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艳红
湖南圆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1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5G技术的不断普及下,各行各业都开始针对自身的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创新,而建筑工程中也在积极普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说,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可以较好地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市政项目对民生以及社会的影响很大,因此应从管理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市政项目管理水平,进一步保证市政项目质量。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市政项目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提升市政项目建设水平,保障市政项目建设质量,需要在市政项目相关建筑工程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通过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够在市政项目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进而有效提升市政项目管理水平。信息化的不断提升和发展,不仅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更提高生产建设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利用,可明显地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和质量,使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1市政项目建筑管理概述
市政项目建筑管理在城市发展中属于关键的内容,与城市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会受到城市居民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对居民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市政项目建筑管理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居民提供真正的便利。应将建筑质量管理放在市政项目建筑管理工作的第一位,不能仅考虑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建筑质量的管理。市政项目建筑管理工作由于通常涉及的内容比较广,因此管理难度比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并编制相应的管理规范方案,充分考虑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多种问题。市政项目建筑与一般性的建筑管理相比,涉及的内容更广,相应的人员也更多,因此对于建筑安全使用有着更高的要求。市政项目建筑质量以及应用中的安全性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管理中一定不能疏忽大意[1]。
2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促进建筑工程战略规划建设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战略规划建设和发展。开展建筑工程之前,要对整体的建筑工程进行详细的规划,制定好整体的建筑工程战略,才能依照战略和规划开展建筑工程,进行各个环节的建筑施工,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符合理想的建筑规划和需求,更好地实现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在进行建筑战略规划过程中,传统的规划方式较为落后,效率和质量也难以符合当前的需求。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的战略规划,建筑单位就可提升建筑规划的效果,提升建筑工程中生产监控、资金管理及项目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规划效果,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化数据库、信息系统及数据模型等,从而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的规划效果和水平。
2.2提升市政项目管理的效率
在市政项目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项目管理人员面临的管理压力以及挑战也变得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市政项目管理内容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受限,管理能力难以应对管理工作量的增加,出现人员不足的问题。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将市政项目管理中大量且烦琐的信息管理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更加高效的管理,从而有效提升市政项目的管理效率和水平。从这一角度来看,在市政项目管理中应用各类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市政项目管理效率,充分体现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效果和价值[2]。
3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具体问题
首先,信息化理念不强。信息化管理理念不强的问题实际上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在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方面很多管理者都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重要性,在很多企业,信息化技术甚至只是一个用于签到、点名和相互之间联系的工具,没有深入挖掘信息化技术真正的用途。正因为这一点,很多企业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投入也不大,因为信息化技术在短期内并不会为企业带来什么明显的收益,所以很多管理者甚至都将信息化技术建设项目搁置一旁。其次,一部分企业并没有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没有做好信息技术的应用规划和建设,只是简单引进一些信息设备和技术,但是建筑工程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却还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持,没有深入使用信息化技术,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在数据采集工作中。而在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问题,很多企业并没有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管理制度十分落后,不符合当前施工的特点。有一部分企业虽然引入了信息化技术,但是在管理制度方面却没有做出更改,许多的制度条例也都照搬其他企业,并没有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信息技术更加难以发挥其优势。最后,人才建设问题。因为信息化技术需要操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素养,但是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其施工人员素养大多不高,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理解也不深,很多操作过程都是主观臆断,这也导致虽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逐渐深化,但是施工管理问题依然频发[3]。
4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4.1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需要用到的理论较多,其大多都是以不同的施工项目为单位,针对各项建筑施工环节进行组织、计划、协调和管理,从而保证施工工作能够在一定的时间以及有限的资金、人才等资源前提下达到相应的项目目标。可以说,在该过程中更需要单位上下对于信息化理论的支持和理念的驱动,需要员工树立起项目管理理念,并且创新信息化工程管理工作的相关理念,加强对自身组织结构的变革,从而建立起更加适合自身的企业管理制度。
4.2提升信息化建筑管理水平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首先要提高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想要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就要利用信息化进行建筑工程各方面的管理,促进建筑管理水平的提升。建筑企业要将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优化,转变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观念,学习和研究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对信息化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和关注。在建筑工程管理目标、管理成本及管理进度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规划,制定有效的建筑工程建设战略,将建筑工程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集约型管理,将信息化技术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得到增强[4]。
4.3升级项目管理体系
当前,为应对市政项目的不断发展,应进一步升级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对项目建设中高科技材料与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以及升级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并设置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方法,尤其是针对不同的市政项目,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并在项目管理结束后对管理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此提升市政项目管理方法,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和灵活性。
4.4搭建智慧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较为复杂,涉及很多的内容,所以在管理上具有很大的难度,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管理效率,企业必须要明确各项目之间的关联,将管理工作与信息化技术挂钩,建立起包含信息技术元素的管理体系。首先,企业必须要构建起新的管理框架,要使用信息化、数字化甚至是自动化的管理模式,降低管理风险。其次,企业必须要加强信息系统的维护和优化,为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保障。最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企业可以与当地院校展开合作,培养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必须要对现有信息人才进行培养,提供进修和学习机会,加强这些信息化人才的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筑企业必须要建立起评价体系和责任体系,加强组织架构,这样才能够提高管理效率[5]。
4.5对建筑信息进行分类和完善
在建筑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对相应的建筑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和不断的完善。建筑企业在进行管理时,要对建筑工程中的合同信息、投资信息、质量管理信息等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建筑企业效益的提升。在进行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资产资金、企业信息及建设进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建筑企业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并逐步完善信息管理制度,才能实现建筑企业管理效果和作用。建筑企业可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高效的、合理的分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保存,不断完善企业信息管理的制度体系,促进企业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
4.6提升成本控制意识
当前,我国市政项目建设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增强自身的成本控制意识,以保障市政项目的经济效益。管理人员应按照成本控制部门建立的控制体系进行工作,并不断强化自身的成本控制意识。同时,还要重视绩效考核工作,将实际成本与预算联系起来,如果实际成本超出预算范围,可以减少相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若实际成本低于预算范围,则增加相应的绩效,并进行奖励[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是当前社会时代发展的根本需求,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信息化的应用,可有效地促进建筑工程战略建设、强化建筑管理施工过程、降低建筑工程管理成本,因此,要加强信息化建筑管理落实,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提升信息化软件开发和利用,更好地促进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杜振羽.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地产,2019(23):63.
[2]陈天骄.建筑信息化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1):127.
[3]邓新娟.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9(28):161-162.
[4]陈怡潇.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安徽建筑,2019,26(09):271-272.
[5]邱长乐.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散装水泥,2019(04):53-55.
[6]张松涛.试析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2):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