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白燕
广东省化州市良光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在园班级的幼儿中,总会发现有几位“个性”特别强的幼儿,他们不听指令,不能好好上一节课,还会“打架”或有意无意破坏物品,这部分幼儿的“调皮”是事出有因,如不能在三至六岁性格养成的宝贵时间段内进行矫正,小则影响老师正常保教工作的开展,大则不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还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调皮、转化、策略
在多年观察与教育实践中,我认为调皮孩子的“调皮言行”并不是天生而成,更应是后天造就的。面对他们,我们班中的老师与家里的家长应要认真地分析,正确地评价与积极采用有效的转化方法,去引导、纠正他们调皮的言行。
一、改变观念,重新认识我们眼中的“调皮”幼儿。
我们眼中的“调皮”幼儿,可能是我们认知上的偏差,他们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坏孩子”。
例如:小班小朋友刚入园的阶段,个别小朋友因离开家及家人而哭闹不停,这是一种恋母恋家情结的现象,不是他恶意的“调皮”。又如午睡时间到了,小班就是有几个小朋友不肯回床睡觉,也完全无睡意,表现出精力旺盛,老师叫不停,拉不住,每天中午都要战斗一个回合才肯午睡,这种”调皮“的孩子,究其原因,只是他们尚未习惯” 午睡“,以前在家,这时间才是玩乐的时候。再如在中班一个小男孩突然间把两个小朋友玩的积木抢走了,引来了他们的投诉与追赶,这个”调皮“小男孩的行为令人烦恼,可追究下起因,原来是小男孩想与那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可不成功而产生“破坏”的行为,这是他们交流造成的问题。
这样的“调皮”幼儿言行现象很多,但细细一想,这真是我们想象中的”坏孩子“吗?显然不是。他们的”调皮“只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思想的表达,语言交流的不到位,或只是比普通幼儿的表现得好动点,程度上强烈些罢了。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种言行的孩子就是“坏孩子”,更不能简单地为他们贴上“调皮”的标签。而应静下心来,放下成见,可听听孩子们的想法,问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等。以理解接纳的心态去面对他们。
二、培养与建立规则意识。
人在集体中学习与生活,肯定有许多规则要求等,但3—6岁幼儿由于身心发育未成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为主,所以规则意识是难以成为幼儿理解与遵守的,但这并不是说就不要培养建立规则意识了。
在实践教育中,我常用玩“游戏”的方式来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在吃饭时,为了让小朋友按时进完餐,园要求都是在半小时内完成,小班大部分新生在一段时间后都达到这要求,但就是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吃饭过程中不遵守规则,说话打闹等言行不停,造成时间拖延。为此,我设计了“大灰狼饿了”的游戏,大灰狼是坏“人”,它到时间就会出来抢饭吃,我们不能拿饭喂它,帮坏“人”。于是,头一两天就有个别“调皮”幼儿不按时进晚餐而被大灰狼抢走了饭,我适时跟进教育,后面的一段时间,那些孩子吃饭可快了。
我也常借用”游戏“的过程让幼儿懂得守规则的重要性。如我们玩”红灯停绿灯走“交通游戏时,一开始,我们不讲明白行车的规则与红绿灯的作用,就让小朋友在模拟的道路上自行“开车”,结果不出所料,碰车、堵车等现象不断。这时,我引导孩子讲下为什么会这样呢?同时共同参与建立规则,理解红绿灯的作用后,再玩行车的交通游戏时畅顺了。最后我就与小朋友们总结了规则的重要性,还特别让那几位调皮的幼儿讲讲刚才如果无建立规则行不行?要不要守规则等。
建立规则的意识是调皮幼儿学会律已的重要一环,我们要让他们参与规则的建立,理解规则的意义,认识共同守规则的重要。在时常提醒,经常督促,久而久之才可固化为他们的内需成为习惯。
三、个别辅道,着重教会交往、克制情绪的方法
调皮幼儿抢他人物品或不合群而常常发生“一言不合就闹事”的言行,细分析下,主要是这部分幼儿在交往方式方法上出现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时常无法克制、调整自己的情绪,从而出现“调皮”的现象。为此,我认为要关注这部分幼儿在交往、控制个人情绪方面的能力培养,进行个别辅导。
在大班有一“调皮”的幼儿,常常闹事,其他小朋友都不愿意与他一小组玩玩具,他本人也不愿意与小组的小朋友一起玩。究其原因是这“调皮”幼儿常会一声不响就抢了本组小朋友的玩具。于是,我带着这幼儿一起参与了这个小组的活动,口把口地教这幼儿向其他小朋友“借”物品而不是“抢”,还让他学会还物品,会使用礼貌用语,一次活动下来,大家都很愉快,调皮的幼儿也是受欢迎的。由此可知他们在一起活动时的不愉快只是他们交往能力低造成。因而我们要教会孩子们日常使用文明用语,学会谦让、互助等良好的交往品质,学会基本的交往常识。通过交往有助于他们从别人身上学到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久而久之,也能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调皮幼儿易闹事,很多时候又是他们遇到不开心或挫折时会进行的一些情绪性的发泄,这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是件坏事,但他们可能发泄的方式不对,就会破坏物品或打架了。因而我们要教孩子采用其他一些较好的方法,例如:遇到不开心时可以哭出来,遇到他人拒绝时,可重新再来一次等。
另外,针对不同的“调皮”幼儿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表现欲强的,让他担任一定的角色,以角色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他们;对精力旺、活动量大的孩子,可让他做老师的“小助手”,为老师“分担”不同的任务,如早操时,帮忙拿器械等;对于“霸道”的幼儿,则可运用榜样和说服诱导的方法,着重对他们进行文明礼让教育。
四、家园教育保持一致
调皮幼儿的管教不是一时的事,而是家长与老师要共同形成教育的战略与战术的问题,同时还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幼儿园的老师们会把纪律与规则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家庭中的家人则会把对孩子的“爱”放在首位。孩子在家里“听话”,往往是得到满足,而在学校常因满足不了就会“调皮”了。故此,我们家园之间应找到平衡点,多交流,多学习,互通信息,共同转化“调皮幼儿”。
孩子的“调皮”言行不是一日一时而成,要转化好他们,同样也要我们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做,这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工作,但只要我们始终相信他们都是“好孩子”,一定能转化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