文献记录,借助有效的训练活动完成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二、体育教学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
以创新课堂、健康课堂为目标,体育课堂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教师应调整教学理念,在现阶段体育教学目标基础上,教师应认真查阅资料,了解明确感觉统合失调对小学生的危害,以训练为视角,进行体育课堂活动。

例如对于一年级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环节,笔者借助小篮球原地拍球活动,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本节课的基础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原地运球动作,学会前臂上下屈伸以及用力按压球等基本动作要领,以目标为重点授课内容,笔者又增加对身体协调性较差的学生的单独训练,借助示范方法或集体训练法,帮助部分学生掌握运球动作。
(二)遵循健康原则
感觉统合训练与教学活动的融合过程,教师应遵循体育运动适度与健康的原则,针对所教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认真设计训练内容,同时注意保护有感统失调学生的心理。例如,笔者带领学生进行原地踏步学习环节,笔者通过课堂游戏,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以此让学生掌握原地踏步的基本动作要领,同时锻炼学生的臂力与身体协调性,帮助学生的上肢肌肉、下肢肌肉、关节韧带进行锻炼。课上笔者以抢板凳游戏作为训练项目,将学生以协调差异性划分成果三组,每组准备五把凳子,笔者作为裁判负责吹哨与监督,游戏活动环节,笔者让体协调性较差学生进行游戏,每组七名学生围绕凳子进行绕圈跑,当笔者喊停的时候,学生坐在凳子上,未坐在凳子上的学生淘汰,以此类推,直至剩下最后一名胜利者。借助此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同时借助简单游戏,帮助身体协调性较差学生进行训练,区别于剧烈运动项目,该活动遵循健康原则,适用于大部分学生。
(三)针对性训练
触觉功能失调,是感觉统合失调具体表现,有触觉功能失调的小学生通常表现为孤立、动手能力不强,长期影响容易诱发小学生心理问题,教师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教学环节,可采用握手、拥抱等方式,带领全部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实际教学活动过程,教师应注意加强触觉功能针对性,下述内容具体阐述,笔者将此次训练划分为三个阶段,按照由低强度到高强度,由低敏区到高敏区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开展教学活动,比笔者所教班级为例,笔者对学生进行分组,两组学生手拉手绕成一圈,起初有部分学生对与异性拉手为抗拒,在笔者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逐步参与到活动中。完成本环节教学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室内活动,笔者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对教学场地已经进行搭建,利用相关道具构建一个滚筒型隧道,并在隧道中的不同位置设置木制积木、篮球等材质存在明显差异的物体,随后笔者再次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原有两大组分为数小组,分批次进入隧道,并在接触到相应物体后报出名称,实现中敏感度触觉功能训练。最后笔者组织学生通过指压板,后一名学生在行进过程中应抓住前一名学生的衣服,依次有序地通过指压板。通过科学系统的触觉功能训练,小学生触觉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发生的概率被降低,对学生日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综合上述,本文总结“感统失调”的危害,并侧重教学理念、针对性训练等方面,系统进行融合策略的分析,在传统体育锻炼基础上,增加身体协调性的体育锻炼活动,尤其是针对小学生出现的身体能动性差,或协调性不足问题,针对性开展体育课堂活动,最终强化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沈宗青.感觉统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训练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4}(07):72.
[2]郭德军.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J].家长,2021,{4}(18):18-19.
[3]严凤凤.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21,{4}(21):167-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