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冲突与尴尬探讨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2期   作者:章建军
[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体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竞技体育的发展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章建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七团中学    843016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体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竞技体育的发展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此背景下,中小学休闲体育作为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是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体育锻炼中避免冲突的不良策略,具有值得思考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探讨
        在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进程中,课余体育训练是关键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冲突与尴尬开展探析,明确存在长远效益与短期行为的冲突与尴尬、科学训练与教练员水平的冲突与尴尬、经费保障与学校对体育投入的冲突与尴尬、体育比赛项目多样化与训练项目开设少的冲突与尴尬等。
一、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冲突与尴尬探究
        1.长远效益与短期行为的冲突与尴尬
体育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具有长期性特征。最短的时间内培养优秀的运动员也需要5-8年,最长可达到10年或者15年,所以需要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在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中,要想为国家输送体育后备人才,所产生的效益很难在学生在校期间实现,通常要过很长一段时间,在学生离开校园时可获得。但是部分学校急于求成,为了在短时间内促使学生获得理想的成绩,采取了拔苗助长的措施,不仅会影响体育训练效果,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毁掉运动员的前程。一般来说,具有运动潜力的运动员,在中小学阶段便可表现比较高的水平,但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对其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很难使得其达到更高的境界。
2.人才标准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冲突与尴尬
        在新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受到了关注和重视,并且价值越来越突出。在该环境下,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发生了改变,表现了对具备创新能力、高超智能人才的强烈需求。在体育人才方面亦是如此,期待着复合型人才的出现。在中小学学生在校期间,部分课余时间用来训练,或者参加各种比赛,致使学生文化学习投入时间有限,很多学生的文化水平不够理想,甚至是付出了荒废学业的代价,使得学生知识单一化,缺乏完善的知识体系。近年来,虽然国家进行了教育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因为中小学生运动员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训练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发挥实际作用。
3.体育比赛项目多样化与训练项目开设少的冲突与尴尬
        随着时代的进步,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使得体育项目与日俱增,呈现了多元化的特征。但是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中,训练项目有限,与当前的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呈现不适应性现象,没有紧跟经济体育发展趋势,缺乏先进性,不利于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在中小学课余体育项目训练中,其通常是以游泳、篮球、足球为主的,很少设置跳水、竞技体操等项目。即使是针对于我国优势项目乒乓球,有很多中小学也没有开设,制约了训练水平的提升。可见,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中,在项目布局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冲突和尴尬,有待改善。
4.学生文化学习与课余训练的冲突与尴尬
        与普通学生不同,学生运动员不仅要进行体育训练,而且还需要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其也面临着选择,努力训练获得理想的体育成绩,二是考上好的大学。这就造成了中小学学生运动员学习与课余训练的矛盾。在人的发展中,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学生运动而言,需要经常性的参加体育训练,而且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应以系统性训练为主。所以,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学与训”的矛盾。

在中小学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中,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未提起对文学知识学习的重视度,加之学校的相关管理工作没有落实,难以保证学生运动员的正常学习时间,致使学生长时期缺少“文化营养”,不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尤其是在学生运动员比赛时期,会落下很多文化课,很少有时间进行知识的弥补,造成了体育训练和文化知识学习的冲突。
二、摆脱冲突与尴尬的对策分析
        在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着多种矛盾与冲突,不仅会对训练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会阻碍学生运动员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应该注重相关矛盾的解决。具体而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确保目标定位准确。在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目标的设置属于重中之重,是体育训练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立足学校实际,进行目标的定位。若是单纯制定获取成绩的目标,可能会实现短期的效益,但并不利于课余体育训练的长远发展。而以培养和输送人才为出发点设计训练目标,可为社会、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收获长远效益,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又能够使得中小学在课余训练的路上越走越宽;
        2.为了推动学生运动员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促使各项培养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还需要制定人才输送网络体系,站在整体角度,实施学生运动员合理分流。在课余体育训练与人才培养阶段,应该注重高质量体育人才的培养,大力向专业运动队输送人才。针对于没有进入专业队的人员,应该为其创造和探寻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使其日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配备专职教练员,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在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中,教练员作为重要的主体,其专业素质与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训练成果。要想避免科学训练与教练员水平的冲突,应该做好课余体育训练员的引进工作,适当提高准入门槛,不仅要求其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还应该具备超高的专业技能,以促使各项课余体育训练活动高效进行,提高训练水平。例如,在专职教练员的引进方面,可引入专业运动队退役的运动员,他们的训练经验和技能都能够达到一定标准,对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
        4.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之所以效果不佳,其中有很大部分原因为缺乏对其正确的认识,对其重视度还不够。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所以在优化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环节,首要是的从思想层面进行改变,全方位的了解课余体育训练,摆正其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位置,明确其属于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为国家竞技体育服务的,并加大经费投入,对相关体育设施进行完善和健全,满足不同的训练需求。在开展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时,应该从国家竞技体育标准和要求出发,不仅要实现对学生运动员的系统性训练,还需要拓展训练内容,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学生运动员进行不同方面的训练,在整体上提高其体育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训练陷入冲突与尴尬的境地,制约着训练效果的增强。因此,为了实现良好的课余体育训练、化解长远效益与短期效益、科学训练与教练员水有限等矛盾,应该积极转变理念,强化对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认识,并加大投入,树立合理的目标,以促使相关训练活动又好又快进行,全方位提升学生运动员体育水平,增强其体育技能,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刘勇.中学体育特长生“学训矛盾”之成因与对策———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9).
2.包长春?我国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治理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3.赵禹.茶道精神在河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渗透J]福建茶叶,201&4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