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祥
云南经济日报主编 记者
摘要:我从事新闻采写工作近40年,在云南经济日报当记者25年,23年主编《云南经济日报·楚雄经济》、《云南经济日报·川滇经济》特刊(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1300多个版面(每个版面7500字);先后在省内外多家媒体发表各类稿件8900多件次(有的一稿多用),70多次获各类大小奖励。不少稿件发表后引起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高度重视和关注,解决了群众工作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客观困难,深受干部群众的广泛欢迎和赞扬。
关键词:山区扶贫;经济发展;
一、臧金贵深入山区扶贫,彰显共产党人崇高思想
臧金贵(1951年7月生-2000年4月23日逝世),男,汉族,出生在山东省诸城市, 198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高级经济师。1951年7月出生在山东省诸城市,1999年4月,受中央金融工委和国务院扶贫办的委派,代表招商银行赴楚雄州定点扶贫,挂职担任永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00年4月23日,臧金贵同志从扶贫项目——直苴希望小学建设工地返回,突发脑溢血,终因抢救无效不幸逝世,年仅49岁。他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事迹感动了永仁人民,至今还在永仁县,乃至整个云南省广为流传。永仁人民也给他立了“臧金贵纪念碑”。
臧金贵在永仁贫困县挂职为期一年的时间,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工作竟达7个月,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效率,走遍了永仁县所有村公所、106个村寨,访问贫困户180余户300多人次,走访了17所中小学200多户贫困学生家庭。为了开发永仁的旅游资源,臧金贵不辞辛劳,对县境内的景点逐一实地踏勘。臧金贵四处奔波呼吁,为县里希望小学工程争取到启动资金;他和其他同志一道为永仁县引资10余项800余万元;他通过调查研究后实施的“济困助学工程”,共扶持特困中小学生288名、大中专生8名。2005年,永仁县在臧金贵生前到过的最后一个地方——直苴希望小学建起了“臧金贵纪念碑”。
臧金贵作为中国招商银行深圳管理部信贷部、资产保全部副经理,主动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自愿申请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贫困山区扶贫,显示了一个共产党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当时的永仁,许多群众都生活在温饱线以下,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如何扶、扶什么成为臧金贵最急的心头事。臧金贵与工作人员一道深入贫困山村、田间地头调研工作,挖穷根,找出路。在深入永仁贫困山区走访调查中,看到部分中小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他奔走呼吁、多方协调,号召招商银行全体干部员工结对救助永仁贫困学生。就是在这个时候,臧金贵听说永仁县宜就镇潘古里村委会大河波西村有两名特困孤儿,便想去村里看看这两名孤儿,认领两名孤儿的结对帮扶任务,最后收养了他们,他们便是山吉文和弟弟山吉武,也就是文章开头说到的臧金贵收养的干儿子。臧金贵去世后,他的妻子左桂春和女儿接替了他的扶贫任务,资助俩兄弟上学。从1999年开始派出第一批挂职扶贫干部臧金贵、刘进到今年第二十批扶贫干部山吉文、刘小青,他们以臧金贵为榜样,真扶贫、扶真贫,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致力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振兴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实施小额信贷扶贫及温饱示范项目。截至2020年年底,招商银行累计向永仁县派出扶贫干部38名,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500多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2500多万元。
二、主动采写孔繁森式好干部臧金贵宣传报道
我是第一个宣传臧金贵事迹的省报记者。2000年2月的一天,从深圳中国招商银行到永仁县挂职的副县长臧金贵,到楚雄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看望永仁县在该校读书的贫困学生,我在楚雄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书记李锦昌、副校长杨建明的介绍下认识了臧金贵同志。臧金贵高大的个子,结实的身材,皮肤黑里透红。尔后,永仁县莲池中学的肖莹莹老师,永仁县旅游局局长陶大和,分别要我一定写写臧金贵同志的事迹,他们给我寄来臧金贵的工作述职报告和宣传臧金贵事迹的一些素材。我认真看完臧金贵的述职报告和两位朋友寄来的材料后,被臧金贵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和精神所感动,心里想着,脑里思考着,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臧金贵事迹的这篇文章写好、写出去,在我的同事帮助下,我挑灯夜战,写成了三千多字的通讯稿《为了彝州贫困县的腾飞——记永仁县副县长臧金贵同志》,通过传真机把稿件传真给永仁县政府办公室的秘书李发志,交给臧金贵同志审核。臧金贵同志对这篇稿件进行认真审核、修改、补充材料后,又把稿件交给永仁县政府办公室他的秘书李发志,通过传真传回给我。在臧金贵精神的鼓舞下,我紧接着又修改补充重抄处理稿子,经过修改补充后的这篇稿子全文四千多字。3月10日,我把《为了彝州贫困县的腾飞——记永仁县副县长臧金贵同志》这篇通讯稿子,分别送寄给楚雄州委党史党建编辑部副主编起向聪、楚雄彝族自治州广播电台“经济时空”编辑翁卫华、云南《支部生活》杂志社副主编谢红、永仁县广播电视局主管宣传的副局长赵云海和云南日报社、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并亲自把这篇稿子交给从大理过来路过楚雄准备赶往昆明的云南经济日报社副总编周文敏,还把所写的稿子复印后寄给永仁县莲池中学的肖莹莹老师和永仁县旅游局局长陶大和各一份,请陶大和看后转交给副县长臧金贵。
臧金贵同志十分感激,亲自给我打来电话表示感谢。大约过了十多天,臧金贵同志到楚雄办事,与陶大和一起专门到记者站来找我,由于我外出,他们没找到我。事后,陶大和对我说:臧金贵同志专门去找你,对你表示谢意,没找到,他就赶回永仁去了。这样,我错过了又一次与臧金贵同志见面交谈的机会。4月14日至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广播电台“经济时空”节目由翁卫华编辑播出了我写的宣传臧金贵同志的《为了彝州贫困县的腾飞——记永仁县副县长臧金贵》稿件。4月26日,我得知臧金贵同志积劳成疾病逝的消息后,及时与永仁县委办副主任李永志等同志取得联系,对臧金贵病逝和追悼会的情况进行了解后,又一次对臧金贵这篇通讯稿件进行补充寄出,第二次寄出的稿子题目为《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记孔繁森式的好干部臧金贵》。楚雄州委党史办4月底出版的《党史党建》杂志第二期以《扶贫好汉臧金贵》为题刊出了我写的这篇通讯。《云南经济日报》5月14日在一版上以《彝山忠魂——记孔繁森式的好干部臧金贵》为题刊登了这篇通讯,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这篇文章后来获得了第十五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三等奖。云南《支部生活》第七期也刊出了这篇通讯文章。我所写的宣传臧金贵的通讯刊出后,与其它新闻媒体形成合力,使臧金贵事迹在华夏大地引起强烈反响,国内数十家新闻媒体聚焦楚雄、聚焦永仁,采访宣传臧金贵事迹。楚雄州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杞正发、楚雄民族中学学生李国盛、楚雄市北城小学六(5)班学生杨晓丽,看了《云南经济日报》5月14日我写的《彝山忠魂》通讯后,分别给报社写来了热情洋溢的读后感。由于臧金贵生前分管旅游工作,我又采访永仁县旅游局局长陶大和,深挖臧金贵事迹,写成《与臧金贵在一起的日子》,发表于7月12日《云南经济日报》一版。原楚雄州委组织部部长罗志明问我:“你咋会在3月份就会想起来宣传臧金贵?”我如实告诉罗部长说:“是永仁的几个朋友给我提供了宣传臧金贵的素材,要我一定好好宣传臧金贵,是臧金贵踏实的工作精神鼓舞了我”。中共楚雄州委决定追授臧金贵“优秀共产党员”、“扶贫攻坚好干部”光荣称号,并号召全州人民向臧金贵同志学习后,我又及时写了《楚雄州广泛掀起学习臧金贵的热潮》在《云南经济日报》5月18日报眼上刊出。6月6日,中共云南省委追授臧金贵同志“优秀共产党员、扶贫攻坚优秀干部”荣誉称号,我又及时宣传报道。臧金贵后来被肯定为全省、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不少领导干部纷纷赞扬我写臧金贵这篇通讯典型抓得好,文章写得好,既配合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中心,抓住了时代跳动的脉搏。写臧金贵扶贫稿件犹如星星之火,引导彝州文化产业大外宣大发展。写臧金贵扶贫稿件犹如星星之火,引导彝州文化产业大外宣大发展。我采写臧金贵的系列报道,在永仁、在彝州、在云南、在深圳引起较好效应,引起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国家一级编导李亚威高度关注。2000年,李亚威受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委派,来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采访拍摄扶贫干部臧金贵的事迹,电视专题片名字为《臧金贵——一个生命的倒计时》热播云南、热播深圳、热播全国。李亚威和她的团队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抢救挖掘拍摄创作了41集从片《火之舞——告诉你一个楚雄》《中国彝族大歌》《爱在远方》、《油菜花开》等优秀纪录片,在全国乃至世界引起很大反响。2017年5月19日,由楚雄州荣誉市民李亚威创建的楚雄技师学院影视学院揭牌成立。不少领导干部和群众纷纷夸奖说:宣传优秀扶贫干部臧金贵、宣传深圳招商银行扶贫,引领彝州文化产业大外宣大发展大繁荣,杨德祥记者是引领者、引导者,是有功之臣。
结束语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今年6月,优秀扶贫干部臧金贵的干儿子山吉文完成了永仁扶贫任务,实现了父子扶贫心愿,回到单位招商银行昆明分行上班。2021年5、6月份,我又多方采访写出六千多字通讯稿件《臧金贵 山吉文“父子”的扶贫接力》,《云南经济日报》7月12日A2版以标题为《彝山深处一对“父子”的扶贫接力》刊登了这篇通讯,此稿先后在多家媒体刊发,引起较好效应。我从事新闻采写工作近40年,在云南经济日报当记者25年,23年主编《云南经济日报·楚雄经济》、《云南经济日报·川滇经济》特刊(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1300多个版面(每个版面7500字);先后在省内外多家媒体发表各类稿件8900多件次(有的一稿多用),70多次获各类大小奖励,其中,2002年8月《彝山忠魂——记孔繁森式的好干部臧金贵》获得了第十五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好新闻三等奖。2013年10月1日国庆节,被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国史人物档案网编辑委员会、中国收藏交流协会评为“全国新闻传媒杰出贡献人物”。2014年8月16日被中华儿女报社、人民政协报社、《新天地》杂志社、中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评为第十二届“建设美丽中国·本年度500强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通讯《“一园五区”擎起产业发展大旗——楚雄工业园区倾力打造国家级工业园区综述》荣获第十二届新世纪之声·美丽中国“新闻类”银奖;2014年10月16日,被评为“建设美丽中国·2013度传递正能量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2014年11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给我颁发了从事新闻工作30年,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荣誉证书”。我由于多次积极参加抗震救灾、自然灾害抢险报道工作,2008年11月8日,中共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给我颁发了“奋不顾身报道灾情,倾情倾心爱洒彝山”的锦旗,荣誉鞭策着我奋力拼搏。