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绎雯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龙湖分校 710043
摘要: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英语课程,一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新奇又有难度,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形式及教育观念等多个方面和其他学科学习存在明显差别,给教师的英语教学带来不小的挑战。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时,要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实际状况,根据小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新鲜感的持续时间和接受程度的不同,有效开地展英语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英语;挑战
引言:英语课程教学存在阶段性差异的特点,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应面对差异适时做出调整。根据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对教学课件内容及教育形式予以随时调节,提升英语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学习状况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学会转换英语课堂教学角色,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调动课堂气氛,提高英语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小学英语课程面临挑战情况
(一)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弱
学生学习小学英语知识的时候,会因为教师忽视小学生学习英语主体地位,出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弱的现象,难以在课堂上实现自主探究英语知识内容的练习,进而影响小学生构建英语知识网络系统的能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存在不足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新时代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具有更高的英语专业素养。另外,随着英语教师队伍趋向年轻化,由于英语教学教育经验与阅历不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恰当分析与理解造成英语课程教学难度不断提升。此外,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时忽略了对小学生心理的分析,影响英语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及完成效果。
(三)英语课程教学衔接存在缺陷
小学英语教学各个阶段在衔接方面存在不足的情况,在口语表达、英语阅读以及写作的阶段学习重视程度不一致,造成小学生英语句型以及语法方面知识掌握程度低,可能会导致小学生在升入较高年级时,对英语学科知识难以过渡难以顺利完成,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信念与追求。
二、面对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挑战实施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小学英语教学内容
教师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时,可以依据教学经验、生活实践、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
另外,在多媒体的大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积极调动英语课堂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自主性。比如,在学习单词“animal”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增加英语教学知识内容,丰富教学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时可一边为小学生播放各种常见动物小视频,一边在黑板上为学生讲解不同动物的英语单词及音标。学习“Leg”时,可运用多媒体软件为小学生播放动画歌曲,并鼓励学生积极举手演示歌唱,教师给予充分肯定,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
(二)积极更新小学英语教学观念
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英语教师需适时调整常规教学模式。在重视提高小学生英语考试成绩的同时,也关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和鼓励小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锻炼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应为小学生构建英语环境,促使小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运用在生活、学习中,提高小学生英语综合表达能力。比如,开展“My family”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使小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中的趣事,然后教师和小学生相互讨论,指导小学生珍惜和感恩自己的亲人,保护自己的家庭,让小学生自由发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感受,促使小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
(三)加强各阶段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
教师进行小学英语知识课程教学时,需逐步融入各阶段英语知识,为不同阶段英语知识内容搭建联系,在教学中渗透小学英语与初中教英语的联系,针对学习方式和内容实行有效过渡,促使小学生了解英语词汇、词组、句型、语态等结构,进而获得可以学习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比如,在进行hello这堂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小学生进行课堂情景对话,熟练朗读课本上的课文对话,并联合“I have an ...”、“I have a ...”的英语句型进行练习,还可结合为学生简单点拨英语存在语态变化,使小学生在当前的英语学习水平上,了解些简单英语句型及英语语态,为下一阶段英语教学的衔接做好准备。
结束语:
教师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对于小学生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英语课堂管理、英语教学形式、英语课堂互动等都应加强学习与创新。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处于对英语学科养成学习思维,培养对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欲望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进程应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高度关注,教育小学生树立英语学习观念,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夯实英语学科基础,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扩大小学英语课程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佟新.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J].神州,2020(29):82.
[2]慕睿贞.当下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面临的挑战[J].学周刊,2021(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