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杰
身份证号码:37072519850210****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建筑工程技术水平逐渐趋于完善,建筑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后浇带施工技术是一类重要的建筑工程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合理地规范建筑行业的施工标准。本文以沉降后浇带现场施工的工艺要求作为切入点,探讨了目前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如何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优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高层、超高层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建筑物质量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生命财产安全等,后浇带作为建筑结构中关键组成部分,能够避免建筑由于自身收缩、沉降导致的裂缝,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基于此,加强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作用及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后浇带的主要特征
后浇带能够根据外部温度变化情况来实现更高层次的收缩和扩张,特别是那些已经成型的混凝土结构,如果是在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下施工建造,一旦发生季节性变化,不断提升的温度,可能会给混凝土内部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甚至影响到向外挤压的力量。在混凝土结构建成之前,应该全盘考虑温度变化,根据实际做出适当的调整,保证后浇带在浇筑环节中的效果,更好地推动整体的完整性。
2对于沉降后浇带现场施工工艺的要求
2.1沉降后浇带结合面要满足结构抗渗的要求
沉降后浇带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降低地基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因此,需要在地基沉降较为严重的部位设置沉降后浇带。沉降后浇带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质量,通过对有关的工程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沉降主要发生在主楼与主楼之间,因此,需要将沉降后浇带设置在此位置。为了保证后浇带功能的实现,需要提高后浇带结合面的抗渗透能力,有关资料表明,不能采取提高界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可以黏结面的抗渗能力。那么如何提高黏结面的抗渗能力呢?工程资料表明,可以通过在新老混凝土黏结面涂抹界面剂的方式来提高后浇带结合面的抗渗能力。
2.2沉降后浇带结合面要满足结构受力的要求
沉降后浇带封闭工作完成后,要对结合面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有关的工程资料表明,结合面主要受到黏结力以及机械咬合力。影响结合面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结合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混凝土的强度等。结合面的粗糙程度越大,结合面的抗剪强度越高,反之,结合面的粗糙程度越小,结合面的抗剪强度就越低。混凝土的强度与结合面的抗剪强度成正相关。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为了保证新旧混凝土的整体工作不受到影响,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可以采取提高结合面抗剪强度的措施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在处理结合面的抗剪强度时,可以对结合面的粗糙程度进行调控,将结合面的粗糙度提高,通过提高结合面粗糙程度的方式加强结合面的抗剪强度。
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工艺
3.1合理设置宽度和间隔距离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时要注重密切关注建筑结构,保障整个建筑的完整性。后浇带的宽度需要考虑施工的便捷性、混凝土的整体性和结构变形的可靠释放性,过于狭窄的后浇带不能保证结构应力变形所需要的空间,也不便于后期浇筑时对板带内的建筑垃圾进行清理,过宽的后浇带有可能受到结构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以700~1000mm为宜,多采用800mm。后浇带的间隔距离设置应科学合理,要根据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来进行留置。
3.2后浇带混凝土施工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必须根据施工设计方案,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科学合理,控制混凝土质量;第二,若后浇带浇筑选择水平方式,必须保证钢丝网模板处于正常压力承受范围;而如果选择垂直浇筑模式,则必须保证混凝土材料搅拌均匀;第三,混凝土振捣施工中,需要对振捣设备进行一定的防护,避免对钢丝网造成损坏;第四,振捣设备和模板之间需要有适当距离,避免出现水泥浆流失问题。
3.3浇筑结构混凝土
在浇筑混凝土环节中,施工人员应该控制混凝土的整体厚度,消除因为厚度设置不合理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浇筑与振捣环节中,混凝土一般要按照分层处理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消除厚度不均的影响。与此同时,还应当选择振捣器对模板进行振捣处理,使其能够保持在适当的距离之内。在确保施工材料满足实际需求的前提下,施工技术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化的内容执行,消除因材料不合格带来的各种问题,提升最终的施工质量。在后浇带施工的环节中,还应该结合其他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混凝土浇筑的稳定性。
3.4合理选择后浇带的位置和材料
后浇带应尽量设置在结构受力的最小处,也就是梁板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主楼和裙楼之间的沉降后浇带可设置在靠近主楼一侧。住宅楼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后浇带不宜留置在卫生间、厨房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内。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后浇带留置在较大跨度的房间时,要保证受力钢筋的完整,后浇带两侧的模板支架在混凝土浇筑前不得拆除,防止楼板出现结构下垂弯曲的现象。后浇带施工所选择的混凝土类型为微膨胀混凝土或者含有膨胀剂的混凝土,通过科学选择混凝土材料并在浇筑后适当养护能够保障后浇带在浇筑施工之后不会出现收缩。
3.5其他注意事项
第一,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后浇带导墙中间位置存在较大压力,在内侧应该采用预先准备的钢板进行焊接,根据具体尺寸、位置等,采用斜向顶撑、对拉等措施进行固定。加固处理中,利用双螺母加固止水螺杆、用电焊方式固定内侧钢筋、成品钢板导墙加固内部模板;第二,严格控制下料位置、下料速度,在混凝土振捣中需要专人指挥、监督,全面监测模板系统;第三,所有的防水材料必须进行严格检查,必要时取样送检,只有保证材料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对于预制止水板的加工,严格控制其宽度、厚度、密实度,保证其止水性能、强度能够符合地下室后浇带防水质量要求。在防水施工前必须处理基层,避免存在蜂窝、漏筋、起砂等问题,为后续施工提供质量基础;第四,在整个施工期间必须完善安全措施,将现场保护、防触电、防机械安全作为安全防护重点。混凝土振捣中必须佩戴绝缘手套,振捣器也需要设置漏电装置。对于电焊、抽水设备,必须由专人检查,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坚持持证上岗。由于施工环境特殊性,必须有效设置照明设施,为安全工作奠定基础。
结语
建筑工程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提高建筑工程技术水平是现阶段有关的施工人员主要研究的内容。后浇带施工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建筑工程技术,与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十分重要。有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对后浇质量进行关注,不断地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优化,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续景瑞.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4):27-28.
[2]李宏伟.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18,24(4):88-89.
[3]王海杰.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19,000(014):199.
[4]张亮.关于后浇带施工关键技术的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20,
000(006):111-112.
[5]熊国周.试论如何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J].砖瓦,2020,(09):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