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梦琪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宝泉岭学校 154211
摘要: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从而可能改变命运【1】。在阅读实践中巩固下来好的阅读方式、方法、程序等阅读习惯,如:认真、仔细读书,善于思考质疑等,对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统编语文;低年级;阅读;必要性
伴随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阅读”这个名词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尤其是家长朋友们,对阅读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不过一提到阅读,人们还是会不自觉地将关注点聚焦到语文学科身上:的确,统编版语文教材面世这几年,它涉及到了诗歌、诗词、童话、记叙文、说明文等,范围宽泛,特别是细化后我们发现古代文学经典阅读、红色经典阅读等等这类经典文章,开始占有一定的比重。加之近些年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宣传,国学经典也加入了阅读大军。由此可见,阅读,对学生的要求及产生的巨大影响也越来越引发大家的重视和认可。但是,培养学生参与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反到是循序渐进、缓慢的过程,这时小学启蒙阶段培养和锻炼孩子参与阅读成为必要性。
一、从理论上分析小学阶段参与阅读的必要性
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低年级(1-2年级)阅读方面就有这样几点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2】在带着少许的困惑和多次研读后,通过反复体味与推敲,发现:在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方面就提出了三个基本要求:第一,能够借助阅读中的文字,感受中国语言的美。阅读中大量的文字虽很枯燥,但串连在一起,形成的优美词句也会让年级低的孩子情不自禁陶冶其中,即使受心理、年龄等发展因素的制约,也仍然乐此不疲开始参与阅读;第二,借助阅读的内容,感受阅读带给我们的快乐;有时在班级的阅读课上,会听到一阵笑声……无疑阅读在不经意间带给孩子生快乐、激发孩子们阅读兴趣,从文字中找到共鸣,继而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继续参与阅读;第三,借助阅读的情景,引发孩子心系自然和生活,乐于表达。孩子参与阅读就会产生思维情景,这种情景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里因无忧无虑而自然、而洒脱,所以小学阶段学生热爱生活、喜爱自然、乐于表达也源于此。可见参与阅读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成为一种必要性。
二、从教育中感悟小学阶段参与阅读的必要性
文章开篇有说到,一提到阅读,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将关注点聚焦到语文学科身上。学校教育中的语文课程确是一门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性学科教学,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建立在学生参与大量阅读基础上的。值得强调的是:我说的是参与“大量”阅读,与赵秀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无异。二者都是强调阅读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改变,甚至飞越。
转为实际,自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实施以来,我们发现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侧重文学方面的。如四年级下册的《小英雄雨来》,文章比较长但不难读,教材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然后结合课后习题为文章六个部分列出小标题,说说阅读过程中的主要内容,这是培养在阅读中如何把握情节的一种能力训练;再如五年级上册的《红楼春趣》,是《红楼梦》中的一小节,把这节课安排在五年级,主要是让孩子对《红楼梦》有一定的感性了解,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要关注情节,还要聚焦人物,这是教孩子如何读小说一般的方法。像这类课文还有很多,除了通常讲的听说读写,更要重注关键能力和基础知识,这里面的“关键能力”就包括阅读能力,【3】寓于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
记不清是浏览贴吧还是微博上有这样一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阅感到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阅读不仅能使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还会发展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现实如此: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往往是不参与或很少参与阅读的。
三、从生活中证实小学阶段参与阅读的必要性
无论是学前教育,还是基础教育,教育共同指向于促进人类更好地生活。面向未来,不光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应重视阅读,因为阅读更倾向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倘若我们把未来社会比作一本文字信息量巨大的“书”,要读懂“社会”这本文字信息量巨大的“书”,没有阅读本领是万万不能的。
都说:阅读源于生活。我们生活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信息世界,大量信息的不断涌入同样让孩子们眼花缭乱,甚至有时猝不及防。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身心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的懵懂阶段,孩子们阅读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阅读量不够,视野不够开阔,导致辨别是非能力薄弱,很容易走入歧途,影响一生。所以,为了让孩子少一些伤害,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用阅读擦亮“眼睛”,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成年人的我们常常感叹信息化社会给我们带来生活上的压力和冲击,让很绝大部分的人们不仅奔波于生活的繁忙与劳累之中,而且极易失去生活的方向和动力,不知所措。作为父母,更不忍孩子重蹈我们生活的覆辙。如何能让孩子在繁杂的生活中寻找一缕清泉,指引他们更加积极地向上生活,不畏世俗所困惑?那么只有培养孩子参与阅读,在阅读中寻找生活的方法,促使他们逐渐成为一个会生活的独立的“人”。
综上所述,从小培养孩子积极参与到以阅读为核心的学习、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及早地获得能够独立攫取阅读信息的能力,形成终身阅读学习,促进自身发展的主动意识在今天变得尤为尖锐。
前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深深劝慰,后有“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知读书迟”的悔悟。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更要把握住流沙般的时光,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中来。无论从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我们已经意识到早早参加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更呼吁家长和老师们,以及世界各地每一位关心孩子成长发展的人士,应时刻关注家里还处于小学阶段学习的孩子是否主动、自觉地参与阅读中来,重拾“开卷有益”的话题。最大限度地突出阅读的必要性,逐步向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延伸、拓展。
在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希望在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们能初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积极阅读较浅显的阅读材料开始,初步养成独立阅读习惯,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的能力;然后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最后借助阅读,清晰地筛选和判断信息,更好地生活。而不是“堆书如山”般地为孩子置办书籍,浪费金钱,致使孩子对阅读有反感情绪,这就扭曲了鼓励孩子小学阶段阅读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总之,小学阶段强调学生阅读的必要性不是在一节学科课、一次讲座就能扎下根的,可能需要通过讲授、强迫、教学引导来完成,并且要渗透在每一天的生活,每一节的课堂中。而作为教师、或作为家长更是有意识、有计划地让学生有机会、有空间、有兴趣阅读,并给予恰当的指导,才会使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更长远地走下去形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对“阅读”的名词解释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 2011:8
[3] 全国研讨会讲话录音 温如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