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丞
中机联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8
摘要: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中期发展进程,国家日益加大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力度,乡村与城镇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构建日益清晰。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及协调发展,对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应构建包含治理策略、推进策略和保障策略在内的“三位一体”策略集合,并推动涵盖产业精准扶持、配套保障有效、社会服务均等、生态环境友好的“四维联动”创新发展实践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力
引言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是跨城乡二元体系的系统性问题,需要在对现状存在问题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实现机制,如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机制、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城乡公共服务均衡配置机制、城乡空间融合发展机制和城乡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等。
1、重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42%的速度增长,截止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63.89%,标志我国已初步完成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进入城镇化中期阶段。事物发展均有两面性,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同时,诸如空气、水资源和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显现。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这表明,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将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引新型城镇化发展,从而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尤为重要。因此,研究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对加快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优化举措
2.1宏观层面采取“三位一体”策略。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在经济社会规划布局方面以国家战略进行长期规划并实施,采取政府和市场联动调控的发展路径。“十四五”时期,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宏观层面应包含治理策略、推进策略和保障策略的“三位一体”策略集合。
1.在治理策略方面,我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调配功能,又要更好发挥政府的规制功能,还应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应是事前规划布局、事中有效监管和事后问责奖惩的有机结合,市场的角色是科学高效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城镇化建设。在此过程中,政府的引导规划和监督功能非常重要,不能简单地区分“主”或“辅”的地位。另外,新型城镇化带有显著的公共投资特征,这使政府规划和监管的角色较为突出。除政府和市场力量外,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民间资本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如,政府的财政收入可能无法负担巨额的城镇化公共投资,此时依靠市场的调配功能组织民间资本广泛参与则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手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这为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新型城镇化领域投资奠定了基础。以此为契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PPP模式在我国获得快速发展,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2.在推进策略方面,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是在政府部门科学布局规划基础上,兼顾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差异特征的有序推进。
新型城镇化是全国统一规划布局下的重大发展战略,应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协调发展过程,不应仅限于某个区域的重点发展,也不存在放弃部分区域发展的问题,发展进度可能有先后之分,发展速度可能有快慢之别,但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城镇化的全面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该目标,需要在全国布局上进行科学规划,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的先决条件。同时,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通过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3.在保障策略方面,发展中要兼顾不同省域、县域的发展基础和禀赋差异,在配套的财政支持、产业升级布局、教育政策支持、社保政策、就业政策等方面实施精准的政策保障。
2.2建立城乡统一市场,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
在市场导向的城乡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提供制度和政策空间的作用。政府通过对约束个体、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城乡发展的障碍性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需求和发展能力,在市场原则的约束下,自主地选择参与方式。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流动中的作用,促进城乡间各种要素资源按照市场价值规律进行配置,政府在市场运行过程中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及时弥补“市场失灵”,为要素流动创造顺畅的交互空间,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提高城乡交易效率。加快健全土地要素市场,着力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盘活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对低效利用的土地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进行使用权调整,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一方面,调整地区落户政策,继续大力推行人才引进政策,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高人才的待遇水平,加强对失业者的帮扶,消除地域、性别歧视,使城乡劳动者享受平等待遇,优化营商环境,适度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推动金融业发展,建立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城市对人才、资金的吸引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加大城市在人才、资金、科技等方面对农村的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为资本、技术、劳动力下乡创造条件,充分体现各种要素的价值,使其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动力;改革农村金融体系,运用城市相对完善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建设。
2.3政信金融的驱动力。
政信金融伴随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发展、繁荣,至今已历经几千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政信金融帮助我国经济实现腾飞,并将在未来三十年焕发更大的活力。地方政府为缓解赤字压力与满足经济建设需求,通过多种渠道解决资金困难,多年来形成了依靠土地财政和政府投资平台等预算外收入来解决融资缺口问题。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方参与社会经济民生建设,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积极促进金融服务“三农”发展,充分显现了政信金融的两个优势:第一,政信金融以政府信用为背书,安全系数高,社会资本参与度高;第二,政信金融可以产业基金方式导入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当下,与政信相关的产业规划正通过多元服务模式,融入新发展格局之中,切实担当责任使命,以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双向反哺,双轮驱动。
结语
未来30年,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作为我国的两大重要战略,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政信金融作为链接政府投资建设与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金融依托,将全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小康社会贡献政信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树春,王俊.论新常态下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动力机制[J].贵州社会科学,2016(1):117-121.
[2]李云新,于业芹.省域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模式与政策特征———基于30个省级行政区的政策文本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8(7):125-133.
[3]王智勇.中国的城乡划分与城镇化评估———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人口与经济,2018(2):1-15.
[4]袁方成,陈泽华.新时代新型城镇化的要素结构及其优化路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