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浚彬
厦门市湖里实验中学 361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不同需求得到了体育教师的关注,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时效性,确保所有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基于此,“分层教学法”营运而生,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本文以分层教学的意义及体育长跑教学的现状为切入点,据实分析了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长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 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长跑教学;分层教学;应用策略
所谓分层教学,实际上是指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机能的不同情况,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确保学生得到相应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同一班级的学生,由于受到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身心发育等因素的影响,其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运用“分层教学法”不仅有助于能力强的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巧,还有助于能力弱的学生增强自信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不同等级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从而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体育长跑教学过程中,利用分层教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仅充分体现了分层教学的针对性,还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锻炼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认识自身不足及时调整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提升学生体育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初中生在体育长跑中的现状
(一)学生对体育长跑无法产生兴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在人才方面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要求学校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且各方面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这类学生不仅要表现优异,在身体素质方面也要达标。但是,现实生活中,多数学生缺乏运动,不喜欢体育,特别是对于长跑类的体育项目尤为排斥,究其原因,不仅是学生自身不喜欢体育长跑项目,还由于长跑是一项极耗体力的运动。另一方面,长跑考验的是学生的耐力和体力,中学生由于平时的运动量少,自身身体素质低,在进行长跑训练时,极易发生晕倒、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等现象,导致学生感到疲劳和难受,无法坚持到最后。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普遍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经常在黑板上板书或口头传授长跑的相关知识,学生经过长期乏味知识的宣讲,逐渐对长跑项目产生排斥心理;此外,由于长跑项目不具备球类项目的集体性及趣味性,且运动量过于大,在实践中,忽略学生体能、兴趣等的差异性,教师经常要求学生漫无目的的在操场上跑,致使学生无法发现自身的优势以及不足,综合能力也就无法全面提升,这种单一、枯燥的形式很难激起其产生兴趣。
(三)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
由于现在大部分初中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怕苦怕累的惰性思想,因此,在长跑运动中,经常表现出自制力差的情况,当面对这种较难挑战时,没有坚持不懈的决心和毅力;另一方面,长跑是一项要求长距离、高强度的运动,学生由于没有长期坚持锻炼,根本无法坚持不下来,因此,很对学生“谈跑色变,”对长跑运动产生畏惧心理。在心理和生理双向压力下,致使中学生不愿意接触长跑项目。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长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依据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
与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理念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身体素质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体育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采取合适的引导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实际考核,以兴趣爱好作为教学参考,对学生进行分层,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机调整。根据相关规定:在初中男生1000米耐力跑中,不及格设定在5分40秒以上,及格在4分35秒至5分20秒之间;良好在4分22秒至4分30秒之间,优秀在4分15秒以下;在初中女生800米耐力跑中,不及格设定在5分05秒以上,及格设定在4分10秒至4分55秒之间,良好设定在3分57秒至4分05秒之间,优秀设定在3分49秒以下,教师可参照以上标准,根据学生实际的长跑水平及对长跑的学习兴趣等,将学生化为高、中、一般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高层是耐跑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中层是耐跑能力相对一般,对长跑有一定兴趣的学生;一般层是耐力欠缺,对长跑没有兴趣的学生。以学生的长跑能力来说,这种划分,既能体现学生自身的身体机能,又能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使体育教师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还将教育的公平性彻底凸显了出来,在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真正将分层教学落实到体育课堂中,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依据教材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指路人的作用,既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学习存在的共同点,又要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再以教学的具体内容为基础,准确制定教学目标,使全班学生取得共同的进步。例如:在教学九年级“长跑”中,体育教师为了进一步拓宽高层次学生的视野,深化其对运动技术内涵的理解,应结合学生的情况,改进技术,强化锻炼,使长跑水平更加高超;对于中层的学生,教师要求其能够较好的掌握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所学的跑步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般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求其能够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与之相关的运动技能,能够完成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就可以。需要注意的是:层次的划分要灵活改变,学生通过努力,取得进步后,应及时进行调整,这对于激发中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及主动性非常重要。因此,要想保证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体育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科学化、合理化的进行分层教育。
(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普遍对学生的成绩评定的非常严格,表面看来,能够督促学生积极锻炼,但却对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产生一定影响,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分层评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针对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各方面的表现予以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评价不能只局限于学生现有的水平,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自身具备的闪光点,通过有效评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其的学习兴趣。对一般层的学生来说,采用鼓励式评价,评价侧重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进步的程度,如: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表扬,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持肯定态度,让他们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使他们树立自信;对于中层学生来说,采用激励式评价,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对运动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指出其改进的方向,使他们形成不甘落后、积极拼搏的学习态度。对于高层学生来说,采取竞争式评价,评价重点是情绪表现与合作方面,对他们实施高标准、严要求,促使其更加努力地向前。通过分层分类的评价,既将学生在训练中的优势体现了出来,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及荣誉感,从而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已随着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逐渐被教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创新教学方式,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合理制定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为开创体育教学的新局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想军.初中体育长跑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5):150-151.
[2]张爱军.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5):37.
[3]秦进进.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9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