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武章
汕头潮阳一中明光学校 515100
摘要:本文从高中数学知识结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认知规律等方面深刻剖析了数学授课存在问题及成因,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授课 常见问题 解决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着不注重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与学生认知规律不匹配、教师对教材知识挖掘不深刻等诸多矛盾。在授课方法、技巧要求上对高中数学以小学初中数学为基础拓展加深和转化力度缺失,导致发挥数学基础教育学科作用、形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难以发挥。本文针对上述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议。
1高中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成因剖析
1.1对认知规律理解不深、教材挖掘不够
新大纲要求强调高中数学以小学初中数学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过渡衔接自然顺畅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一些教师对学生认知规律研究不够,不能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认知要求传授知识[1]。教师课堂教学过度强调自己主观发挥、漠视学生理解和反馈,导致学生不能与教学过程同步推进进行思考,造成“教”与“学”脱节削弱了教学效果。
1.2课堂数学设计不足,缺少互动环节
一些教师由于职业素养不高或者钻研精神不足,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情景设计、问题导入、分散知识重难点、降低生活理解难度上来。课程设计缺少章法导致授课针对性不强、随意性加大。在数学知识知识结构复杂课时安排张的情况下,盲目加快课程进度不能合理分配授课、互动交流、解疑释惑时间,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既严重损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精神。
1.3盲目追求“拔高”教育,忽视能力形成
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依然存在“应试教育”的影子,学校教师盲目追求成绩揠苗助长。片面追求“拔高”把把课堂变成“奥数专训基地”、热衷于培养新奇特“建模”思维,以偏概全忽视基础知识培养和基本功形成。同时由于盲目追求“拔高”教育,导致知识智力能力较差的学生被边缘化产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很难将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吸引集中到教学中来,对形成学生综合数学能力造成极其不利影响。
1.4背离因材施教原则,有损教育公平
教师没有把提高每一位同学的数学能力作为教学根本任务,教学过度关注成绩优异学生忽视成绩一般和困难学生。课堂授课不顾学生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存在区别,以统一固定模式教授所有学生忽视了知识由浅入深逐渐递进的层次性、学生个体认知巨大差异性。特别是对困难学生的漠视使学生主思维遇到难题缺乏应有的指导、丧失了课堂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得到帮助的机会,课堂教育失去了基础教育普及性、有损于教育成果共享和教育资源占用的公平性。
2解决高中数学授课问题的方法策略
2.1准确把握大纲要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知识点分布和突破重点难点的策略技巧。教师在课程准备过程、尤其是备课环节。首先要把教学大纲准和学生基本情况这两个关键方面进行透彻研究,采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化解重点难点。通过精心设置课堂场景使教学实践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2]。大知识难易程度把握上既要拉开难易程度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又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架构,确保“教与学”全过程均在明确的数学学习目标指导下进行。克服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和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实现教学过程无逢衔接知识转换自然流畅。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初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一元二次函数的知识,实现知识讲解的由难到易,结合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2.2强调教学互动参与,提高主动学习兴趣
强调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主动参与,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首要条件。教师在教学备课、授课、辅导等各个不同学习阶段,都要把“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一教学理念贯彻始终。在大纲规定学科总课时固定情况下,依据重点难点分布和教学经验细化分解不同章节和知识点课时使用规划,并将每一堂课的讲课时间、学生思考提问时间、师生互动答疑时间都要做出精密设计。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科学真理的良好习惯。通过及时发现和反馈学生提出问题,使数学课堂教学在思路清晰学生都能得到全面提高的氛围中,与学生思维深度不断深化过程达到协调一致。在必修一第五章三角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初步认识三角函数中正角、负角及零角的知识。随后教师则可以针对任意角的知识进行讲解,实现课程教学的深化,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要注重数学课程思想性和知识内容拓展延伸相统一,教师要利用好课堂练习、课外布置家庭作业环节拓展书本知识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家庭地理位置、学生基本情况和知识水平差异合理划分课外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学习、作业及反馈及时发现学生优秀数学思想,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经过有针对性辅导和“点对点”、“面对面”强化教育,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再认识再吸收再消化。以此提高学生自主探求知识能力,提高互动交流共同讨论研究问题的学习兴趣。
2.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形成数学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形成数学能力需要教师做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专长、个性特点以及与班级集体的认可程度都有充分的认识,实施教学过程和采取教学手段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甄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题型,让学生自主结合学习小组开展讨论。通过让学生上讲台代表小组讲解解题思路形成过程、介绍同学不同思维、开展延伸性课题讨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引用数学课堂“情景剧设计模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展示行为能力搭建舞台,形成同学之间既有竞争精神又互相参考借鉴的良好学风。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多为基础较差、学习有困难学生提供帮助。量体裁衣设置符合他们实际能力的问题,给他们发言表达的机会对数学的畏惧心理,使他们自觉融入到学风浓厚、积极探讨、畅快交流的学习环境中。使他们在取得点滴进步和不断克服困难的每一个细微的进步历程中都能实现解决问题能力新突破,真正实现探索知识道路上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一个也不能少。
2.4 鼓励扶植创新精神,注重培养个性发展
鼓励扶植创新精神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教师要把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数学能力作为根本遵循的同时,要树立求新求变的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辅助工具运用要符合网络信息化时代发展要求。其二教师要针对数学教学知识难度和思维能力不同要求,通过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网络课堂”不断获取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补充运用到教学之中,通过利用新媒体媒介传播、视频讲解和建立数字模拟演示等方式将教材中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进行动态讲解展示[3]。比如,在学习高中立体几何知识伊始,教师要针对部分学生从实践平面过渡到立体几何转换过程三维难以树立、空间构造想象力难以形成特点,通过动画演示向学生从不同视角“全景式”完整再现平面、立体状况下几何元素空间位置变化,克服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难题。
3 结语
研究高中数学授课多见问题和解决策略,要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注重培养个性化发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度思维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在克服思维障碍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解分化重点难点、学会利用转换手段寻找突破口、学会通过“逆反式”发散思维形成独特见解能力,在探索真理克服困难进程中建立自信。
参考文献:
[1]何新宇,韦学华,许晓天,张永超. 以课程改革为引领 扎实推进双新研究[N]. 合肥晚报,2021-07-09(T05).
[2]张柯.对试题开展深化研究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文理导航(中旬),2021(07):4-5.
[3]赖伟红.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对策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