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运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学坊垭小学新庄教学点
拓展延伸是在对整篇课文内容和基本技能掌握之后的一个教学环节。这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和锻炼学生从课内走出课外,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对学生进行辨别是非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升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不同的文章内容,拓展延伸的内容和渗透的思想教育也不相同。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单元要素,对学生合理地输入德育因素,让学生们既掌握了基本语文技能,又能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拓展延伸一般分为课内完成和课外进行,课内完成要趁热打铁,课外要及时检查,交流。兹认为,在语文拓展延伸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处着手,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小学语文教学拓展延伸中的德育教育意义
步入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从散漫自由的学前教育直接进入到系统的教学体系中,这种过渡阶段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无所适从之感,再加上他们缺乏相应的学习经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很多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评判能力,他们对是非对错的明辨能力有待提升,而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就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德育教育的渗透生化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良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对语文课程参与兴趣严重不足,德育教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进取探究的精神,这也有效发挥出语文科目的人文内涵,大大突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价值,有效提高了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拓展延伸当中渗透德育教育理念,也充分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发展要求,使小学语文课程拥有了新的内涵,让教师更好的进行拓展延伸,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理论文化知识,拓展课外知识,也进一步提高了小学生的道德素养,真正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了素质教育理念。
二、小学语文教学拓展延伸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紧扣单元主题,挖掘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单元主题,每个单元都有训练重点。教学过程中,要对本单元所有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掌控,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德育教育。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不同的民俗”,其语文核心素养是了解不同的民风习俗,不同的民族文化,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拓展延伸环节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和地方文化,这些风俗的具体含义和地方文化能给家乡的人民带来哪些乐趣。在讲述的过程中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地方风俗,传承地方文化。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拓展延伸时让学生讲讲红色革命小故事,通过小故事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不但要倍加珍惜,还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不同的单元主题渗透的德育教育。
(二)加强读写训练,感悟品德情操
语文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主要以人、事、景为主要教学内容。不同的文章内容,渗透的德育教育也不同。写人的文章拓展时,可以利用分析人物形象,从人物中汲取精神力量;如《田忌赛马》一文,田忌的聪明才智是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沉着应对的体现。写事的文章拓展时可以利用续篇故事的方法进行渗透思想教育。如《穷人》通过续写故事教育学生穷人虽然物质贫穷,但精神富有,树立一颗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教育等。
写景类文章拓展时教育学生做任何事要懂得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学会分清主次等。在读写训练中,通过感悟、体会等方式循序渐进。
(三)多种活动相结合,展示道德情感
语文课堂拓展形式多样,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的道德情操得以展示。如:男女生赛读读出情感;分角色朗读感悟主人公情感;演课本剧让学生走进课文;依据文章内容和故事情节猜想人物命运;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合理发挥想象等等。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将德育因素在实际过程得以展示,深化道德情感。
在小学语文拓展延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灵活的对小学语文拓展延伸进行教学设计,多种活动相结合来展示道德情感,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学生的多重感官带来刺激,进一步升华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促进小学生道德水平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村居》这首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利用PPT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能够在这些素材的引导下欣赏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从而进一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对古诗进行探索。首先,教师必须利用科学的分组方法展开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更好地体会古诗的内涵思想,帮助学生通过小组形式进行朗读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文本的意思。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PPT课件逐句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该古诗的深入认知。最后,教师为了更好的拓展延伸,为学生提出一些课堂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深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思考,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情境创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拓展延伸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分别扮演文中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能够更加懂得孝敬父母。
(四)融入社会实践,综合运用德育潜能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只要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他对生活的认知,对真善美的辨别,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都会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逐渐趋于完美。语文课堂教学仅仅靠课堂远远不能将其锻造出一个优秀的人才,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让自己的良好品德综合运用,在社会的大染缸中学会分析判断。拓展延伸需要学生走出课堂。如:和家人,邻居共同探讨一个事例、对身边身边类似的事例的看法、了解地方文化的发展和意义、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等等,这些是不能在课堂之中完成的,要给学生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逐渐在社会大熔炉中得以锻造。当然,教师的引导、督促、检查、指导、分析也要相辅相成,不能光布置,不落实。
例如,在《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文拓展延伸过程中,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使学生了解到邓小平爷爷的心愿,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熟读这篇文章,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文本表达出的内涵思想。而后结合这一课文开展植树活动,带领学生在植树活动中更好地理解这一课文德隐性情感,从而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促进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多元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进一步丰富语文课堂的内涵,有效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之,拓展延伸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文章内容设置不同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巧妙设计,让自己的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成长,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李善运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