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军
鄂尔多斯电业局杭锦供电分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017400
摘要: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尤其在实施市场经济化建设以来,提倡发展低碳经济。因此,智能变电站的构建为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促使我国变电站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建设期间,由于智能变电站的智能电网发展为我国实施智能化的电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发展基础,因此在实施系统化建设期间还要全面了解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并从整体了解其构建方式,进而促使我国智能变电站的有效稳定发展。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构建方式
1.智能变电站的特征
1.1高度的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性能方面的可靠性较优,但这种性质是在电网运行态势良好的状况下产生的。由于智能变电站运行中设备可靠性比较强,且自身在智能诊断性质上能体现出较高的水平,这就能预防不同类型的设备产生故障。当设备出现故障后,应采用对应措施完成设备的故障清除工作。由此总结,智能变电站的特点是高度的可靠性,这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性要求。智能变电站的高度可靠性不仅要设备自身具有可靠性,更要变电站能做好这自我的防御和诊断,然后对设备的问题进行早期的预防和预警,在设备第一次出现问题后能进行快速的反应,最终的目的是将设备供电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1.2较强的交互性
故障产生后,要做好及时的处理,从而控制设备的安全性能,更需体现其性能的可靠性。同时,智能变电站现阶段运用最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传感类技术等。这些信息技术的使用与智能变电站之间产生相互联系,提升智能变电站的兼容性。为优化智能变电站的多方面性能,并形成全面的信息支持,就需要对智能变电站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2.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分析
2.1信息储存管理技术
信息存储保管在智能变电站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信息存储管理技术是整个变电站智能化系统的核心,变电站是数据收集、电力运输的关键环节,内部收纳了各种专业的数据,并且要不断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更新处理,而传统的变电站难以完成如此浩大冗杂的数据处理工作,而在智能变电站中运用信息处理技术就变得十分必要。他能够对变电站内各种数据根据其功能用途的差异进行系统分类,从而实现信息的分级处理和保管储存,这样更有利于对数据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集中处理以及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平台,不仅促进了信息数据的高效利用,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变电站管理的经济效益。同时信息存储管理技术也能够实现数据的分级处理,优先传送相对紧急信息,为保障决策的科学合理,提供基础信息依据。从而实现对信息数据的总体调控,实现资源共享。
2.2软硬件应用技术
在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中,智能系统依靠的硬件与软件技术是构建智能电网的核心。在硬件中,主要运用集成化智能模块。智能变电站由于电网数据过于庞大,因此在数据处理的硬件上需要智能系统的中央处理器能够承担高负荷的数据技术和逻辑分析,在硬件上需要创新设备能够更加符合数据处理效率。智能变电站的硬件部分,可以采购先进的处理器来应对电网系统变电站处理信息不断增多的情况,实现智能变电站硬件设施的高度集成化和智能化。同样在智能变电站的硬件应用中,需要提高智能化硬件模块,不依赖智能软件系统也能够解决简单的逻辑处理,从而提高智能变电站硬件的处理效率,保证电网信息数据能够及时收集和处理,进而保证智能变电站硬件设备的创新升级。
在智能变电站的软件应用中,主要应用软件构建组合使用。
需要满足变电站的信息监控与管理,确保软件应用保证智能变电站进行集成控制和远程智能维护。智能变电站的软件应用,需要保证软件构件能够独立地完成相应的工作内容,也能够与其他的软件构件共同进行相应的工作。在软件应用上,主要是软件构件组合运用,可以提升智能变电站的软件系统的高智能化,智能变电站的智能灵活性需要以来良好的软件构件组装,才能够实现智能变电站的高级功能,从而为智能变电站的智能运作的效率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智能变电站的硬件与软件应用技术是确保智能电网系统能够智能化解决运营中存在问题的核心技术保障。
2.3分布式电源保护控制技术
分布式电源的应用使电网的灵活性得到显著提高,将传统的单电源辐射网络改变为多源网络。但分布式电源的使用也打破了原本保护设备之间的配合关系,因此对分布式电源的保护算法的研究是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保护控制策略与常规变电站不同,需要针对分布式电源双向潮流流通和内部电力电子设备大量引入等特点进行设计。应包括权限速动保护、低频减载保护、低压保护等措施。制定保护策略时要注意与主网架的保护定值的配合,必须采用自动同期控制和重合闸控制配合的方式。
2.4智能监控技术
智能监控技术就是使用计算机图像视觉分析技术,通过将场景中背景和目标分离进而分析并追踪在摄像机场景内目标。可以根据分析模块,通过在不同摄像机的场景中预设不同的非法规则,一旦目标在场景中出现了违反预定义规则的行为,系统会自动发出告警信息,监控指挥平台会自动弹出报警信息并发出警示音,并触发联动相关的设备,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报警信息,实现报警的场景重组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智能监控技术主要针对智能变电站变压器的油色谱和铁心接地与电压、电流以及电缆等综合信息数据的监控,通过准确地测量相应的数据信息,控制智能变电站的监控开关与断路器,从而达到变电站信息数据的智能监控管理。智能变电站的监控技术,能够降低变电站传感器容易损坏的问题的发生。通过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准确监控,能够保证智能变电站长期的运营安全性。
3.智能变电站的构建方式
3.1整体架构
智能变电站的体系架构的特点是结构紧凑、功能完善,将传统变电站的一次、二次设备进行融合。设备层由高压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实现变电站的测量、检测、控制、保护等功能。设备层的设备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和分散控制的设计思路,保证各个模块之间具有独立性和协调合作能力,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硬件系统的可靠性。系统层采用软件构件技术,使软件功能能够根据智能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配置,也可以实现功能的重构和重新分配。
3.2控制保护的策略
目前,变电站的各项数据参数变化速率加强,以预先设定相关参数,再根据实际变化进行后期调整的传统电力保护已经不能适应电网运营的强度。尤其是分布式能源的引入,冲击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方式和运作状态,开放性保护政策的应用势在必行。开放型的保护策略能够通过动态调整保护措施,以适应智能电网的不断变化的安全运营需求,对不同的控制系统采取不同的保护性策略有利于在智能变电站内部形成多层次的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提高变电站系统内部的故障检验与决策反应速度,这样就能够将变电站内各种风险分散化理,多角度对变电站进行保护。同时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能为开放的智能变站保护系统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结 语:
随着用电用户供电需求的不断提高,必须不断提高电网的智能化程度,扩大智能电网的覆盖范围,为用户正常用电需求提高保障。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了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关键技术和构建方式,希望能为促进变电站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初艳华.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18):134.
[2]王少玄.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1):1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