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平
枝江市安福寺镇初级中学 枝江市 443211
摘要: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主推各行各业的不断转型发展,教育行业也从中受益良多,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教育技术体系,构建起了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课堂理念为支撑的新兴课堂教学模式。微课作为这该体系下的一种教学形式,也在推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初中历史包含了中外的古代近现代史,运用微课手段,可以简化学习难度,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应用
引言:借助于现代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中学教学理念方法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微课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和之前的以板书和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相比,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和网络化优势,让知识内容以音视频形式为学生展现出来,在经过短暂的观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概念领会和基本框架,而后再为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去反思和回顾,回答老师预留的相关问题。
一、微课教学的概念以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概念简析与运用要求
所谓的微课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形式包括了短视频音频、PPT、图像和一些醒目的文本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通常在6-10分钟)集中向学生进行传递,它的内容是经过精心处理后再播出的,而不是单纯的为学生播放一个电影或者视频片段。为了让在短短几分钟内达到微课的教学效果,老师需要对其中的内容做好科学设计,明确表达中心思想、内容的排版设计要逻辑清楚,层次有序,能够引人入胜,尽快的让学生进入状态,之后循序渐进,跟着微课的节奏不断的调动其思维想法,实现高效率的集中学习。微课在课程应用上是有一定的适应性的,应当因地制宜,据实分析,而不是生搬硬套,上下一般粗。对于初中的历史学科教学来说,微课能够发挥其内在的优势,实现历史教学课堂的转型优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针对教学需求和学生的现状,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应用方式,做好形式内容的筛选和取舍。
(二)历史教学的应用价值
历史教学的内容大多是历史事件、历史线索、历史人物和历史进程形成的体系化的课程内容,根据时间序列分成了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相互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逻辑关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历史,必然有一个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学习过程,传统的历史课堂多是以说教为主,内容相对的古板和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不强,兴趣度不高,课堂氛围过于的严肃,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会在课堂中思想抛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果显然不理想。那么老师在借鉴微课的相关优势时,就是要与该年龄段的学生成长和思维特点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生动的画面信息,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形象化,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强烈短暂的冲击,这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集中注意力,这时再配以文字内容的解释说明,会让历史教学课堂更加的活跃,学生也可以把图像内容和文字有机的联系起来,脑海中的印象也更加的深刻。老师再通过合理的互动,引导学生去对已经形成的知识库进行归纳、总结和反思,不断的巩固和强化,同时能够发现学习中的疏漏和问题,这样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也就可以把握住方向,明确了听课的重点是什么,让学习更有针对性,听课的效率和质量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改善。
二、微课程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简析
(一)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历史情景课堂
情景导入是微课运用的主战场,良好的情景导入能够让学生增强对历史课堂的好感,增进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同,构建师生交流互动的有效枢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学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历史教学课堂能否顺利的开展。在微课应用该环节时,老师要对本节课的新知识点进行梳理,设计相应的导学问题,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之后把图文视频等内容形式的微课作为情景营造的手段,让学生能够有置身其中的感觉,在外部多元因素的渗透下,去学习新的知识点,这样得学习过程更加的融洽,学生也更为主动。以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关于两宋时期的历史知识教学为例,提到两宋历史,就必须要为学生介绍著名的历史文物作品《清明上河图》,该本教材的封面也是以它作为背景的,这篇作品系统的反映了宋朝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文风貌的现状,其内容之丰富、文笔之细腻、功底之深厚,都可称之为当时绘画的巅峰之作,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宋朝文化领域取得的丰硕之成果。那么老师在讲本节课时,可以把该作品走位当学的载体,通过图画当时对汴京的描绘,采用微课方式,把一些影视剧、纪录片中关于汴京人民的生活场景、城市风貌等,浓缩成一个简短的视频,作为本节课的开场白,老师也要做好适当的解说,把学生们的思绪一下拉回到大宋时代,缩短了学生与历史现场的差距,让同学们对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状态与当代的差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把认知的代际差异变为了教学的引入线索,从而让之后的教学顺利的展开。
(二)聚焦重难点内容,做好总结和拓展
微课的核心要义在于“微”字,它体现在在微缩的时间下利用微缩的内容,实现教学的目标,有“四两拨千斤”的能量,如何发挥着这样的价值,关键在于要用微课来解决历史教学当中的重难点问题,突出核心知识点,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找到突破口和关键点,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意识习惯,在遇到一些难点内容时,利用微课本身的形象直观的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帮助学生更快的突破,实现预期目标。同时,老师也要关注到,微课真正运行的时间大约也就在8-10分钟,而一堂课在40-45分钟,所以微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其作用的消失,老师要在前期准备微课的基础上,把微课中涉及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在微课结束之后,渗透到学生群体当中,让其对知识能够更加全面而深入的提炼和升华,达到学以致用。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关于《盛唐时代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内容教学为例,因为文化的边界是十分宽广的,所以微课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囊括所有的文化要素,老师要进行遴选,找到与考点相关联的重难点内容,制作形成微课程视频,为同学们放映,之后,要组织学生们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去把所见和所思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写出来或者画出来,再利用10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讨论这段视频的主题句和关键词分别是什么,让同学畅所欲言,有的同学想到了唐诗繁荣的背景原因、有的同学指出唐朝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有的同学强调了唐朝的文化繁荣和今天我们的文化互通具有相似性,老师应当对其积极的肯定,并进行总结点评,这样的思维碰撞,让学生不仅了解历史,还看到了当下的社会文化风气,真正做到了以史为鉴,着眼未来,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结束语
由此看,微课是依托信息传媒技术,把抽象的文本等内容具象化,改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利用微课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历史学习内生动力,从而让历史教学实效不断提升,也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童远杰.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6):162 -167
[2]李婷.小课堂 大作用:浅论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18(102):145
钟平,1962年6月,男,汉族,湖北枝江,枝江市安福寺镇初级中学,443211,一级教师,中学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