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雯雯
13108219910401****
摘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园林项目不断增多。海绵城市理论是一个新兴的生态概念,它的目的是能够节约用水,提倡在雨季大量吸水、渗透、储存和净化,并在缺水时来实现高效水资源的利用。海绵城市理论也应融入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为海绵城市建设做出贡献。文章主要分析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和问题及改进措施,希望为改进城市园林设计做出贡献。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绿化;问题;措施
引言
如今,在规划城市发展时,应重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为了让城市拥有良好的排水功能,海绵城市的概念就必须考虑在内。 有了这个概念,城市拥堵和洪水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由于海绵城市能够更好地满足生态的需求,用途也比较广泛。如今,城市园林设计已经开始运用海绵城市的概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因此,有必要进行认真分析,考察海绵城市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1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概念在园艺中的使用呈现出一定的易用性,在建筑中使用可以有效控制雨水用于园林绿化。通过吸排,城市内涝和雨水也可以有效控制雨水现象,及时控制雨水的泛滥。事实证明,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论,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的灵活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轨迹提供有力保障。然而,海绵城市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规划,所以要结合目前的情况,在确定符合标准要求后,按照相应的计划实施,只有这样,海绵城市理论才能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2 海绵城市改造中园林绿化存在问题
2.1 园林植物配置不合理
每个住宅区的生态改造都是不同的,地形和景观也会不同,但种植的植物却大同小异,如果当我们忽略了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植物之间没有互补性,就无法形成有机生态群落。
2.2 园林设施的材料选择不合理
如果在一个已经建立了植物群落、生态成熟的公园里挖一条小路。人行道用碎石铺成,碎石中间铺有宽30厘米、厚2厘米的薄钢板路。但是由于细砾石没有摩擦力,游客进入时就很容易摔倒。
2.3 设计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改造海绵城市,摒弃群众需求,强行开挖已建成、功能齐全的娱乐场所和为市民铺设的人行道,道路出现断崖式中断,这种不科学的施工方式会带来一些重大的安全隐患。
2.4 不规则施工
不同土壤的营养成分不同,不同的园林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也不同。在施工阶段,应根据设计规范在表面涂上营养培养基。由于种种原因,如果没有达到园林植物种植的设计要求。 施工过程中,只提供河沙排水,土壤也就没有不能为园林植物长期提供养分的温床,就会导致有的植物甚至在一年半内枯萎或死亡。
3改进措施
3.1 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
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是实现低碳环保。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物质需求,就要将人在园林中的功能需求放在首位,以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3.2 加强使用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更具优势的传统材料
有许多传统材料可以用于实践,例如,庭院砖经常用于古代园林的设计。砖块具有渗透性和防滑性,具有很大的优势。它们对环境的小气候和温度几乎没有影响,从而使建成的景观可以融入周围的绿色景观。总而言之,新材料是在原有传统材料的基础上开发的,对二氧化碳排放、环境保护和节能有显著的影响。
3.3 加强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素质和专业的员工对于工程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扩展能力的培训和维护,为园林绿化营造更温和的环境。这种环保措施还需要有关部门和政府的支持,也需要有关人员的努力。
政府部门要明确施工企业的流程,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的资质,同时企业要表彰先进的施工人员,培养人才,向国外派遣有素质的开发人员和专家;作为公司的员工,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通过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项目的质量。
3.4 种植时间选择要适当
在控制园林绿化质量时,要提高植物的成活率,特别是园内种植时间的选择要适当,要适应植被的生长。受科技飞速发展的影响,园林绿化中的植被种类不断增加,不同的苗木在种植时应满足不同季节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提高对选定园林植物管理人员的认识,提高苗木栽培质量,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选择种植植被的时间应考虑: 1. 在种植植被之前,应做好适当的准备,以保证种植时间的合理性。 2.做好园苗监测,适时科学合理的管理园苗,提高苗木成活率。 3.在不同地点种植和引进植物新品种时,需要对场地内两个地点周边的面积进行评估,以确保种植地点周边的区域适合原场地植物生长。在种植初期,要适当控制种植水光,营造有利于植被生长的环境,提高植物新品种的成活率。
4海绵诚实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4.1 园林道路设计
园林道路具有多种功能,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还可以连接园林的各个部分,使园林美观实用。此外,园林道路可以增加降水的渗透,更好地发挥雨水的作用。为了让园林道路在海绵城市概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必须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运用新技术,选择透水性更好的沥青,同时改善道路的流动,保持良好的路面状况,保证雨天方便行人通行;在规划园林街道走向时,要仔细检查表层土壤和土壤质量,并根据效果做出合理的规划。此外,还要考虑到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对周围的人行道和街道做出规划,尽可能方便居民的日常活动。种植绿化带时,可以选择吸水性好的软土进行种植。投放铺装材料时,运用海绵城市理念,选择透水性较好的铺装材料,如多孔材料或空隙较大的材料。
4.2 雨水收集储存系统的设计
在规划雨水收集系统时,首先要对花园绿地的坡度进行全面分析,利用坡度效应修建街道的渗透沟,铺贴时,街道必须间隔20平方米,沟渠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其次,为了增加花园的通透性,可以先铺沙石垫,上部可铺砖或石块,根据主街和街道的不同。街道一侧 进一步对土壤进行改良,这种设计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投入成本,而且更加贴近自然生态环境;第三,要根据城市园林的地形,打造生态水道,通过透水土工布在地面铺设明渠和排水沟; 涵洞置于地下时,具有排水渗透、吸收和蓄水井的功能;第四,设计适合花园的地形,设计一个轻微的坡度,让雨水在坡度中逐渐渗透。第五,需要根据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个集成多个系统(如人工湖、湿地、蓄水库等)的雨水储存系统。最常见的雨水蓄水池是人工湖和湿地。在设计中,应该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并控制它们的水位,以确保自清洁和充足的水储存。
4.3应用规划软件设计
为了提高城市园林的实用性和合理性,让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有必要学习管理软件在城市园林设计和展示中的运用。同时使用计算机软件收集的信息,进行系统规划,根据科学计算建立城市园林模型,捕捉城市园林整体设计,并在建设过程中对模型进行适当修正,满足生态园林的设计要求。
4.4 选择合适的海绵体
为了完善城市园林的设计,贯彻海绵城市的理念,海绵体的选择尤为重要。选择合适的海绵应根据具体的城市环境和因地制宜,海绵城市意义上的城市园林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选择海绵体时,首先要根据所在城市的降雨情况选择合适的海绵体,其次选择优质的海绵体,并对海绵体进行技术优化和改进。最后,高效地利用城市现有资源,提高海绵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延长海绵体的使用周期,充分发挥海绵体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结束语
在现阶段的海绵城市工程中,要正确利用园林设计阶段,使城市园林功能的完备性也得到显著提升,它可以有效地恢复生态功能,这就需要参考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结合城市的特殊性,开展因地制宜的设计工作,以新理念、新方法推动城市生态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鹏飞.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安徽建筑,2019,26(11):75-76.
[2]高一博,赵昊阳,马萌.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4169-4169.
[3]蔡志勇.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初探[J].商品与质量,2016(37):142.
[4] 刘华彬,邵晓娜.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