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2期   作者:常亚男
[导读] 伴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小学课堂使用新媒体设备完成授课,这是新时期翻转课堂的具体表现。
        常亚男
        阿左旗巴彦浩特明德小学  内蒙古 阿拉善盟   750306        
        摘要:伴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小学课堂使用新媒体设备完成授课,这是新时期翻转课堂的具体表现。小学音乐课堂属于鉴赏型课堂,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音乐学期渠道,可帮助学生提升音乐审美力。综合上述,本文总结音乐课堂借助信息技术完成授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育策略的融合探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音乐;策略探析;
        引言
        新时代是信息时代,同时也是科技时代,小学音乐授课过程,教师应对新技术、新媒体以及新设备引起重视,借助更广阔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拓展更多的音乐欣赏资料,将美育教学渗透在音乐课堂上。信息化时代,教师应接受新媒体设备,对其充分利用以弥补传统音乐课堂,学生所呈现出的兴趣不足等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欣赏渠道,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实现音乐教学的价值。
        一、小学音乐课堂借助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传统音乐课堂,教师多带领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或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灌输,此规程影响小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与音乐鉴赏能力提升。课程改革与信息时代为音乐课堂带来更多的授课方法,教师充分利用新媒体设备,为学生打开音乐鉴赏的大门,此过程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段文字侧重两点总结两者融合的必要性。第一激发兴趣,小学生因其年龄因素,对新鲜事物均保有不同程度的兴趣,音乐课堂授课过程,教师借助信息设备为学生找到更多的音乐资源,从而不断激发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爱好。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环节,可借助新媒体设备根据所学内容,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情景,学生不仅可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在情境中还可强化学生的情感体会与学习心得。此后学习环节,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完成音乐课堂的知识学习,最终实现音乐鉴赏的教育价值。第二拓展欣赏渠道,信息化的设备可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体现,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播放视频、音频等各类资源,学生声音、图像等多感官带动下完成稿学生,相较于传统课堂,学生更多一份身临其境的感受。除此外,网络上多元化授课资源,教师加以利用可为学生拓宽欣赏的渠道,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音乐欣赏机会。
        二、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的融合策略
        (一)音乐具体化
        新课程改革推动音乐课堂的革新,音乐欣赏环节,这是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模块,欣赏教学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是更为重要的授课过程,此环节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增强学生的音乐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合理运用视觉元素,结合新媒体教学设备以及新科技技术,将教学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状态,提高音乐欣赏学习的兴趣,借助新媒体授课设备,达到进一步促进音乐欣赏教学发展的目的。例如《放马山歌》一课学习时,本节课授课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山歌的风格特点,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以及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课上笔者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讲解民歌体裁的区别,如山歌、小调以及劳动号子,并利用音频播放设备为学生选取不同体裁的代表作为其播放,通过此过程让音乐知识变得具体化,学生通过听的过程理解音乐理论。
        (二)激发想象力   
        音乐教学应注重视觉音乐的性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改进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限制因素。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许多研究表明,视觉是人类形成认知规律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给予视觉音乐教学更多的分量,充分发挥视觉音乐教学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小学音乐欣赏环节,教师应注重运用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补充传统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单调性。从而突出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重点。例如,《草原放牧》一课学习时,本节课授课目标是让学生感受草原歌曲的音乐元素,课上笔者为学生讲解作曲家吴祖强、刘德海的相关事迹,并为学生讲解草原小姐妹此篇琵琶协奏曲的创作背景。欣赏环节笔者借助音频软件为学生播放第一段落引子的欣赏过程,激发学生对蒙古族少年在蓝天、草地上放牧相关情境的想象,让学生边聆听边想象,想象马儿在欢快的奔跑,想象羊群在快乐的嬉戏。
        (三)创造情境
        由于音乐欣赏的不确定性,传统的音乐欣赏和启蒙方法会降低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音乐欣赏教育成效,运用现代视觉手段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能力和方法,它能够有效地与传统的听觉音乐实现无缝对接,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实现教学的创新性。借助音频播放或气氛烘托方法,音乐课堂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情境,学生可更好领会所学内容。例如《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一课学习时,因属于不同文化领域的音乐体裁,笔者借助视频软件为学生勃发匈牙利查尔达什舞曲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对粗犷、豪放的匈牙利文化有基础的了解,同时笔者为学生播放该篇舞曲的相关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学习,使学生快速掌握乐曲的结构特点,A段音乐的轻快柔和,B段音乐的快速紧张,通过两段衬托形成鲜明对比,以情境辅助授课提升课堂效率。
        三、结束语
        综合上述,本文总结信息技术为教学背景,解析全新的授课策略与课堂设计,欣赏教学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是更为重要的授课过程,此环节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接受新媒体设备,对其充分利用以弥补传统音乐课堂,学生所呈现出的兴趣不足等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欣赏渠道,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实现音乐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华婷.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1(26):159.
        [2]康兴荣.“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新策略[J].新课程,2021(26):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