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向腾
马山县马山中学?广西?南宁
摘要:数学是高中学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运算统计能力以及培养其创新创造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高中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很多知识的来源点都在生活,而生活中很多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又有赖于数学知识以及数学工具的运用,不难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结论,这也从另一方面验证了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可用性。此外,生活化教学能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更多的加持,诸如生活情景的引入、生活材料的挖掘以及生活资源的利用等等,这些都将成为助力数学生活化的重要因素,也只有赖于此,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才能获得有效深化。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路径
生活化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基于学科与生活相结合所延伸而出的新的教学模式。分析引入生活化教学原因有二:一是学科教材本身具备的难度,高中数学已经处于基础性知识向高难度知识过渡的阶段,大多数的教学内容都具有抽象性质,且一个模块的内容往往涉及多项知识,一项知识又可拓展出与之相关的众多内容,可见,学科难度对课堂活力提升的阻滞力。二是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的抗拒心理,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很容易因为学习困境而产生退却心理。而针对目前存在的教学困境,生活化教学的引入能够最大限度转化难点知识,实现知识与应用的灵活过渡,使学生在生活情景以及各类材料的科学利用下不断强化数学逻辑,活化数学思维,培养数学精神。
一、联系生活场景,梳理数学知识,构建灵动课堂
所谓生活化教学,即充分运用生活中一切可加以利用的素材,尤其可以把一些常见的生活场景和生活问题与数学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合理转换知识,帮助学生有逻辑地梳理数学知识点,通过生活情景传达教学内容,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促进学生学习走向深处。事实上,目前的数学教材在知识排版以及命题上都具有明显的生活性质,尤其在命题上,常以生活场景作为题目背景,旨在让学生在审题和分析题目材料的同时能够融合生活元素,以促进自身对题目或是数学知识的认识。基于此,相关教师就要务实地对教学方式进行有效调整,将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有机融合,综合提升教学有效性。
例如:以《几何概型》为例,可以将生活场景作为引导教学的工具,通过情景展现,让学生深度融入课堂,理清数学逻辑,加强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首先,教师应先对几何概型的定义以及定义进行介绍,并将其与古典概型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引入一些以生活场景为命题背景的典型例题,像平时上下学乘车的场景——车站每10分钟会有一辆车到站,假设我们上学期间随机到达该车站,那么我们有多大的概率等车不超过6分钟呢?这涉及到的知识就是典型的几何概型,如果单纯用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其中的解题技巧,而引入他们常见的生活场景后,就很容易得出结论3/5。同时,为了深化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播放汽车到站和乘车之间关系的flash 动画,让学生在动态了解几何概型在该生活场景中的运用后,再进行具体题目的解答,便于学生透过生活场景了解几何概型的重难点知识。通过这一场景问题的引入,学生一方面可以从自身数字的方向入手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在知识的动态学习中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强烈的课堂体验感,从而有效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性。
二、借助生活资料,设置课堂问题,活跃学生思维
生活资料的正确引入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一环,通过应用生活资料进行课堂问题的设置,能够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探究性问题,学生不仅学习兴趣会大增,也能在问题探究中不断发散自身的思维。其实,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回应热情并不热烈,大多数时候他们更愿意静静地听讲,而不愿发问或者回应提问,但这种教学情境极易影响课堂氛围,师生和生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就得不到有效的思维活跃机会。而借助生活资料来设置课堂问题,一来可以增加知识的厚度,使单薄的知识点更有重量;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活背景下的学习内容更能给人以熟悉感和参与感,此外,以问题为引,能够加上学生间的竞争、合作等意识,推动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例如: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课堂问题作为主导教学模式,并通过生活元素的融合,最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像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资料的引入,同步设置课堂问题,有效活跃学生思维。首先,通过生活型问题带领同学们直观感知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在此引导下,学生很容易举例出生活中常见的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生活实例,如日光灯与天花板等;当然,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到教室门前进行动手实践,观察门的边缘与门框的关系,后再由教师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以此增强同学们对重点知识的印象及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动手实践,即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通过实践探究总结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实践反映理论知识更能使人深刻学习。这样一来,生活与数学的融合会更自然有效,教师能经此创新教学模式,学生也能在生活化教学的指导下全面提升数学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组织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理解
毋庸置疑的是,高中数学抽象知识较之之前的学习占有更大比例,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当中需要有更灵活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大脑的思维逻辑,那么在学习抽象内容时就很可能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或是直接性地错误。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有依据地创设融合有生活元素的课堂情境,同时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深度开发学生思维潜力,在独立思考中提升自我,促进其理解力的增强。
例如:在学习《数列的应用》的相关认识时,很容易发现该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并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数列相关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例题分析解答的方式落实生活化教学,如: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自此开始每四年举办一次,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奥运会不能如期举行,届数照算。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解答以年份构成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析我们国家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的届数?并判断2040年是否是奥运年。又如:某滑轮6个轮子的直径成等差数列,已知两个最值直径分别为15和25厘米,那么,剩余的4个轮子直径分别为多少呢?前一例题只需完成问题一通项公式的解答后即可代入数据回答问题二和三;后一例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再进行具体问题的解答。课程结束前,教师还可通过一些简短的小视频来帮助大家回顾所学,最好是与生活相关的。如此,学生就能在多元的生活情境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理解力。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颇大,之于学生的学习旅程来说,有如一座亟待翻越的大山,而这条艰难翻山越岭路途中的关键指路人——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结合教学实际,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创新教学设计,才能提高教学实效,构建更加精彩、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忠寿.高中数学有效化教学导入构建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5):15.
[2]魏阳平.怎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式[J].清风,2021(06):66.
[3]艾建华. 让数学与生活携手——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A].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一)[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