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建筑学视角下当代城市养老设施发展现状探析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5月9期   作者:邓晶云
[导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养老设施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政策法
        邓晶云
        广西大学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养老设施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经历了从单一形式到多元化发展的转变,但由于经济条件与养老观念等主客观多方面因素,我国养老设施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现有的养老设施不同地区、城乡之间差异较大,多数养老设施仅能满足老年人基本的身体照料,忽略了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甘地曾说,对待老人的态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因此,基于行为学,探析中国当代城市养老设施的现状问题,并结合优秀案例提出解决策略是本文的研究目标。
        关键词:行为建筑学;养老设施;心理特征;人性化;智慧养老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必然过程,而养老社区则是新时期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形态,能够解决传统家庭养老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此,在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规划与设施设计过程中,应根据老年人群体的实际情况,采取规范化和差异化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从而满足新时期养老社区建设的相关要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推动“智慧养老”的发展。
1养老设施的概念
        翻阅华夏五千年文明长卷,孔子所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历历在目。南北朝时期,我国在制度支撑下首次设立“养老院”——“孤独院”,以收留孤儿残老为目的。养老福利政策与养老院制度在朝代更迭中延续至今。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大量养老设施兴建,养老设施种类日益繁多,大体可分为老年人住宅和养老机构设施,承担着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与身体治疗服务等。
2中国老龄化问题与城市养老建筑设计趋势
        老年人有特殊的身体和心理要求,而典型的建筑则有严格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规定。近年来,中国制定了一套养老设施设计标准和规范,在养老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中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城市养老住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清晰。首先,规划选址不够科学——把养老住房和城市空间分开,把老年人活动和社会生活分开,加剧了老人的孤独感;第二,养老设施无法满足城市中的老年人的多功能服务需求——除了城市老年人的身体、安全和情感需求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社会认同;最后,养老设施相关设计和施工规范没有跟进关于节能环保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殊要求。我国建筑能源消耗总量非常高,城市化对城市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损害,并在住房效率、居住环境健康和运营管理上给予改善。将无害环境建筑理念应用于城市老年建筑理念,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条件,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养老设施现状问题分析
        3.1欠缺人文关怀
        护理设施应既有护理,也有关怀。对于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身体、精神和情感上的照顾。如今,大多数老年国家机构的特点是,为了安全和方便管理,采取传统的集体措施,更严格地管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日常护理。这虽然便于管理,但忽视了老年人的个性,缺乏文化关怀。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往往以“照顾老人”为职责,行为、表达方式和态度较为冷漠,很少与老人保持情感交流,忽视老人的情感需求。一些老年人机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而大量压缩公共空间,比如将客厅布置得像医院或社区空间,房间条件寒冷压抑,缺乏多数老年人向往的柔情和温暖,导致老年人很难积极地相互交流,也很难感受到医院的关心。


        3.2缺乏对智能养恤金制度的投资、缺乏智能和信息可用性低
        智能老龄化建立在互联网、物理网络、大数据、智能老龄化新模型之上,是其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智能老年基础设施的建设涉及范围更广的数据,包括关于老年人的基本信息、社会关系等,以及关于老年人服务的信息、智能老年护理平台的建设和各种必要设备的建立。智能老龄化是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支持必不可少的,智能老龄化发展缓慢,智力与构造差距薄弱,智能成品的发展落后,技术支持不足阻碍了智力老龄化的发展。以唐山市为例,从唐山市现有的智能养老保险机构来看,智能养老保险平台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平台,如今这些平台年龄更小、智能程度更低。此外,唐山市的智能老年基础设施主要针对老年人的基本日常生活,而其他领域对设施投资明显不足,急需提高智力和信息开发水平。
4行为建筑学视角下当代养老设施发展建议
        4.1科学选址与规划设计,优化养老环境
        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和行为变化、身体能力下降、动作迟缓和心理孤独等都可能发生。养老设施的选址需依托城市老年人群体的基础需求来提供,以交通便捷、既不脱离城市生活、又能连接自然景观为宜,满足老年人对城市的不同功能的需求;对养老建筑采用绿色建筑理念,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从根本上提升城市老年人的养老居住品质。
        4.2加强智能设施建设,提高智能信息化水平
        第一,必须建立一个智能的、传统的平台,其特点和标准包括一个关于老年人基本状况、健康记录和经济状况的数据库。第二,智能终端产品类似于多种便携式设备和智能应用程序,同时在医疗保健、医疗保健等智能应用的基础上扩大了智能产品的多样性。最后,扩大与智能护理服务相适应的技术支持,对智能设备进行硬件和软件更新,以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提高老年人的智力和信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3建筑交通的适龄化设计
        老年建筑交通系统主要是电梯和楼梯,应充分考虑交通和使用者年龄相称的空间设计。比如,进行公共下沉广场的交通设计时,候梯厅应设计成相对开放的空间,以满足身体不便的老年人拄拐杖、坐轮椅等交通需求,并为老年人设置座位和绿地,创造一个能够休息和交谈的舒适空间。由于老年人的身体较为虚弱,平衡能力下降,动作缓慢,进行建筑交通设计时,在严格遵守无障碍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应增加一些针对老年人的特殊设计。比如,在地面有高差处宜引入缓慢的坡道,避免老年人因地面突然出现的高低差而被绊倒;楼梯梯段不应过长或过于陡峭,关照老年人的体力,尽量减轻爬楼梯的身体负担。
        4.4疗愈性景观的设计
        城市景观在调解人们的心理健康和修复社会交流能力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年人由于各种精神和身体机能上的压力,需要一个可以调解心态、舒缓压力、具有疗愈作用的养老环境。疗愈性景观的设计主体是户外景观空间,宜表达明确且鼓舞人心,并具有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宜设置适合独处和私谈的场所,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刺激,促进并激发老年人群体间的交流,也留有独自进行冥想和放松的余地,使心理、社会两方面机能与生理机能同步恢复,从而达到良好状态。
结束语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养老面临巨大压力。智慧养老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且具有良好发展的广阔前景,但因我国的智慧养老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需要政府以及各机关等的密切配合,只有形成合力,凝聚共识,不断推动智慧养老良性健康发展,才能为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的解决贡献智慧力量。
参考文献
[1]何宇.浅析装配式建筑在养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33):120-121.
[2]闻睿.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J].居舍,2019(33):106.
[3]王子佳.浅谈绿色建筑理念的养老建筑设计策略[J].城市建筑,2019,16(32):50-52.
[4]杨勇.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探讨[J].居舍,2019(32):103-104.
[5]张伯仁.养老建筑开敞空间适老化设计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9(31):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