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视野下康养空间全龄化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9期   作者:尹悦
[导读] 生态美学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尹悦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300
        摘 要:生态美学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理论发展方向;空间全龄化设计是顺应社会空间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康养生活方式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受到推崇,生态美学作为生态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一定程度上为康养空间的设计提供了支撑。因此本文结合生态美学的视野对康养空间进行全龄化设计研究,根据“全龄化”概念对康养空间的多元化规划设计方向进行探索,以此来平衡人口结构,促进康养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美学;康养空间;全龄化设计
一、生态美学理论概述
        我国的生态美学之路由老子的“道法自然”开启。从目前看, 运用到景观规划设计和建筑构造设计中的多为广义的生态美学概念。“广义的生态美学研究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由于社会是流动发展的,因此在顺应社会发展的同时使设计达到人与自然的平衡成为了现在衡量设计是否符合生态美的设计标准。当下通过探索景观与建筑设计中人与社会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使生态美学的运用具有了普遍性。从而可以以此为基准,将生态美学的理念运用到更多的空间设计中,以此达到整体生态审美的提升。
二、生态美学与康养空间
        目前对康养空间的研究都是从单一的生态可持续或传统美学的角度出发,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还是稍显欠缺。单一的追寻可持续会忽略以人为本的感受,使环境丧失应有的功能;单一的追求传统美学会过度重视人居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应将两者结合,运用生态美学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康养空间的规划设计。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康养空间规划首先应遵循原有自然规律,以“生态美学”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增加设计美感。可以在依靠原有地域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中寻找灵感,利用空间环境中适合康复养生的空气、湿度、温度等要素来利用五感进行精神康养;或是利用开发地的流动土地探寻药膳、运动养生的可能性。结合生态美学理论后康养景观的资源消耗将会减少,使空间环境受到的破坏减少,不仅是对景观环境有所改变,更是提高了生态审美。在此基础上对空间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增加了地域特色又为空间赋予了功能,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平衡。进而再通过改变现有的康养模式,拓宽针对人群的年龄层,康养空间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三、康养空间全龄化发展趋势
        康养空间作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后应运而生的复合空间,康养主题和健康旅游业的核心确定了面对群体的全龄化,为多元化空间设计奠定了基础。随着康养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当下的康养空间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凸显出来。首先是将老年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空间功能单一;其次城市化建设导致了自然环境破坏与人员流失,缺少吸引年轻人的康养功能性空间与生态美学理论的介入。康养空间的重点是康养并非养老,针对的不仅是老年人还有亚健康人群与养生旅游人群,健康旅游才是康养空间发展的主线。现有的康养空间大多为吸引老年人而设计,忽略了老年人所需求的代际交往与康养小镇的本来概念,因此康养空间需要针对不同年龄人群拓宽空间设计。
        康养空间的设计不应主要把关注点放在养老设施上,还应通过针对年轻人的康养空间、公共交往空间、共享空间等多元化空间的设计来促进老年人与青年人的代际融合,提升对老年人心理层面的关注。通过吸引年轻人的参与和老年人的栖居来促进康养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美学视野下的康养空间全龄化设计
        康养空间本就是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进行康复治疗与养生休闲旅游,因此康养空间本质上就是需要与自然和平共处。而生态美学的提出正是处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平衡的时期,运用生态美学中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与康养空间的发展相结合再合适不过。生态美学在康养空间的规划设计中应该贯穿整体。通过针对全龄人群不同的康养功能空间的设计来体现生态美学,体现可持续设计;再通过不同的审美需求来设计不同的康养空间,提升整体的生态审美。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康养空间的规划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现有的康养空间最注重的年老人群。年老人群的需求为栖居和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美学与在地性设计,除必须的无障碍设施外可设置五感花园、中医药特色种植、药膳餐厅等空间。在设计过程中须注意的是根据地域气候进行适合的植物种植,合理利用空间中植被覆盖率、负氧离子来提高温度、湿度、洁净度。充分发挥人类感官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中的指导意义,让人们在观景和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体验到空间中的愉悦度,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在人类情绪舒缓、生理机能调节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2035年“超级老龄化”社会现象的到来与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满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身心的健康和发展,寻求改善当前身体“亚健康”的方法。进而更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康养,是为康养空间注入年轻活力的最佳时机。年轻人注重的更多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美学理论不谋而合。以此为基础,梅格·卡尔金斯《可持续景观设计——场地设计方法、策略与实践》中认为自然的康复能力可以使人缓解精神疲劳,释放现代生活压力,调节和改善人的身心健康。利用借景、营造小尺度私密空间、围合场地等方面的设计建构符合年轻人需求的康养景观,再依地势设计山地运动等运动养生空间迎合年轻人的喜好,以此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提高空间地势的利用度,与生态美学中提倡的地域性不谋而合。
        城市肌理的老化与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危机加快空间的全龄化建造进程,通过空间定位的弹性来促进代际交往,提升空间的活力,因此第三部分应针对公共交往空间。空间的全龄化设计结合生态美学才能真正的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依地势而建设的多代居建筑、亲子互动体验等空间让人主动地,自发地进行交互;科普空间达到与自然进行互动的目的,以此来体现对自然的敬畏。以此来使康养空间同时满足三代人的审美需求,提升空间的审美功能。这样在功能上不仅满足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同时提升了整体的生态审美。
五、结语
        本文大体对生态美学概念与康养空间的全龄化设计进行了研究,得出生态美学理论对康养空间的全龄化设计起指导作用。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生态设计必不可少,全民审美也需要提升,因此生态美学理论具有非常强的研究意义。在生态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康养空间的规划中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有地势环境,将康养空间中最注重的环境优势发挥到最大,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节约资源消耗,达到人与自然平衡的舒适度。通过康养空间中分层次及共享空间的全龄化设计,儿童对自然有了敬畏之心;年轻人群找到了口中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方式,摆脱“亚健康”的困扰;年老人群找到了可以诗意栖居的优美空间环境。由此可以为生态美学理论与康养空间全龄化发展都提供新的思路,促进年轻人回流与代际融合,提升空间活力,进而达到康养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与全龄人群的生态审美提升。
参考文献
[1][美]卡尔金斯.可持续景观设计——场地设计方法、策略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4
[2]张梦妹. 基于生态康养的山岳型风景区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20.
[3]尉晓彤.基于生态美学的城市公园规划与景观设计[J].大众文艺,2020(09):125-126.
[4]李丹阳.乡村振兴背景下巩义市康养小镇的发展路径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43(12):81-84.
[5]曾繁仁.试论生态美学[J].文艺研究,2002(05):11-16.
尹悦,女,汉族,籍贯:山东泰安人,齐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环境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