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奉山
福建南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福建南安 362300
摘要:工业园区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功能上聚集了各种生产、生活要素,政府为了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从而对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划定整合,使园区主导产业在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的同时,又能满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局面。而工业园区应当根据具体的现实状况和自身的发展要求制定合理、有效的环境管理模式,本文阐述了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模式的内涵、意义、存在问题及对策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园区;建设;环境管理模式
环境管理和建设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应当注重环境管理模式的有序构建,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工业园区作为高集合试验点更应当建设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模式,提高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水平,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
一、环境管理的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有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律、教育、宣传等手段,限制人类破坏环境的一切活动,从而使经济发展和空间相协调,达到平衡的状态,最终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这样既可以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同时也可以减少环境破坏。
环境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其通过约束和管理人的一系列活动,调整人的基本观念和社会行为,从而减少环境破坏,促进人类可持续性发展。它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环境质里评价和环境监测为内容的科学理论。它包括五个阶段的基本内容,即了解和明确具体的问题和现状情况,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和现状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和鉴别,从而分析出解决的对策,提出对策之后就要制定实施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的内容开展相应的活动和行为措施,最后对其进行调查评价,并针对后果和结果进行不断调整,从而得出有效、科学的解决方案。
二、环境管理的意义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资源和条件,我们在自然环境中获取能源和食物,繁衍和发展。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汲取资源时造成的环境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问题。近年来出现了较多的环境问题,例如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我们应当加强环境管理和保护,采取一些有效、科学的防护治理措施,减少环境的污染,从而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开展环境管理可以让我们深入认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让我们在更好地配置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根据可预见的污染及危害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方法,预防环境质量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而有计划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开展环境管理可以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从而为人类创造优良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发展。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面对的一项重要且必要的工作内容,目前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政府应当采取一系列可行措施,近期的意义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矛盾问题,长远的意义就是可以不断的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共融、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模式
(一)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的环境管理模式被大多数工业园区采用,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由政府在工业园区内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或工业基地办,委员会委员会或工业基地办在工业园区直接行使和履行环境管理的权利与义务,为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或周边居住群体提供专业、科学的环境管理服务。
(二)开发公司主导型
开发公司主导型是指开发商受相关政府部门的委托在工业园区内并且在政府委托的权责范围内负责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开发、招商引资、园区管理、组织协调等工作,这种模式下政企分开,各司其职,有利于政府和开发商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更好促进履行其义务。
(三)政企合一型
政企合一型即是将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工业区开发公司的开发建设职能融合,双管齐下,行政职能指导开发建设行为,开发建设同时又及时反馈问题给政府进行适时的调整。这种模式下,行政管理的干预较为直接,政策的传达速度快,开发建设的方向性明显。
四、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选址环境不合理
有些工业园区或企业在进行选址时没有进行充分的实地考察,也没有进行系统的科学论证,仅单纯的考虑了交通或者地价上的便利,没有从城市整体规划及环境保护的角度去取舍。造成部分工业园区因区位因素,无法及时的建设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导致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之间存在冲突。
(二)环境管理法律依据及宣传不足
为了加强人们保护环境和开展环境管理的意识,鼓励人们进行环境管理,国家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等各项法律法规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制定的政策仍然主要关注的是以结果为主,对过程管理关注不足。政府针对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工作很多方面仍然处于空白状态,没有从产业链全过程的角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另外,无论是党中央的政策上,还是目前已经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通过调查发现,除少部分人了解外,绝大多数对于环境管理的认识还是很不到位的,而且,开发程度越低的地区,这个情况就越为明显。由此可见,宣传工作上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三)环境管理手段及专业人员配备不足
我国针对环境管理大多采用的是行政手段进行干预,而经济、技术、法律、宣传、教育等手段的实施几率不高,这会导致我国的环境管理的手段不足。更重要的是工业园区虽然设置了相应的环境管理职能机构,因为没有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的制度和政策方针,加上监管人员本身对于环境管理的意识不高,造成环境管理手段不足的尴尬局面,反向的又不利于提升环境监管人员水平。
环境监管人员是环境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其水平以及配备人员数量,直接影响了环境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目前现实状态下,多数工业园区环境监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配备数量的不足,造成虽然设置了环境管理职能机构但是在环境管理工作上运行不畅的局面。
五、优化工业园区建设的环境管理模式的策略
(一)提高环境管理的意识
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可以有效保护园区的生态环境,解决园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而政府和园区的领导都应当紧跟党中央在环境保护上的步伐,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强环境管理的意识,在园区引进项目时进行宏观指导,使园区的各项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废弃物不会造成污染,得以有效利用,提升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能力,促进生态园区建设进程。
(二)加强有效的监管
政府环境部门以及园区环境管理的委员会等机构应当加强对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有效监管,整治。政府环境部门应当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定点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园区的项目以及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等内容进行检查,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公司和个人行为进行相应处罚,严格执行环境破坏的修复要求,务必做到生产中防治、降低环境污染。通过一系列的监管,宣传,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环境管理的意识,促进园区生态持续发展。
(三)提升环境管理机制的有效性
首先,针对环境管理工作人员开展系统的教育,加深工业生态化和环境管理的理念,让管理工作人员本身加强认识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做好必要的技术培训,提升其环境管理的水平,做到心中有意识,执行有知识。
再次,应当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工业园区的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在检测到违反规定的行为后及时予以处罚,这样可以针对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现状和不足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
第三,抓住类似6.5世界环境日这种特征明显的时机,对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园区周边的群众进行普众式的宣传,增加宣传的方式方法,将环境管理的观念普及到群众中间去。
最后,在园区管理机构本身不适应直接进行管理的时候,应当引进第三方环境监测的专业机构为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在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提供专业服务,提升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水平。
结束语
我国工业园区因起步较晚,面临着较多的环境问题,政府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去提升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水平。而现阶段工业园区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内容,并且对工业园区的生产、生活行为进行有效监管,这样可以降低环境污染,使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协调发展,促进园区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建安.工业园区建设的环境管理模式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01):49-50+56.
[2]范晓鹏.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环境管理模式浅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05):120-122.
[3]岳阳.工业园区环境保护与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文化,2021,(0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