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爱种子”教学模式,构建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2期   作者:刘锦云
[导读] “爱种子”课堂教学模式中最大的特点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互相交流,互相探讨,才能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
        刘锦云
        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沙贝小学
        摘要:“爱种子”课堂教学模式中最大的特点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互相交流,互相探讨,才能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使学生的各种思维得到呈现,从而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爱种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占据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从旁辅助指导,能有效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体验,培养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爱种子教学模式;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创造性、启发性、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富于“生活化”,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全面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一、良好的课前准备、学生课堂坐姿,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开学以来,从细节抓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想提高课堂质量,首先抓好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学生课堂坐姿,从小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 做好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上好课,课前准备是关键,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和保证。学生的课前准备也必不可少,它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先决条件。上课前,必须准备好课本、练习本、笔记本,还要准备好学习工具。不要等到老师开始讲课了才想到去找东西,这样不仅会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而且还会打乱听课的思路。一个在课前做好准备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讲,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抓好良好的课前准备、学生课堂坐姿习惯,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巧用“爱种子”教学模式,培养数学认知生活化课堂。
        课堂教学中,鲜活的生活情境能降低数学抽象性,使学生既感亲切又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新课的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老师选取了学生常见的生活实物作为新课的切入点:“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听——这是一个中秋节的夜晚,你最先想到什么?(月亮);然后让学生睁开双眼看媒体,媒体呈现出中秋节团聚的不同场景,然后问你看到了什么?(月饼、汤圆、波板糖);……这样的物体和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物体和现象还有哪些呢?。(学生自主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材料:鲜花、向日葵、美妙光环、电磁波、雷达波、环形山等画面)。从这些现象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议论纷纷:“我们发现这些物体都有圆”)。教师说:同学们,圆就是这么神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亲近圆、了解圆、探寻园。”这样,通过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象来切入新课,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三、巧用“爱种子”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


        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新课程改革重要。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要探究的模式,积极构建探究的氛围,形成自主探究的情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关键看组内成员之间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所以“爱种子”课堂教学模式既要让学生长知识,又长智慧。
        教师应在“爱种子课堂教学模式当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猜测、验证、总结等环节中,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然后提问:“同学们,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按不同形状分一分,每种气球有几个?。生2:按颜色分。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开放课堂,探求新知。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所以我把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合作学习这个问题,并努力营造愉悦的氛围,鼓励学生多想办法。(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然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分类的方法。教师边巡视,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提出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如:有的同学在做的过程中,很认真呢,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有的同学先分一分,再数一数;也有的同学边数边画。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问题思考,学生就基本学会自主学习了。但有的学生还是遇到了疑问或难题,教师就可以打开微课,请学生看一次微课。看完微课,就继续让学生完成任务单。最后,拿出协作建构任务单让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在组内进行共同探讨,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实现组内间的多向交流。各小组动手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除了你现在这样分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类?(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放手让学生把自己好看的东西通过摆一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总之,只要用心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展示平台让学生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探究习惯。
         四、巧用“爱种子”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景化课堂。
        心理学也指出:“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因。” 鲜活的生活情境能调动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参与,降低数学抽象性,学生既感亲切又感兴趣。因此,教师既要留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要善于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教师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新课的切入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老师选取了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作为新课的切入点:“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听——这是一个中秋节的夜晚,你最先想到什么?(月亮);然后让学生睁开双眼看媒体,媒体呈现出中秋节团聚的不同场景,然后问你看到了什么?(月饼、汤圆、波板糖);……其实这样的物体和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播放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这些现象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发现这些物体都有圆”)。教师接着说:是的,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如此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这样,通过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作入新课的切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探索之中。
参考文献:
        [1]?王文明.小学数学互动型课堂的构建[J].黑河教育,2019.
        [2]?刘海琴.浅议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