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9期   作者:齐永翔
[导读] 作为三大产业之一,建筑产业进入高速发展
        齐永翔
        静宁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甘肃静宁  743400
        摘要:作为三大产业之一,建筑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对梁氏转换层的应用逐步具有更高的要求,为吻合现下施工技术发展要求,梁式转换层技术逐步实现新的发展。转换层主要为传力路线直接、受力简易的结构且预先进入建筑方案,以此确保结构体系与建筑功能达成一致,具有良好的协调性。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中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展开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
        随着建筑规模不断扩大,高层建筑兴起及发展,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但针对其设计过程中,为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底部层数布设为大空间,上部标准层为小开间,促使上层部分竖向承重结构无法直接落地,需增设相应的结构予以转换。现下梁式转换层凭借自身传力明晰、工作可靠、施工便捷等优势,普遍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实际设计过程中,需积极掌握其设计要点,以此保证设计合理性及协调性。
一、转换层的类型及其特点
        转换层依照建筑自身功能可划分为多种类型,如梁式转换层、箱式转换层、厚板式转换层,不同类型转换层特征、工作原理不尽相同。首先,梁式转换层。该结构多用于底部大空间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可顺利将上方剪力墙转换为下部框架结构,最终呈现为不落地剪力墙。若建筑项目设计过程中,需横纵向双方同时转换时,应选取双向梁布设,此种设计后续施工操作简易且传力结构明晰,普遍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其次,箱式转换层。此种结构用于转换梁整体截面较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应用成效,转换梁顶部和底部同步布设一层楼板,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箱型梁,其可实现全层转换布设,具备整体约束力强、刚度大、上下结构均匀特征,但应用该结果需开设多数设备洞,施工过程十分复杂,经济性不佳。最后,厚板式转换层。该结构主要用于上下网错位较多,且难以选用梁体承接载荷条件下,板式转换层实际厚度取决于柱网尺寸、上下结构载荷,该结构布设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厚板刚度较大、施工便捷,但其厚板自重较大,地震条件下形成自我破坏,材料耗损量较大。
二、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遵循原则
        带有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其自身内部受力错综复杂、不利于抗震,总体设计过程中,尤其处于抗震设防区域内,应积极遵循设计原则,以此发挥梁式转换层优势,需持有的原则包含以下几方面:
(1)传力直接,避免多次转换。布设转换层上下主体竖向结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促使水平转换结构传力更直接,通过结构合理化布设,促使不落地剪力墙依托梁将载荷直接传递至竖向承重构件,应以免多次转换及水平多级转换,力争力传递线路最小化。
(2)强化下部、弱化上部。强化下部主要促使其具备强度、延性和较强的抗震能力,有目的强化转化层下部强度,以此保证结构更稳定,适当弱化上方刚度,持续性缩短转换层上下部主体结构强度和变形特征差距,确保不会出现薄弱层。
(3)计算全面准确。应将转换层视为整体结构重要组成,选取吻合建筑实际受力变形状态的正确计算模型,综合性实施三维空间结构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补充计算转换层结构,其应至少选取2层结构进入局部计算模型,并计算转换层楼盖板内刚度,选取与实际匹配度较高的便捷条件选取合理计算模型。
三、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的设计要点
1、转换梁截面设计方法
        转换截面设计作为转换层设计重点内容,其设计方式与多个因素相关,如受力性能、转换层形式等。一方面,托柱形式转换梁截面设计。转换梁承载上方为普通框架条件下,转换梁多选用处于截面尺寸范围内,其自身受力与常规梁基本相同,可依照普通梁截面设计方式进行配筋;其上方承载框架为斜杆,其自身承载轴向拉力,此种条件下需依照偏心受拉构件完成截面设计。另一方面,拖墙形式转换梁截面设计。

转换梁承载上部墙体满跨不开洞条件下,转换梁与上方处于同步工作状态,其自身受力特征为深梁,该转换梁截面设计建议选取深梁或应力截面设计方法,且最终计算纵向钢筋应沿着全梁高合理化布设。
2、转换大梁设计
        转换层大梁作为主要承重结构,不仅需承担上方剪力墙传递载荷,而且需承受柱传递的力,所以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需精细化计算受力状况,综合性考量各类计算参数,以此为基础设计梁的界面形式、面积。梁式转换层设计结构构造要求,转换层楼板面需将上层结构自身水平剪力传递至下层结构,本身承受较大的平面内剪力,以及局部竖向载荷,所以楼板应具备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转换层大梁作为整个结构抗震安全的关键部位,其对转换层结构设计质量十分关键,具体实践设计中,转换大量多利用三维空间分析程序,将其视为杆件进行计算,后续处于结构分析基础上,结合上方结构传递至转换层载荷,分析其转换层确定相应的配筋。
3、框支柱设计
        框支柱实际截面尺寸由轴压比、剪压比决定,为进一步促使支柱具备较高的延展性,需采取合理方式控制轴压比。建筑工程框支柱其自身抗震等级为一级,常规下轴压比布设需小于0.6,柱截面延性与配箍率密切相关,相较于常规框架柱其自身配箍率较大,需进行加密布设且不能低于1.5%。建筑工程中针对既为框支柱又需弱化剪力墙端柱构件,其配箍特征值应大于0.2。框支柱是梁式转换层核心构件,需保证其自身结构安全性,要求每层承受剪力与基底剪力之比为1:3,计算时楼板刚度处于无限大,应合理化做好竖向构件布设工作,确保底部剪力墙刚度超过框支柱刚度,以免出现剪力下降问题。框支柱设计过程中可优化转换层上下衔接,避免其剪力过大产生施工问题[1]。
4、框支梁设计
        框支梁实际截面尺寸主要是由剪压比决定,其宽度建议与上方墙厚度比值超过2:1,高度则不能小于计算跨度的1/6,建筑工程梁式转换层结构中框支梁实际受力较为复杂,不仅承受源于上方的载荷,而且需具备充足能力提升剪力墙自身抗震性能,实际设计过程中对框支梁自身要求较高,其纵筋配筋率需超过0.4%。同时,需按照实际状况配置一定数量的腰筋,促使梁可承受相应的载荷,实际布设过程中严梁实际距离应小于200mm。框支梁自身受剪能力较强,为保证其设计合理性和协调性,纵筋充足条件下需合理化布设箍筋[2]。
5、转换层楼板设计
        转换层主要将上方划分为剪力墙结构、下方为框架结构,上部结构中依照剪力墙自身等效刚度占比,合理化配置外载荷形成的水平力,下方主要因框支柱和落地剪力墙刚度不尽相同,水平剪力主要由落地剪力墙承担。作为上下部结构载荷配置关键构件,转换层楼板布设至关重要,其自身平面内受力、形变较大,需结合实际状况提高转换层楼板实际刚度,建议选取高等级混凝土材料,且将其厚度控制大于200mm,配筋率应超过0.3%。为从本质层面发挥转换楼板分配结构应力优势,可适当增加该层以上两层和以下两层楼板实际厚度。
6、转换层抗震设计
        带有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中,因其增设转换层沿建筑实际高度方向均匀性受损,转换层结构竖向承载构件缺乏连续性,柱截面突变,进一步促使传力路线无法保证直线,应力和变形较为集中化,所以其结构抗震性不佳。为保证转换层设计可靠性,要求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布设在3层以上,其框支柱、剪力墙加强布设应提高一级,若为特一级无需提高。转换层实际转换构件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内力调整增大8度抗震设计条件下,需考量竖向地震作用干扰。
结束语
        建筑结构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中,需综合性考量影响因素,更是不同形式结构体系转换的关键点。实际设计过程中,需结合项目实际状况,遵循相应的原则,合理化开展设计,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保证设计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凤晗.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9(13):81.
【2】张哲.箱梁式转换层施工中不落地模板支撑体系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408(10):149-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