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关键能力的内涵和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2期   作者:张金梅
[导读] 在我国新课改以来,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顺应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发挥着辅助教学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优势
        张金梅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贺昌中学 山西 吕梁 033300
        摘要:在我国新课改以来,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顺应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发挥着辅助教学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优势,促使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人生观得以正确树立。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际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目前,大部分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仅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关键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良好开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关键能力;内涵和策略
        引言
        在全面推动法治建设的大背景下,法治教育在我国各个阶段、各个行业迅速普及。初中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透彻,缺少相应的法律知识,法治能力尚有欠缺。提高初中学生的法治素养和能力,能够大大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几率,能够促进初中学生更加阳光、健康、全面发展和成长。初中生法治能力的培育主要集中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因而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法治教育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1把握关键能力培养的特点
        关键能力培养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必备品格,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既重视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又重视社会发展需要,还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与西方在关键能力方面研究与实践重要区别之一,也是各学科培养学科关键能力的基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课程标准中能力培养的各项要求。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法治教育对策分析
        2.1认真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法治教育的目标
        在法治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握三维目标的关系,确立法治教育的目标。教师应按照“了解基本法律知识,认识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的目标进行教学。在知识传授方面,教师应讲清楚宪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让学生懂得违法的含义、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以此深化初中学生对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可以辨别正确,明白法律存在的意义。教师应将我国的基本制度、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等融入课堂,拓宽学生的法治视野;让学生认识民主,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增强教师对初级中学学生的法治意识。同时,教师应注重把法治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各个环节中,提升学生的守法能力,培养学生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权利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
        2.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时政材料融入课堂中
        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要把提升学生情感态度放置在首位。在教师引导下,有助于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体验蕴藏的生活智慧、人文精神和至善情怀,将时事政治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欢快地学习,提升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活出生命的精彩”课程中第二部分“冷漠与关切”时,由于初中生经验有限,对于生命的消逝、生命的敬畏、生命的韧性都不易体会,缺少深刻的感悟。

为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重要性,既能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另外,在课上创设了一个生活考场,以“路上遇到摔倒的老人,扶不扶?”为考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自身的想法、选择、理由、做法通过小组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邀请其他学生对这个小组进行点评。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情境中,展示学生的才能,他们的观点各抒己见,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认识到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还要关切他人的生命。“扶不扶”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道德命题,悲剧的出现,折射出了社会价值体系的倾斜,社会大环境影响人心小环境。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文明礼仪之邦,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而“修身”则排在首位,可见传统文化对个人的道德修养是至关重要的。我通过这个话题,让学生感知心存善念,必有善行的道理,使其深刻领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将实际案例融入课堂中,学生进行激烈的探讨,增加课堂上的话题感,有助于提升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应变分析能力。
        2.3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指导学生阅读好教材是提升学科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材体现国家意志,不仅承载着学科知识、学科思维,还蕴含着学科智慧、学科素养和学科价值。我们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情境、正文、案例、数据、表格、法条等内容,不同性质的内容在阅读时的策略是不一样的:阅读情境的关键是要引发共情;读古文能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读美文应读出感情、体验其中美好的道德情感、收获人生智慧;读数据、图表要学会从中提取有用的学科信息,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读法律条教要树立对法律的信仰,明辨是非曲直、树立规则意识、弘扬公平正义,体会法的价值。读好教材是提升学科阅读能力的脚手架。那些需要读懂教材不同内容要求的共同体构成了道德与法治学科阅读能力,它们有的是学科思维的起点,有的是提升认知能力的基础,有的是指导实践的理论依据。
        提高学科阅读能力,首先,应鼓励学生多读教材,读出声来,强化“语音通路”,读的时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其次,注意积累学科词汇库,打通“词汇通路”;再次,对文字、数据、表格等不同阅读对象要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最后,通过强化“语音通路”和“词汇通路”的共同作用提升学科阅读能力。
        2.4学科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学校德育工作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各项德育活动,将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和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形成合力。如在八年级介绍法律服务机构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时,教师可以借助学校的“律师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聆听法律讲座、到律师事务所参观、在律师指导下组织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不但复习违法行为、诉讼程序、维权途径等法律常识,而且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落到实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要从做好核心素养落实工作入手,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完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及时与学生沟通,运用适当的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各项支持。
        参考文献:
        [1]?冉林发.试论时政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文摘版,2016(8):16.
        [2]?杨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教学的应用探讨[J].教育观察(下旬),2019,8(2):72.
        [3]张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3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