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林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作为小学全科教师的准教师,究竟对于自己的职业是否有正确的理解,或者有独到的见解,这对我们今后的职场生活也会一定的帮助。对自己的职业有最深刻的了解,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井井有条。
关键词:小学全科教师、向农性、全面性、农村小学教育
一、关于什么是小学全科教师的探究
2014年8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104)5号)提出在未来小学卓越教师领域将“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至此,小学全科教师进入大众的眼帘,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2006年,湖南率先开始了全科型教师的培养。之后,重庆、广西等地也开始了培养计划。
目前,我国全科教师的培养主要针对农村地区小学全科教师。全科教师是指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教师教育机构专门培养,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小学教育研究与管理的教师。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则是面向工作农村的小学全科教师。
(一)小学全科教师的向农性
“向农性”与“向城性”相对,主要指的是一种国家教育政策的服务倾向。向城性主要源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强调对于重点学校的建设。”建设重点校,教育分层,大量优秀教育资源流向城市,使得城市成为第一受益力。向农性主要是教育政策向农村倾斜,有明显的服务农村教育、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的倾向。如特岗计划、面向农村学校的教育硕士培养计划、免费师范生等,这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皆具有面向农村培养高素质中小幼教师的特点,即具有明显的向农性。培养服务于农村教师发展的“向农性”师资,是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初衷与主要趋势,其定位是把培养全科教师作为偏远地区教师的补充主体,以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现状。如重庆师范大学,创新实施“3+1”开放性合作办学模式,建立高效、地方和一线基地联合的全科教师培养协同机制,为农村地区培养能胜任多学科教学需要的小学教师;再入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实施专科层次全科教师培养计划,面向农村专门培养能胜任农村小学各科课程教学任务的,重点补充“村小”和教学点的小学教师。
由上可见,无论是重庆还是广西等省市区,在小学前课教师培养方面总体呈现农村导向的“向农性”。即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看成地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的重要方式。但是这样被迫的“向农性”与主动的“向农性”还是会存在差异,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弊端。被迫的“向农性”难以自主,往往有可能为了快速解决农村师资短缺的期望而无形中沾染上浓重的工具性色彩。主动的“向农性”会在积极探究“全科教师”和“全科教学”实质性不同的前提下为农村养出自主成长的小学全科教师。
(二)小学全科教师的综合性
在小学全科教师面向农村,解决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尤其是解决“音体美等小学科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这一背景下,“全科教学”被视为小学全科教师岗位胜任力的主要特征,小学全科教师也往往被简单滴描述为“语数外通吃、德音体美全扛”,或者“样样通,科科行”。审视这样的“全科教学”特征下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某种意义上是“被全科”。
他的教育实践在本质上仍然是“分科教学”,因为它所依托的课程形态仍然是相互割裂的学科课程,所追求的价值存在仍然是各个学科逻辑知识体系的纵深传授,只是在任教科上有数量的增长而已。
真正意义上的小学全科教师,在传统分科教学之外建立起对小学教育、小学教师角色的独特理解,也要基于自身教育哲学而设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也就是说,小学全科教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他们要将分裂的学科知识儿童丰富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以“导航者”的角色、用“全景视角”引导儿童探究真实存在的生活世界。同时,在增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亦能以综合而非割裂的评价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准确地说,“多科教学”只是小学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而教师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则是在一定宽度的知识.上形成相关的“综合能力”。
比如,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借鉴国际教育发展经验及反思国内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我国小学教育已提出了综合课程的改革走向,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提出课程结构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课程内容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课程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明确规定“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而小学阶段则应“以综合课程为主”。适应综合课程的改革需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小学教师“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和“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少先队活动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价值
(一)农村学校教育方面
根据小学全科教师的特性“向农性”,我们就可以看出,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有利于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教育,提高师资力量,促进教育平衡发展,并且可以适应自然小班化的现状。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出现了自然小班化趋势。一方面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进,出生率降低,人口自然减员,学生数随之减少。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不少农村家庭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将孩子送到城里学校。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农村班级规模的减少,许多乡村教学点班级人数甚至在10人以下。实事求是地看,与国外强制性小班化状况相比,我国农村的自然小班化,既是对农村学校的挑战,更是机遇。从众多国内外研究来看,小班化教育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能够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使农村孩子受惠。从本质上看,农村小学全科教育和农村自然小班化可以实现“互促”与“双赢”。
(二)符合小学包班授课的国际趋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包班制是各国小学教育的普遍形式。美国、英国、日本、瑞士、威尔士、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小学教育都是全科教师包班上课。从历史发展来看,包班制,是随着班级人数的减少和人们对小学教育本质认识的深入才发展起来的新的教育教学形式。一方面包班制承认并努力去发现学生差异的存在,另一方面包班制把学生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从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包班制,更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切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它有效地弥补了分科教育的不足和班级授课制所带来的划一性、刻板性和封闭性,以及个别化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社会化不足的弊病。它在保留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同时,有效地克服了它的局限性。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分科教学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包班制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学生,相比那种整天与教科书打交道的死教书、教死书,在包班制中,小学教师能够在与天真活泼的儿童交往、接触、相处的过程中体验到教育的乐趣,真正让教书活起来,让教学成为一件乐事而不是苦差事。
参考文献:
韩苗苗,如何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做到“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J】,辽宁教育,2017,30-32,30-32
江净帆,小学全科教师的价值诉求与能力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6,86-90,86-90
陶青;卢俊勇,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4,13-17+23,13-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