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创新思路分析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12期   作者:李双涛
[导读] 本文对电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创新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应急管理体系在电力安全生产中起到的作用,然后分析了电力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了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李双涛
        山东黄金电力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 本文对电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创新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应急管理体系在电力安全生产中起到的作用,然后分析了电力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了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1 引言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战略性工作。电力生产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电力应急管理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电力企业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掌握电力生产环节的各项要点,建立完善的电力安全应急管理体系[1]。这对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确保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滋生了许多的安全问题,对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基于社会责任的角度上,电力企业不得不对当前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思考。
2 应急管理体系在电力安全生产中起到的作用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作为各行各业为之奋斗的长期目标,在电力行业中,也不例外,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2]。进一步落实好各项电力安全生产任务,是发展使命同时也是基本的社会责任。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电力的安全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客观的角度上,所有的安全事故都可以在预防的过程中将一切危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运作中,加强对紧急状况下的应急管理工作。在处理各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应急人员应当快速掌握突发事故的性质、类型等,在处理的过程中务必具备处置及时、准确、高效的能力。严格按照统一指挥与协调联动,及时开展突发事件事前、事中、事后处置,迅速恢复电网稳定运行和用户可靠供电等关键性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控制住局面从而降低损失。在完成供电恢复工作后,要对事故事件现场实施清理、物资与人员的撤离工作,并对突发事故事件展开调查。此外,还要对突发事故事件展开进一步的评估、总结与研究,通过评估,查找问题,制定持续改进方案,不断健全和完善防范机制,并生成历史事故事件典型案例,最终在系统数据库中进行存档,为后续的应急方案与预测预防机制提供更完善、全面的依据。
3 电力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人员风险意识较差
        对于多数电力企业来说,内部员工普遍缺少应有的风险意识,造成风险评估开展的过程中,缺少对应的标准。当有风险出现,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把握,即便提前进行了预案,也很难将其效果全部发挥出来。这样一来,风险处理的效果就很难令人满意。此外,一些员工虽然明白风险的危险性,但一直保持着侥幸心理,认为风险出现的概率不高,因此对其有所忽视。
3.2 基础数据不够完善
        对于应急管理工作来说,一直都是一个整体过程。在实际管理的时候,往往需要结合电力生产活动中出现的数据资料,制定对应的管理方案。诸如在有故障问题出现时,技术人员应当及时前往现场,对故障予以报告,并将所有内容记录下来。然而由于记录规范和标准缺乏统一化特点,使得数据资料出现了多个不同的版本,给线缆维护以及设备维护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诸多影响
3.3 风险评估过于简单
        对我国电力生产工作来说,实际涉及的内容有很多,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对风险展开评估。然而,尽管有不少企业尝试进行评估,但实际效果过于表面化。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主要包括三方面原因。其一是管理人才的数量较少,使得风险评估工作缺乏专业性特色,而且未能做到全面落实,一些细节内容被人们所忽视。这样一来,最终结果自然缺少应有的权威性。

其二是在开展生产管理活动的时候,企业对管理人员的基础职权未能做到合理划分,导致管理工作长时间处在较为混乱的状态。如此自然会使得评估体系的合理性较差,如果需要进行隐患排除,整体难度也比较大。
4 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具体措施
4.1 优化管理体系
        从当前情况来看,基于电力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理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目标,并以此为核心,打造一套应急管理体系。伴随日常工作的正常展开,对其内容也要不断完善。根据体系的要求,提前展开准备和预防,促使事故出现的概率降至最低。应急管理本身便属于一项系统性工作内容,涉及的环节和因素有很多,在正式开始之前,理应结合现有的问题,编制预案。在编制的时候,需要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共同参与,通过相互交流和探讨,确保各方面内容都能有所涉及。但凡发现有任何缺陷,都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优化。此外,应急预案还需要将电力生产的班组、岗位以及基层考虑进来,做好落实工作,加强各个基层之间的工作衔接,尽可能打造一套更为完善的安全生产应急系统。之后再根据统一领导,采用分级负责的方式,对预案内容进行考虑,确保其有着较高的有效性以及实用性。
4.2 做好应急演练
        在安全生产工作之中,电力企业属于最为关键的直接操作单位,因此必须将自身的领导作用全部发挥出来。除了需要对预案内容的完善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还要做到全面统筹,有效处理各方面安全问题,并引入到预案编制工作之中。如此一来,预案工作将会变得更系统性、常规性以及标准性。在应急预案之中,应急演练一直都是对其实用性价值予以把握的基础方案,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影响非常大。因此企业便需要将自身领导角色的价值展现出来,定期开展组织工作,安排内部员工投入到演练活动之中,保证所有员工都能充分掌握预案的基础内容,明白其中的价值所在。在实际演练的时候,还要鼓励员工基于自己的想法,提出意见。通过长期讨论,对演练工作的缺陷不断调整,促使预案工作的有效性有所提升。不仅如此,在进行预案编制的过程中,还需要将所有长期参与的工作人员单独设置在某个小组之中,并选择一名有着较为丰富经验的老员工,作为总负责人。以此可以使得整个团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对应急工作内容予以有效落实。该模式可以有效明确各方职能之间的责任和关系,为后续工作的正常展开奠定良好基础。
4.3 落实重点目标
        无论发生任何情况,各个部门在进行事故处理的时候,都需要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一般来说,最为常见的事故便是电网事故。在事故出现之后,理应及时采取各种不同的维护方式,对电网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防事故范围进一步扩大,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不仅如此,针对电网系统可能出现的崩溃和瓦解问题,同样需要有所注意,通过合理措施进行控制。电网系统在实际恢复的时候,理应优先对电源和输变设备的问题予以控制,确保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之中,对所有问题进行恢复。这样一来,用电系统的作用便能得到合理发挥,以防对整个社会的正常发展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4.4 提升人员素养
        在进行应急管理工作的时候,抢修人员自身的综合素养对工作开展的水平能够带来直接影响。因此,所有抢修人员都需要时刻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每当接到故障报警之后,便需要立刻出动。同时自身也要具备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故障出现之后,应当镇定自若,深入分析,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另外,由于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也在不断进步,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都在不断更新,如果员工自身的技术能力较为陈旧,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同样会影响应急处理的效果。因此便需要不断学习,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掌握最新的技术,提升自身抢修能力,为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生产工作之中,电力生产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经常会有各种故障问题出现,造成事故产生。因此,相关人员便需要提高重视程度,针对现有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理,确保其带来的影响能够降至最低,为企业带来更经济效益。
6 参考文献
[1] 张贺. 有关电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 消费导刊, 2018, 000(026):245.
[2] 杨乾. 电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分析[J]. 中国化工贸易, 2018, 010(008):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