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2期   作者:王丹
[导读] 思维习惯也称思维传统,是指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有较大影响的思维模式
        王丹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镇牌坊沟通材实验学校  641400
        摘要:思维习惯也称思维传统,是指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有较大影响的思维模式;叶千华说道“教育就是自我开发、自我认识、自我自觉的过程”,可见,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重要的启迪引导作用,能够加强学生的思维自觉。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初步发展阶段,需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措施促使学生思维模式的定位,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思维习惯、教育措施        
        伟大的俄国革命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谈到“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 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因此,没有思维习惯的养成,一个人就会失去了内在的气质,小学生是思想启蒙的阶段,也是思维习惯初步形成的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形成独立思考和自觉主动学习知识的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学思想的讲解、数学文化的传达或者符合教学内容的互动游戏和实验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主动思考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的逻辑思维的自觉锻炼和养成下,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度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运用讲授、讨论、演示、实验等教学方法,规范自己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逻辑思维敏捷,通过后继知识学习。巩固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独立成熟的思维习惯。
        以老师在教授平均数这节课时,可以从以下、教学方法、教学程序以及细化教学内容等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品质,进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学生踢毽子比赛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从而引出新课,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2.环节二:新课教授
        教师出示PPT,PPT呈现班级前四名同学课前收集的草稿纸的数量。

并向学生提问:该组平均每人收集到多少个草稿本呢?并请学生思考“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含义。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每人收集的草稿本一样多”的答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平均数的含义,病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平均数的求法,探究结束后阐述想法。
3.环节三:巩固提升
        教师请同学们将导入中的问题进行解答,两个学生被邀请去玩棋盘,而其他的学生则写在练习本上。学生董事会表演后,学生和学生被用来评价对方。,对做错的同学给予鼓励并纠正。
4.环节四:课堂小结以及作业布置
        教师引导学生谈体会收获,学生归纳总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含义等,最后老师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巩固平均数的相关知识以及计算平均数的思维方法等。
        以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利用了讲授法、讨论法等数学方法,通过问题的引导和深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等,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课上所得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的双向发展
        会聚思维又称会聚思维、集中思维、会聚思维和会聚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维集中在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明确的答案;t思维、分散思维和辐射思维,即人们解决问题时,思维是不同的。一个可能的扩散方向,以便得到各种答案。。聚合性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具体掌握, 发散性思维需要学生在解决数学题目时,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通过变式引导学生在有限的练习中掌握规律,达到综合掌握题型的效果,进而有效提升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引导学生善于反思总结
        反思总结在教学环节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老师在教学结束后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等进行反思,从而在不断的完善中探索出一条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反思总结,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著名的“遗忘曲线”就对记忆的特点给予了较为准备的的描述,人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所以学生课堂之后特别是接触新知识时需要及时对课堂的学习状况、学习方法、思考方式等进行反思并总结,能够巩固知识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强化思维习惯,达到良好的思维效果。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需要提高自我教师修养,深化教师品格,以培养学生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准则;学生的学习也不只是对知识的固化和模仿,更是对知识的思考和理解,这一切都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就如高尔基所说“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因此,老师需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思想觉悟,在学生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帮助引导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方可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境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