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丛丛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峨庄中学
【摘要】班主任这一角色至关重要,平常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也是需要班主任,初中解读的学生正处于发展关键期,这就意味着班主任要协调好各方面因素,管理好班级的同时,也关注一下学生发展的状态,见缝插针式引入德育知识,让学生懂规矩并按规矩办事,本课题重点来分析一下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应开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级管理、德育实践
【正文】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是考验教师能力的关键,维持稳定的班集体是需要技巧的,但同时在维持班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想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就要先维持稳定的班集体,才好开展德育。
一、开展德育所面临的问题
1.1网络内容冲击学生的认知
随着社会的变化,网络平台的影响覆盖面越来越大,学生接受到的信息很容易影响他们的认知,原本处于接受阶段的学生,无法分辨信息的好坏,这很容易影响他们的认知结构,甚至学生将网络热门信息作为自己思想观念,整体的发展是消极的,这也会影响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进度与速度,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速度较慢,甚至是拥有错误的三观。
1.2教师开展德育的方式有所欠缺
目前为止,教师所选择的德育开展方式是有所欠缺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发展速度较快,他们过于浮躁,喜欢一些新颖的事物,教师在开展德育的时候尽量要抛弃老生常谈的套路,这种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理解德育知识,与此同时对于他们的人格塑造也是比较慢的,严重者会厌恶德育教育课程。
1.3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等观念发展,目前班级内开展德育教育太过于形式,具体的德育知识都是流过学生大脑,他们对于一些行为并没有很好地形成,让学习
二、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2.1拉近彼此的距离
受网络冲击,学生对网络的沉迷程度越来越大,为了让学生适度使用网络,作为班主任,需要时时刻刻了解他们使用网络的情况,那就需要拉近彼此的距离,关注学生发展的状态,才好展开下一步的德育教育工作。
目前为止,每一位学生基本都有智能手机,为了让他们减少对网络跟手机的依赖性,教师需要做出调查,了解学生对手机跟网络的依赖程度调查,为了减轻依赖度,在学校期间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管理他们的行为,督促他们学习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手机保管带,由大家监督下课放学才可以取出手机,平常时间有急用才可以经过教师拿出。在校外时间可以跟家长相互配合,了解大家的使用手机的时间,跟家长一起促成孩子。
平常在校园中班级内,教师要时刻保持自己的行为,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减少手机使用情况,并潜移默化透露德育知识,利用语言去让大家对手机的使用要增强自己的意志,有自己的想法,多和教师交流,让教师了解学生,这一点教师也可以主动出击,利用自己专业知识教育大家。
二、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
对于初中学生管理,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年纪的学生很容易出现叛逆的情况,教师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这就需要创新教育方式。
首先,以学生角度看待教育,在平常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多让学生发言,了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说出想法之后,教师才了解他们的状态,再给出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子会让德育教育变得更加融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悟会更多,教师的教育工作也会更简单便捷。
其次,尽量将课堂教给学生,这个年纪的学生因为青春期的原因,脾气易怒又不太爱跟他人交谈,对于发展上的变化也是懵懂无知的,班主任就需要在德育工作中,尽量将课堂教给学生,让他们输出自己的观点,多说出自己的迷惑,教师也好有针对性地投出教育,对于规矩上教师不该选择强迫,这样效果不会太明显,可以先给出他们空间,先让他们实践随后给出规矩,犯过一次错误才知道自己的错,教师再采取措施进行约束。
三、交流必不可少
交流在德育课堂中必不可少,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将学生的想法投进于班级管理,让班级管理更加有效,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一天的状态,然后和学生开始交流,交流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提出他们的误区,并及时补充正确的做法,然后开始德育教育,无缝衔接,正好符合大家的心理状态,大家接受的内容也会比较多,教师也可以做出假设,让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教育之中,这不仅强化了班主任的作用,也拉近了师生彼此的关系,更让班级井然有序,这样的步骤会让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完美,助推美好班级环境的形成,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比较合适,最后的效果也会很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第一要了解目前阶段的教育问题,第二要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多和其他班主任进行交流,融汇德育开展的方法,采取学生喜欢的形式,融入创新事物,让德育教育不流于形式,让德育知识内化于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学生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迎春.利用微信开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0):5-6.
[2]何玺国,王怀栋.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4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