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远 华
湖南省华容县鲇市中学
摘要:多媒体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直观、逼真反映教学内容,图像清晰,动态感强,生动再现历史的真实面貌,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初中历史、应用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早已经走进了校园,走进了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挂图、模型、演示、语言、课本等等,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之一的多媒体是经过对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应用于历史课堂中,能直观、逼真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学生可以感受到历史时代氛围,清楚地看到历史人物为民族振兴叱咤风云的光辉事迹,以及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等等,无论是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是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都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历史和历史教科书是不同的。历史教科书中所设计的相关知识点囿于浩繁的历史史料和广阔的历史背景,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资料尤其重要。因为历史资料往往是对历史事件最好的诠释,既能辅助学生准确、清晰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检索便捷、传输速度快、质量高、信息量大和使用方便的优势,多媒体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有十分明显的优点,其一,直观性。多媒体教学图文结合、声情并茂,再现历史情景,其情景调动思维。其二,趣味性。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让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面而来,让举世闻名的文明成果像画卷般生动再现,让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像戏剧般有趣重演。譬如:我在讲述《中国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时,通过投影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展示“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两尊青铜器外形特征,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青铜器的认识,使学生懂得在商周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再如:在讲述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泽乡起义的画面。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领导民农起义。一方面,在学生们的面前,这场跨越2400多年时空的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革命风暴风生动再现,与学生们拉近了距离;另一方面,在学生们的心中,残暴的秦王朝最终灭亡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开发课程资源,拓宽知识视野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开发课程资源势在必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把所掌握的历史资料展示出来,但多媒体却能很好地将历史资料通过屏幕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听、思考和讨论,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当学生在做练习和考试时,往往会遇到相关的历史难题,就会有准确的判断能力。譬如:笔者讲述《中国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朝经济的发展》时,结合教材,展示宋朝的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贸易繁荣的视频资料,尤其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气势恢宏、宏阔壮丽的投影画面,既生动,又形象,毫无疑问,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宋朝流传“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佳话。在讲述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中国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和宋元时期的“丝绸之路”有何异同,就将相关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们十分清楚地了解到中国在不同历史朝代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和贸易往来。在讲述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时,郑和无非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
为了展示“郑和下西洋”壮观的气势,将有关郑和的资料和郑和率领船队远航的规模等相关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郑和七次下西洋,历尽千辛万苦,克服艰难险阻,时历28年,规模之浩大,其中船队最多达200多艄,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处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所到之处,郑和和随行人员给当地的人民赠送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显示出明代雄厚的国力和发展各国友好关系诚意等等。这一切,给学生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挖掘德育因素,培育爱国主义情操
梁启超说:“史料是以史之组织细胞。”(《中国历史研究法》)历史包涵着丰富的史料,它涵盖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等等。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下,历史科目中的很多情景在课堂上是难以展现的,而运用多媒体却能发挥出特有的功效。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作为历史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而且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以历代先贤为楷模,以爱国人士为榜样,做有理想、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所以,教师应该以历史教材为依托,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翔实、典型的史料,这些史料汇聚了不同的时空领域,以生动的画面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得到感知,得到启迪,得到熏陶。譬如:我在讲述《中国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时,首先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既丧失战斗力,又造成黄金白银外流,国库亏损;老百姓吸食鸦片,结果是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等等,简短的画面生动再现清朝末期鸦片的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尤其是林则徐在虎门硝烟,抵抗外敌,沉重打击英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林则徐虽遭到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革职查办后被充军边疆,但他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学生们观看了影视资料,无不被林则徐的爱国主义行动所感动,在自己幼小的心田里,开始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再如:在讲述《中国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时,首先通过投影播放《甲午风云》的相关片段,1894年7月,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在黄海海面,我北洋舰队“致远号”奋起还击,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激战,黄海成了一片火海。在海战中,“致远号”军舰损失惨重,在弹药将尽之际,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击敌舰,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但不幸的是“致远号”军舰遭到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爱国将士壮烈牺牲。总之,甲午海战是一段悲壮的史料,邓世昌等爱国将士为国捐躯的英雄业绩,激励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誓死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综上所述,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以崭新的姿态走入历史教学课堂,广大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采用影视的优势,充分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资料,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轻松地领会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感悟到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以及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在大势所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多媒体在历史教学的运用,仍然需要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多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多研究历史课程的特点,那么,学生将会大获裨益,历史课堂将会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
[2]曹 飞 浅谈电化教育在教学中的几点作用,电化教育研究,2007,(10)
[3]肖 川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1版
[4 ]文道芬 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科技咨询导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