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金
甘肃省高台县第三中学 7343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动之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迫在眉睫,教学观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必然,也是大势所趋。因此,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实施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彰显新课标的要求,切实地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程设计;课堂效率
历史是初中的重点学科,其中包含了非常多的历史事件、典故和民族文化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与传播中外历史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教学的关注点不能只放在理论知识的枯燥性讲解上,而是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将历史知识融入到其中,让学生在多种教学环境和模式之下深刻地意识到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并能够更加高效地理解不同时间段的知识点。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重新地规划和设计,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能够很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新课程下教学设计理念的创新
(一)课程设计理念的创新
在课程设计理念创新方面要从学科的教学目标入手,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对学习目标进行设计,重点在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将知识内容向外延伸和拉长,重视课外知识的融入。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二)学习目标的创新
在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什么?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终身发展等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上要坚持创新性的思想,并坚持相应的原则,包括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开放性的原则、激励性原则、多元化原则以及生成性原则。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重视的是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发展上,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地思考问题、辨别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不局限在课本之上。比如,在学习“洋务运动”这节课时,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要给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思考和学习。①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举行的?性质是什么?②洋务派在向西方学习时利用的是什么方法?③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了?具体原因是什么?④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问题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点,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通过任务法的引领,结合其他的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想象,最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新课程下教学设计活动的创新
(一)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突出
新课程教学设计活动的创新需要从学生入手,从学生生理和心里需求出发,找到他们对问题的关注点,以此出发做好教学设计活动的创新。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上,教师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述上,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接受的,他们的主动性并不强烈,也就是说教学活动设计没有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没有充分地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导致他们长期地处于被动处境之下,学习效果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新课程下教学设计活动的创新必须要做好的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时刻地关注学生的需求,明白学生想要什么,在过去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才是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比如,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任务教学法,就是将任务作为课堂的主要驱动力,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引导他们自主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观察和引导,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好改正。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每个组布置了相应地任务?有的小组是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小组解决的是鸦片战争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布置了任务之后,教师做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阅读和讨论,最后得出答案。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看出,学生对于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存在混淆的情况,所以教师对此进行了详细地教学,最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应用形象性的语言
历史知识多而且比较枯燥,在教学陈述中要求进行简略地概括,但无法像读小说一样生动有趣,但是只是照着书本念,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形象性的语言,使用一些描述类的词汇,给史料讲解增添光彩。比如,在讲解《对外友好往来》这一节课时,学生都知道在唐朝时对外往来现象十分地频繁和活跃,但是他们是如何往来的呢?外国友人为什么喜欢来?来了之后都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呢?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教材当中的史料事实来解决,所以教师在描述教材中的史料内容时,比如鉴真六次东渡时可以带着一些修辞手法,带有一些感情色彩,让学生也能够理解其中的艰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注意情感流露
历史学科是有血有肉的,但是受课时的限制教师无法讲解的非常精彩和有趣,所以课本中很多枯燥的概念、意义等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注意的就是做好情感的流露,在讲这些有血有肉的史料时要有真情实感,掌握好语调、语速、表情和节奏。比如,在讲解到《红军不怕远征难》这节课时,对于红军远征的艰险教师要极力地描述和渲染出来,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做好气氛的渲染,对其中红军战士们的艰苦卓越、勇敢牺牲等精神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表达出来,让历史知识可以感染人、感动人。
(四)保持课堂活力
历史学科看似枯燥乏味,但其中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和难忘的时光,这些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发现和体会,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保持课堂活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新课标的实施下教师们逐渐地树立起了现代化的教学观,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地位越来越突出,教学过程更加侧重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愿意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现代化的教学观让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课堂也不再受束缚和禁锢,课堂活力高涨,学生的积极性也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教学创新的使然,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从教学活动设计观念的转变和课堂设计活动的创新方面入手,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加充分地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渴望,并做好师生之间的交流,平等沟通,真诚相待,真正地优化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持续性感受到活力,感受历史知识的魅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海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J]. 魅力中国,2021(5):277.
[2] 蔡春梅. 创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 教育界,2019(46):87-88.
[3] 郭海云. 创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 中华少年,2019(25):153.
[4]倪荣喜. 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35):41.
[5]李立韬. 初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D]. 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