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浦
身份证号码:37150219880506****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在建筑模板施工时,仍然存在许多不可控的影响因素,直接会导致模板发生坍塌现象,从而造成人们带来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严重的伤害,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模板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本文着重探讨了建筑模板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模板安装;模板拆除
引言
目前,模板施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建筑功能多样化,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以贯彻技术的研究为根本原则,研究具体技术,拓展实际应用,提升工程质量,加强施工作业的管控,促进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1建筑工程中模板施工技术概述
1.1模板施工技术概念分析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也在持续推进,所以必须提高技术应用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为了保证建筑品质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工作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因此会对建筑进行支撑,模板支撑技术指的是利用固定的设备进行支撑超过一定的规定范围,例如施工现场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的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模板施工技术。
1.2模板施工技术特点
模板施工技术特点十分突出,即高效性。在当今时代,在建筑行业发展如此迅速的背景下,人们的需求就是模板施工技术出现的原因之一。但是其缺点也十分显著,即应用成本高,导致一些不利的影响出现,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某些公司为了提高自身利益会减少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某些步骤,对建筑质量的保障十分不利。
2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常见应用问题
2.1技术资料的问题
模板施工作为一个整体性较强的施工工程,在这之中每一个环节之间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这都会对后期的所有施工工序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加强自身的关注程度,确保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技术资料是整个模板施工阶段最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比如,在设计模板施工方案的过程中,由于缺乏针对性,这就使得设计出的工程图纸往往会出现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情况。
2.2对施工荷载的计算失误
在对建筑进行施工时,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对模板的安装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通过加强对模板各点受力情况的计算与分析,以此来对模板容易出现断裂的位置进行精准的判断,确保整个施工的安全。因此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加强对相关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不断的训练,以此来确保施工人员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模板容易出现断裂的位置,最终确保整个工程施工的安全。
3模板施工
3.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模板可以顺利地进行安装,因此这就需要施工人员积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做好的工作便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为了确保方案设计的准确合理,这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积极做好考察工作,通过对施工地进行实际的考察,以此来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最佳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模板的运行方式,由于建筑施工需要严格遵照施工的工期来进行操作,因此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大部分模板都会采用塔吊来进行运输,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施工时间的浪费,并且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塔吊的承重能力也可以充分地发挥出该有的效果。
3.2柱模板施工
(1)施工顺序如下:先进行柱脚处理,再进行钢筋绑扎,将模内垃圾清理干净,然后进行模板拼装,固定柱箍,并对柱子垂直度进行校正、固定,接着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最后进行拆模。(2)柱模板安装。在楼面将柱边线弹出,并钉好压脚板,再进行柱模板安装。在柱模板竖立以后,应加斜拉顶撑,且要对柱顶对角钱进行校正按照梁的截面尺寸在。柱顶与梁交接位置预留缺口。在柱模板定位时,应在与缺口距离为20mm位置应加设木板。在混凝土浇注时,为防止模板变形,应按500mm间距在柱模上安装柱箍,在柱箍调计时,应根据柱模尺寸进行设计,如果柱截面较大,应加设对拉螺杆。
3.3梁板模板施工方案(拟采用轮扣式钢管)
(1)施工流程:水平控制标高定位、柱模板安装→梁板竖向支顶安装→架设梁底钢管和木材龙骨于钢管顶部→梁底模板安装→板底木材龙骨架设→模板安装→验收→柱混凝土浇筑→梁板钢筋绑扎和浇筑→混凝土养护→梁板拆除和模板清理。(2)钢管立柱底部应设置可调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顶。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空隙,必须提紧,对于伸出顶层水平轩的可调托座,其悬臂长度应小于650㎜,丝杆外露长度小于400㎜,在安装时,应确保上下同心。(3)在先安装的梁、底板下安装钢支顶,则要先安装两端支顶,支顶应垂直支承板和底板。(4)将扫地杆设置于立柱底地面小于550㎜位置,并按照步行距离为1.2m位置设置横杆,按步行O.6m间距设置设置可调杆。(5)对于大面积楼面,在横板龙骨时,应在楼板上将墨线走向弹出,在弹测时,应注意轮扣支顶的垂直性,将水平撑安装好,确保支承板和底板方向的一致性。(6)对于相邻两立柱,禁止在同步内出现对接接头,接头应错开,其错开距离应大于500㎜,接头中心节点应小于步距的1/3。(7)如果搭设高度低于模板支架,应在架体底层以及顶层设置坚向斜杆,同时应在架体内部设置坚向斜杆,或者采用扣件钢管搭设大剪刀撑。(8)立杆安装时,首先将下托调至水平才连接其他立杆。(9)将横杆两端的插头插入锁盘孔内,并使用小锤进行敲击。
2.5模板拆除
(1)在拆除模板时,如果砼强度足够,可避免其表面受损,再将侧模拆除。拆除侧模时间应控制在24小时以后。(2)在拆除梁底模时,应结合梁的跨度及试压达到强度要求以后,才能将板底模板拆除,且要考虑上部两层的混凝土的施工荷载。(3)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应加强施工中成品保护,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拆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拆除竖向模板,后拆除梁侧模以及其它水平方向的承重模板;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
4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
(1)在吊装模板过程中,应防止模板之间发生碰撞,且要在模板底部安装槽钢,并贴海绵条进行封堵;在吊运大模板时,应确保它的平稳性,防止钢筋兜挂。与此同时,应及时调整大模板,加强模板下口海绵条保护。并且,要加强拆模时间控制,按程序进行拆模,防止采用大锤敲击,以免混凝土表面损伤。如果模板与墙面之间发生粘结,不能使用塔吊进行模板吊拉,以防墙面拉裂。另外,及时修理损坏的模板。在拆模时,加强参成品保护。(2)在模板堆放时,应做好防雨措施,并在模板上方覆膜多层板,禁止它与硬物发生碰撞,禁止任意抛掷、钢筋在上拖拉等现象的发生,确保板面覆膜的完整性;在模板切割,应在其侧涂刷防水材料,以防水浸而引起板层发生变形;对于使用后的模板,应采用清洁剂进行清理,禁止采用磨光,并刷保护剂。
结束语
在现阶段建筑工程发展的过程中,模板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该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着不断地更新与升级。相关研究人员也需要加强对模板施工技术的管理与控制,以此来确保该技术可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最终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峰.高层建筑模架的设计与施工[J].四川建材,2019.
[2]刘兴炯.某大楼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
[3]徐柏松.建筑施工中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