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慧 彭明开
湖南省龙山县第二小学
风华正茂是他的年龄,学富五车是他的魅力,扎根一线是他的履历,运筹帷幄是他的能力。在武陵山区教育的土地上,他把青春融入,把真情付出,把聪慧尽展,播撒着教育的情怀和种子,绽放在春和景明的日子,他就是湖南省龙山县第二小学校长贾苗生。
一、学习成长是教育远行的春分
他28岁就担任校长,“学习”成为校园的一个关键词,贾苗生对老师们说:“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一所学校,乃至一个民族,要想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在他的办公室、家里,到处是书籍杂志,每逢出门学习或出差,贾苗生总要挤出时间买些书回来,不同版本的教育学、管理学、人才学、心理学等书籍都是他涉猎的对象,无论再忙再累,他坚持每天学习。
久而久之,许多老师以到他办公室“寻摸”新书为乐趣,老师们知道,在他那里,总会有新鲜的东西——新鲜的书籍,新鲜的思想。
在他的感召下,茅坪学校一大批老师在持续的学习、积累中成长起来,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汪孝娣老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我总喜欢走与别人不一样的路,看的书不但多,而且杂,学校指定的必读书看,学校没有指定的书我也看。”
在教师例会上,汪孝娣代表年级组登台进行阅读分享:“我一直对国学感兴趣,所以就从国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起,如果我们忽视了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他们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此后,她一共进行了5次阅读分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追求。
“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应成为学校不懈追求的目标,学校对待教师,思想上要信任,工作上要支持,业务上要培养,生活上要关心。”在学校行政会上贾苗生这样说,也是这么做的。他对每一个老师的个性、特长了如指掌,他带领老师出去长沙等地学学习140余人次,短短一年,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关心询问,并尽可能的提供帮助和照顾。在他担任校长期间,作为高寒山区的茅坪小学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教师素养都名列全学区前茅,没有一个老师主动申请调离学校。
二、思索探究是教育远行的夏雨
在进入龙山二小后,他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深入钻研教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提升自己和老师们的研究能力。
五年来,二小科研成果成绩斐然,全校老师参加县级微信课题研究,州级、省级立项课题研究达到120人次,280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100余人次,学校多次被评为教科研先进单位。2017年他主持研究的县级微型课题《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指导有效指导的实践研究》获县级一等奖,2018年参加省级立项课题《实习基地学校对顶岗实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加强对实习生的指导。2019年参加省级立项课题《3D创客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他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组老师做理论辅导3次,撰写的论文《3D创客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实践》刊登在《教育科学》杂志上。
三、育人教书是教育远行的秋果
面对几千的学生,几百名老师,贾苗生深思熟虑后,坚定地把“育人”放在“教书”的前面,他认为“所有的心灵都渴望爱的阳光”人需要爱也需要付出爱,爱是幸福和快乐的源泉,在学校行政班子会议上贾苗生进一步揭示:“如果说教师的人格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则是这种力量的源泉,有了关爱,教育才有活力,才有生命,而且要让我们的学生在被爱得的过程中把爱扎根在头脑里,默化在生活中,落实在行动上,让学生在感受爱得同时,能够心存感激,心怀感恩,能够积极的创造爱,付出爱,构筑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和谐社会。”
把爱心献给最需要的学生,更是他令人敬仰的品格。在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时,他总是和学校支助主任一起深入班级摸底,向各村委了解情况,决不让党的政策在落实中变味走调;同时多方求援引进扶贫经费,解决特困学生的困难问题。五年来为学校贫困学生争取社会救助达50多万。2016年、2017年曾两次发起救助重病孩子的捐助活动,在这两次活动中,贾校长率先带头,并奔走相告,积极为重病孩子争取社会捐助。
2021年,学校建立“2+N”师生结对帮扶机制。全校广泛开展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单亲、孤儿”专项行动,发挥广大教师“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家访工作优势,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帮扶留守学生、问题学生,通过一个男教师加一个女教师帮扶N个学生,实现“二小教师人人奉献爱心,留守学生个个得到关爱”目标。
“2+N”结对帮扶行动是在完成正常教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由学校统筹安排,以年级组和班级开展,结合实际构建全体教师与问题学生之间的结对帮扶活动,保证帮扶教师与问题学生、留守儿童实现双向全覆盖,真正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关怀学生心智情感,教育学生知恩感恩,激发学生成才志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他自己结对帮扶了彭国梁、张瑶等6个特殊孩子家庭,他一月一走访,和孩子的家长沟通交流,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成为家长的知心朋友,他坚持每天到班级了解这些孩子的学习情况,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育植根于爱,他用辛勤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始终保存着“传道受业解惑”的初心,在往后的无数个日子里,我们相信他教育的行囊里一定装满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