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少琴
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高堂学校 515141
【摘要】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定理,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实验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实验过程就是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物理现象和参与各种实验活动,调动学习物理的热情,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初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科学方法的教育,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观察 实验 兴趣 动手 实验操作 思维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物理现象和参与各种实验活动,调动学习物理的热情,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初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科学方法的教育,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下面谈谈本人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在观察中激发兴趣,强化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强烈的兴趣会成为学生学好物理学及相关知识,攻克难关的强大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乐于参与,教师的教学也会事半功倍。?科学家门捷罗夫曾经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踵而来的前进。”观察是实验必不可少的一环,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更是学习好物理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是整个物理实验教学成果的第一要素,所以要调动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身边新奇的事物、现象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观察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出现的特征等。如演示“摩擦起电”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1.丝绸摩擦过的气球靠近碎纸屑有什么现象?2.丝绸摩擦过的两个气球,相互靠近时,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3.把用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个气球接近些,它们之间又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和老师的启迪,学生就会明白一个物理现象,从而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自身会带电,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结论。又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点燃的蜡烛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像的大小的变化,像的虚实,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的附近反复观察,从而得出一倍焦距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两倍焦距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种种现象,既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又激发了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观察能力得到强化。
另外,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不能长时间专注于同一件事物且目的性不强,容易受外界事物影响,易于分心,忽略需重点观察的现象,或只是凑个热闹罢了,人看我也看。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应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观察的对象,思考的方向。如在操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应指明观察的重点是:1、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3、像物连线与镜面的位置关系;4、像是虚像还是实像。有了具体的观察对象和思考方向,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才能切实提升能力,因此教会学生辨别信息,屏除无关现象的干扰。如托里拆利实验,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玻璃管内外水银面存在高度差,则学生可能认为:大气压的大小与玻璃管露出水银槽水银面的长度有关。此时进一步实验,把装有水银的玻璃管往上提一些或往下按一些时,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不变,说明大气压与玻璃管露出水银槽水银面的长度无关。也有学生可能认为:大气压的大小受玻璃管的直立或倾斜影响。
那么就把玻璃管由原来的竖放改成斜放,此时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增加,但水银柱的高度仍不变,说明大气压的大小与管是直放还是斜放无关,只与水银柱高度有关。还有的可能认为大气压的大小与玻璃管粗细有关,那就改用两支粗细不同的玻璃管重做这个实验,发现水银柱的高度还是不变,这表明与管的粗细也无关。可见这个现象的本质是大气压的大小只与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有关。因此,为了使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
二、在多次实际操作中,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
实验操作能力是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基本能力。学生只有通过实际动手,才能不断地形成实验操作能力。但是,若只按课本或物理实验册,教师分步讲解,学生依样画葫芦,不预习也同样自己可以完成实验操作,这种方式的实验,学生虽有动手,但很被动,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所以教师在物理实验课中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事先明确实验操作目的,鼓励学生在操作中大胆质疑,细心发现,切实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器具,设计出各种物理实验,以丰富课内和课外的探究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的改善初中物理教学成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知识,更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能找到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感受物理并不神秘,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初中物理实验中用到的基本仪器大多属于测量仪器,为了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能力,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读懂说明书,了解仪器使用时有什么要求,明白它的构造原理,看清零部件是否破损,能不能正常使用,帮助学生分析排除简单的故障。如学生在做“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实验之前,必须先让他们知道:天平是否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是否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如何调节天平平衡,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时能否直接用手操作,加砝码时要按什么顺序添加,测量过程中能否旋动平衡螺母等。
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要分阶段进行,才能逐步做到熟练,从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做“串并联电路混联电路的连接”时,可让学生先懂得“串联电路的连接”,再懂得“并联电路的连接”,然后才学习较复杂的“混联电路的连接”。连接实物电路之前,先让学生用模型练练手,及时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动手能力增强了,思维活跃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
三、启发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基本规律
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或验证物理定律、物理规律。对于初中生来说,认识一个事物,首先来自于对这个物体的感性认识,然后才上升为对其理性认识,这是一种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是“物”到“理”的过程。如进行“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时,先按不同条件下操作实验并做好实验表格,一边做实验一边做记录,等全部实验做完后,再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出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定性描述。这样不但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还锻炼了团结协作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总而言之,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基础,而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是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这一哲理性的语言,在物理教学中,尤其珍贵,忽视了“做”,物理教学就谈不上质量,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军.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3403:7778.
【2】赵轶仙,费金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实验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34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