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伦 邓哲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市河口区供电公司 山东东营 257200
摘要: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动了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实现,使其在电力系统运行与国家电网建设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提升。进行电力系统调控的一体化模式构建,需要引进和应用相应的通信设备以及现代化先进监控技术,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控制和管理水平。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能够通过电力系统的监控中心以及相应的计算机设备,对电力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监控与实时跟踪,及时发现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便于迅速、有效地抢修与维护,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也能够大幅减轻电力工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为电力系统运行的无人或少人值守模式提供良好地技术支持。
关键词:电网调控一体化;电力设备;危险点;智能预警
引言
电力企业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协调企业相关资源,保障电厂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使电力企业的发电能力能够满足电网对电力的需求。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多专业的协调应用,需要大量的电力企业管理经验,并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企业管理的自动化。如何构建高效的适合电力企业业务管理需求的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系统成为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难点。
1电力服务数据的类型
以基层供电所应用频度最高的数据为例,可分为客户信息、网格信息、工单信息3大类。其中,客户信息指的是电力客户在营销业务系统内存储的档案信息以及客户经理经过走访服务、交流座谈收集的外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编号、客户名称、客户地址、抄表员、智能表号、计量点编号、终端地址、计量箱条形码、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区域信息按类别可分为变电站、台区、网格等;工单信息可根据业务类型划分为抢修类、非抢修类、优质服务类、计量类、营销业务类、12345类、业扩报装类。通过梳理这3大类信息中各数据字段之间的关联关系,不断挖掘数据中蕴含的有效信息,能够对基层供电所一线人员的日常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2调度工作中存的问题
(1)工作隐患大:当前线路工作票由调度台直接对工作票负责人进行许可,调度值班员非设备运维人员,对作业现场情况不熟悉,难以把控现场安全措施情况,存在安全隐患。(2)业务相交叉:调度台不仅要指挥停送电操作,还要编写操作票,指挥与策划业务相交叉,各项业务容易被中断,存在工作疏忽错漏隐患。(3)监视信号多:告警信号虽可实现集中监视,但信号监视设置规范性差,重复处理信号多,日均处理异常信号约9994条,信号的智能统计与分析功能欠缺,依赖于人工。(4)操作风险高:调度操作采用调度员人工校核操作,手动人工下令至厂站端执行操作,缺乏防误闭锁功能。
3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电力设备危险点智能预警
3.1电力隐患管理
电力隐患通常是指电力生产和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影响电力(热力)正常供应,或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的设备设施不安全状态、不良工作环境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缺失[14]。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北京地区小区的电力供应方式有别于外省(市),每到夏季负荷高峰期或冬季煤改电采暖期,因非电力公司产权设备故障导致的停电隐患时有发生,客户通过拨打95598供电服务热线或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报修,经过2种系统的层层派单,最终归属到属地供电所,再由供电所抢修人员到现场核实情况,若非电力公司产权设备还需转派所属物业公司、居委会甚至街道办事处。这期间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而且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客户的电力需求。基于现有的运行机制下,电力公司处理隐患的手段方式短板突出、局面被动,而一体化电力服务系统可为电力隐患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2应用调度操作机器人
在调度现有的一体化系统中开发调度操作机器人[4],实现全网设备智能操作,减少人工操作量。(1)防误规则建设。针对操作中人工判断环节,构建系统化潮流校核、五防校核、状态校核及操作规则校核,实现操作票执行过程逻辑顺序、设备状态等自动校核功能,操作票全过程自动进行条件校验。图3所示为自动防误校核规则。(2)智能自动操作。通过构建程序操作机器人与网络发令的互联互通,将防误功能与操作流程相融合,实现防误操作智能化。操作过程中,系统自动判断操作条件后,将具备遥控条件的设备直接由调度操作机器人遥控操作;不具备遥控条件的设备,采用调度操作机器人自动发令至现场操作。
3.3基于云计算调度电力信息实现管控
通过构建模型,确定需要调度的物理节点和虚拟机,利用云计算调度算法,实现电力信息的动态迁移。统计所有虚拟机的子任务完成时间、计算性能和实时网络宽带,将电力信息线路整合到云端,将调度节点作为主节点,调度任务作为云任务,其他物理节点定义为从节点。使每个云任务只能在一个电力信息上执行,对云任务进行编号,按照优先级,由高到低排序调度任务。
3.4降低工作风险,提高安全性
电力企业需要严格按照所设定的安全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令对变电设备进行巡查和检修,及时找出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处理,确保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电力企业要帮助工作树立安全事故预防性理念,对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工作点和风险点做好重点标记,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确保运维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有序进行,显著降低工作的风险性。
4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调控中的应用发展方向分析
结合上述对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模式及其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的分析,可知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各种高新技术与产品在电力行业发展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大,对电力系统调控的智能监控发展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对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的智能控制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简单论述: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电力系统一体化调控发展中的各监控设备稳定性建设,通过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调控的视频监控设备的信号强度与清晰度,避免外界环境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有关技术设备的适应性建设,即在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建设及有关智能监控技术应用中,要确保所采用的智能监控技术及其产品设备能够更加准确与清晰地识别电力系统运行的异常情况,并对其进行高效、准确地分析,从而促进有关技术设备的性能提升,为电力系统的一体化调控提供良好的技术与设备支持。
结束语
本文针对调控一体化模式下业务交叉、工具落后的现状,从组织措施改进、制度建设完善、先进技术应用3个层面入手,构建调度管理体系。通过采用策划与指挥分离的原则,推行日前拟票、间接许可、潮汐值班,实现业务有序分开,减轻调度实时业务压力;针对管理模式变化,完善规章制度,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利用智能技术优化告警信号,应用操作机器人提高操作安全性及效率。该管理体系为解决调控一体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对调控一体化模式的管理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永琴.电力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的告警信息优化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2):17-19.
[2]魏可慰.电力系统“调度云”关键技术要点探索[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2):230-231.
[3]孙玉玮,朱建宝,俞鑫春,陈宇,马青山,陆建锋,薛美益,梁甜甜.一种现场一体化安全管控模式的实践[J].电力安全技术,2019,21(12):1-6.
[4]倪蕙,王玉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作业安全管控平台设计[J].电力安全技术,2019,21(12):42-45.
[5]夏雷.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探析[J].决策探索(中),2019(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